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从高考作文题里看到哪些价值坐标?体现出哪些重要信号?

2020-07-08 10:22:26

来源:光明日报

  从作文题里看到哪些价值坐标

  【高考时间·专家点评】

  各具特点的高考作文题有何深意,体现出哪些重要信号?怎样写才算好?本报特邀相关学者和一线教师,第一时间给出点评。

  点评人:

  汪锋(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研究员)

  管然荣(北京市语文特级教师)

  邓彤(上海市语文特级教师)

  褚树荣(浙江省语文特级教师)

  全国Ⅰ卷:对齐桓公、管仲和鲍叔哪个感触最深

  汪锋:从表面上看,全国Ⅰ卷仅仅是根据一则历史材料写读后感,考虑到考前各种针对疫情材料的押题,这种回避是一次成功的反猜题。这其实是对高中语文教学的一次提醒,猜题是没有出路的。这道题目有利于选拔出真正有实力的考生。这里最重要的表达要求就是讨论主题明确,对齐桓公、管仲、鲍叔三人谁的行为最有想法,但这个想法仅结合上述材料是不够的,这也在考阅读量。

  全国Ⅱ卷: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

  管然荣:全国Ⅱ卷大致沿袭了去年的命题思路,该题目最大的特点是,通过一组古今中外的名言名句,设置了一个清晰的写作情境,要求考生在这个情境的限制中完成写作。提示语“2020年的春天”,点明了抗疫的时代背景,而所引“寄言”名句,又都从不同的角度指向了人与人、人与社会甚至国与国之间相融相合、相辅相成的紧密关系,要求在共克时艰的当下表现出“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的大主题,文章的立意指向十分鲜明。

  全国Ⅲ卷:如何为自己画好像

  邓彤:这道题同时考查了学生的两大能力:逻辑思辨能力与书面交际能力。这道作文题特别注重思辨,将“如何认识自我”这一颇具哲学思辨色彩的话题作为写作内容。为降低难度,命题人又从两个方面提供了支架:认识自我的路径——寻找镜子、绘制“自画像”;认识自我的内涵——“我是谁?我能做什么?想过怎样生活?”考生从这两方面思考,就可以有效进行写作构思了。看似玄妙高深的思辨话题,一旦有效利用试题材料中的支架,思考起来也能颇具章法。思维层级甚高,写作难度不大,这样的试题是令人满意的。

  全国新高考Ⅰ卷(今年山东使用):疫情中的距离与联系

  汪锋:全国新高考Ⅰ卷的材料很熟悉,主题也在意料之中。此题的考生大概心理上会比较安定。“距离与联系”的辩证关系在疫情这一大背景下得到凸显,也就是,非疫情条件下的“距离与联系”的日常表现,比如,拥抱等于亲近,不再拥有理所当然的解读,这反而说明了形式(距离)与情感联系并不具有必然性。当改换形式之后,若我们依然能感受到背后的联系,就更突出了联系的价值。

  全国新高考Ⅱ卷(今年海南使用):带你走近____(地名)

  褚树荣:新高考Ⅱ卷是个“直陈式”的题目,审清题意并不难。它的命意在于“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因此,人文浸染、地理游历、人事阅历、历史沿革、地名掌故等,只要地名和你的人生阅历、情感体验、精神启蒙、价值体认有关系,都可以择其一二,作为立意,就不会偏题跑题。

  北京卷:“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用”或“一条信息”

  管然荣:题目一要求写议论文,写作“情境”提供的是近期国家“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完成全球组网部署”的材料。让考生理性思考个体与集体、个人与国家、民族与世界之间的辩证关系。这是近年来北京卷议论文命题中最具有思辨性的好题目。题目二要求写记叙文,从写作内容上看,命题及材料很有张力,可写作的空间非常大,可写的话题也很多。大到国际社会、国家民族层面的,小到凡人小事,都可以入题。

  天津卷:中国面孔

  汪锋:如果只看题干,不看材料,对于“中国面孔”的新思考是一个开放的题目,也是每一个青年要思考的重要问题。换一个说法,就是如何在当今世界体现出自己的社会价值。然而,这一个题目是有限制的,强调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世界与社会变动,对考生的价值观产生了怎样的改变。如果能在作文中体现这一前后对比,变与不变结合起来,应该是阅卷人期待的好作文。

  上海卷:对事物发展进程是否无能为力

  邓彤:上海卷延续了往年注重思维的特点,试题致力于考查学生的思维品质,折射出关注人生、思考人生的思辨之光。要写好这类注重思辨的作文题,需要做好概念分析、观点分析,以及思考内容的组织。

  江苏卷:信息环境与人生塑造

  褚树荣:同全国新高考Ⅱ卷一样,江苏卷题目类型也是“直陈式”的,但情形有所差别。江苏卷属于“话题思辨性”作文,先要确立一个话题:“交际语境与人生塑造”,然后梳理话题内部的概念关系,发表思辨性的观点,考生只要着眼于交际语境与人的成长的关系来展开就行。

  浙江卷:预期和现实的落差

  褚树荣:浙江卷属于“话题思辨性”作文。考生可以描述预期、角色、变化种种体验,也可以阐发改变、落差、错位、适应等种种思考,就考生的写作惯性和训练重点而言,写论述文是属于稳妥的大多数。如何正确认识自我,如何妥善协调自己和他人以及周围世界的关系,如何理性地对待周围纷至沓来的信息,浙江卷正通过高考作文题引导青年重塑价值坐标。

  (本报记者 陈鹏)

  • 相关阅读
  • 华龙两江评:用好“三种力量”为应变局开新局涵养厚实底气

      【地评线】华龙两江评:用好“三种力量”为应变局开新局涵养厚实底气  “改革创新最大的活力蕴藏在基层和群众中间,对待新事物新做法,要加强鼓励和引导”。近日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四次...

    时间:07-14
  • 大洋网评:筑牢防汛“生命线”,守好民生“水位线”

      【地评线】大洋网评:筑牢防汛“生命线”,守好民生“水位线”  习近平总书记12日对进一步做好防汛救灾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压实责任、勇于担当,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入一线、靠前指挥...

    时间:07-14
  • 东湖评论:游子逆行归乡抗洪,防汛一线诠释家国情怀

      【地评线】东湖评论:游子逆行归乡抗洪,防汛一线诠释家国情怀  “江洲儿郎,汛情紧急,家乡盼你回家支援。”江西九江江洲镇这封特殊的“家书”火了。《致江洲在外乡亲的一封信》发出后,在江洲镇乡亲...

    时间:07-14
  • 每日一“典”: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年龄下调至8周岁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这部“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人民法院新闻传媒总社推出“每日一‘典’”栏目,每天带你读一则民法典的亮点法条。今天,...

    时间:07-14
  • 干了28年的“老纪检”李繁东等人被决定逮捕

      中新社北京7月14日电 (记者 张素)从1990年12月进入河北省纪检系统,直至2018年8月退休,现年62岁的河北省纪委监委原第一纪检监察室主任李繁东是干了28年的“老纪检”。如今,河北省人民检察院依法以涉嫌...

    时间:07-14
  • 西安卫星测控中心调配多颗卫星支援鄱阳湖抗洪和唐山震区救援

      中新社北京7月14日电 (郭超凯 徐新芳 吕炳宏)近日,江西鄱阳湖区域与河北唐山地区相继发生洪涝与地震灾害。记者14日从西安卫星测控中心获悉,灾情发生后,该中心迅速启动快速响应机制,调动高分十号、风...

    时间:07-14
  • 北京:今年中考将按照高考标准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

      中新网北京7月14日电(陈杭)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市教委新闻发言人李奕在14日举行的发布会上表示,2020年北京市中考将于7月17日到7月19日进行,77583人参加考试,在落实疫情防控措施方面,与高考要求...

    时间:07-14
  • 20余省份启动公务员招录 多地探索分级分类考试

      中新网北京7月14日电(记者 阚枫)近期,多省份密集启动了2020年度公务员招录工作,不少省份扩招幅度明显。招考政策中,一些地区专门设置岗位招录应届大学毕业生,部分省份还首次探索分级分类考试,提高考...

    时间:07-14
  • 傅聪:中美在《武器贸易条约》问题上立场迥异

      外交部军控司司长傅聪就国际军控与裁军问题举行中外媒体吹风会   2020年7月8日,外交部军控司司长傅聪就中国加入《武器贸易条约》、中美俄三边军控谈判、美国发布“2020年军控遵约报告”等问题举行...

    时间:07-08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