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中国代表:和平行动为实现发展和促进人权创造条件

2020-07-08 08:05:56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联合国7月7日电(记者王建刚)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张军7日表示,和平行动承载着和平使命,为实现发展和促进人权创造条件。

  张军在安理会当天举行的“联合国维和行动:和平行动与人权”公开辩论会上说,促进和保护人权是全人类的共同理想,但没有和平稳定,人权无从谈起。维和行动作为安理会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有力武器,为保障当事国人民生存权与和平权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当事国人民实现发展权和其他人权创造了基本条件。

  张军强调,和平行动目标是支持热点问题政治解决。授权中是否包含促进和保护人权应取决于每个维和特派团的具体情况。维和行动履行相关人权授权应严格遵守安理会决议,同当事国充分沟通,尊重其特殊情况。同时,当事国政府对促进和保护本国人权负有首要责任。

  张军强调,和平行动应为当事国当前应对新冠疫情提供帮助。维和特派团应在授权范围内协助当事国政府加强卫生能力建设,帮助当事国政府和民众抗击疫情,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切实保障当地民众生命权和健康权。和平行动还应加强内部关于侵犯人权情况的预防和惩治。近年来有媒体陆续曝光维和人员存在侵犯人权行为。不管是联合国维和行动,还是区域组织部署的和平行动,应完善内部管理,严肃维和人员纪律,妥善解决并有效预防此类事件。

  张军说,中方高度重视维和人员能力建设,在部署前进行严格培训,加深维和人员对当地人民和文化的理解与尊重。中国维和人员严格遵守纪律,根据授权积极履职,高质量地完成大量维和任务。和平行动承载着和平使命,为实现发展和促进人权创造条件。作为第一个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的国家,中国初心如磐、使命在肩,将继续以实际行动践行对多边主义的承诺,为维和行动和人权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 相关阅读
  • 大洋网评:筑牢防汛“生命线”,守好民生“水位线”

      【地评线】大洋网评:筑牢防汛“生命线”,守好民生“水位线”  习近平总书记12日对进一步做好防汛救灾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压实责任、勇于担当,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入一线、靠前指挥...

    时间:07-14
  • 东湖评论:游子逆行归乡抗洪,防汛一线诠释家国情怀

      【地评线】东湖评论:游子逆行归乡抗洪,防汛一线诠释家国情怀  “江洲儿郎,汛情紧急,家乡盼你回家支援。”江西九江江洲镇这封特殊的“家书”火了。《致江洲在外乡亲的一封信》发出后,在江洲镇乡亲...

    时间:07-14
  • 干了28年的“老纪检”李繁东等人被决定逮捕

      中新社北京7月14日电 (记者 张素)从1990年12月进入河北省纪检系统,直至2018年8月退休,现年62岁的河北省纪委监委原第一纪检监察室主任李繁东是干了28年的“老纪检”。如今,河北省人民检察院依法以涉嫌...

    时间:07-14
  • 西安卫星测控中心调配多颗卫星支援鄱阳湖抗洪和唐山震区救援

      中新社北京7月14日电 (郭超凯 徐新芳 吕炳宏)近日,江西鄱阳湖区域与河北唐山地区相继发生洪涝与地震灾害。记者14日从西安卫星测控中心获悉,灾情发生后,该中心迅速启动快速响应机制,调动高分十号、风...

    时间:07-14
  • 20余省份启动公务员招录 多地探索分级分类考试

      中新网北京7月14日电(记者 阚枫)近期,多省份密集启动了2020年度公务员招录工作,不少省份扩招幅度明显。招考政策中,一些地区专门设置岗位招录应届大学毕业生,部分省份还首次探索分级分类考试,提高考...

    时间:07-14
  • 傅聪:中美在《武器贸易条约》问题上立场迥异

      外交部军控司司长傅聪就国际军控与裁军问题举行中外媒体吹风会   2020年7月8日,外交部军控司司长傅聪就中国加入《武器贸易条约》、中美俄三边军控谈判、美国发布“2020年军控遵约报告”等问题举行...

    时间:07-08
  • 黄河上游三州签订水源涵养区生态环境保护司法协作框架协议

      中新网西宁7月8日电 (孙睿 果宣)记者8日从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官方获悉,该州日前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三州中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共同签订黄河上游川甘青水源涵养区生...

    时间:07-08
  • 130余处不可移动文物因洪灾受损 国家文物局紧急通知全面加强汛期文物安全

      中新社北京7月8日电 (记者 应妮)记者8日从中国国家文物局获悉,据不完全统计,截至7月7日16时,南方11省份有130余处不可移动文物因洪灾受到损失。国家文物局近日紧急向相关省份发出通知,要求全面加强汛...

    时间:07-08
  • 最新研究:减缓气候变化需长期努力

      中新社北京7月8日电 (记者 孙自法)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学术期刊《自然-通讯》最新发表的一项气候变化研究论文称,大规模减少人类排放可能要几十年的时间才能让全球地面温度出现可检测的变化。这些结果表...

    时间:07-08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