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南京“挤”出十亿元:设十万见习岗广纳硕博研究生人才

2020-07-21 21:22:01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南京7月21日电(记者 申冉)21日,南京市人社局会同组织部、工信局、科技局等部门,向社会公布了该市“研究生就业见习制度”的推进现状。据介绍,该市计划今年下半年起试行硕博研究生就业见习制度,从全市预算总盘中“挤出”10亿元,推出10万个见习岗位。

  今年7月17日,南京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专题审议《战疫情促就业、十万研究生宁聚行动方案》(下文简称《方案》)。该《方案》提出,要围绕主导产业和8条产业链等重点领域,组织相关企业、新研机构、科研院所等用人单位,面向硕博研究生等优秀人才提供10万个以上“就业见习岗位”,并通过发放见习补贴、奖励留人主体、加大创新扶持等措施,吸引高校硕博研究生来南京见习,在南京成功就业、创业。

南京拿出应有的担当和作为,帮助企业和学生应对今年的困难局面。(资料图) 泱波 摄 南京拿出应有的担当和作为,帮助企业和学生应对今年的困难局面。(资料图) 泱波 摄

  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张敬华在审议时说,设立优秀人才就业见习岗位,是南京在特殊就业形势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创新举措。“今年高校毕业生总量创新高,加上疫情影响,人岗匹配难、洽谈签约难,就业形势更加严峻。作为创新名城和高校毕业生集聚的高等教育大市,南京要拿出应有的担当和作为,帮助企业和学生应对今年的困难局面。”

  尽管根据测算,该市今年下半年试行的硕博研究生就业见习制度,推出10万个岗位,需要近10亿元资金,但张敬华表态,“人才是第一资源,高层次人才更是创新名城建设的关键力量。今年减税降费任务重、财政压力大,政府要做好过紧日子的准备。但在人才工作上,我们要会算账、算大账。宁可政府再紧一紧,宁可缓建一批项目,也要在引才上再加把劲,‘挤’出钱来为研究生提供十万个见习岗位,让更多人才感受到南京促进毕业生就业和引才聚才的诚意,让更多的企业招引到符合自身发展需求的优秀人才,让社会各界感受到南京建设创新名城的决心。”

  据南京市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刘莅介绍,“此次推出的该《方案》,给出了大量真金白银的‘诚意’和贴心的支持,其中包括:为解决符合上述范围人才来南京参加就业见习的生活压力,见习期间经认定可按3000元/人·月的标准给予见习生活补贴,最长可达3个月;对于见习单位,也会根据留用率不同给予1000元或2000元/人的就业留用奖励,对履职尽责施训的见习单位给予每人每月150元见习带教补贴;同时为鼓励优秀大学生创业项目落地,不仅相应给予10-50万元资助,还有‘0租金’创业场地,免收物业费,个人最高可申请30万元创业担保贷款,在规定贷款额度、利率和贴息期限内全额贴息等各类优惠。”

南京希望通过这个《方案》,让更多人才感受到该市促进毕业生就业和引才聚才的诚意。(资料图) 泱波 摄 南京希望通过这个《方案》,让更多人才感受到该市促进毕业生就业和引才聚才的诚意。(资料图) 泱波 摄

  “在见习期间,单位特别给我们安排了老师进行专业指导,让初出象牙塔的我们能够很快适应职场。相比毕业之后直接进入职场,见习期不仅可以让我们有个双向选择的机会,同时增长了社会知识,也对未来的工作更有信心。”27岁的周晓茂告诉记者,自己是哈尔滨工程大学博士研究生,今年3月起就在南京网络通信与安全紫金山实验室见习,“经过几个月的见习,我已经顺利和单位签订协议,即将成为新‘南京人’了。”

  “这个《方案》很好地解决了新型研发机构等创新型企业刚刚成立,在人才市场上往往招不到合适员工的难题,让寻找人才的企业可以‘在增量中找资源’,为企业找到一些高校中的‘好苗子’。”南京南智先进光电集成技术研究院执行院长赵刚坦言,“此次研究院一次性就发出了50个见习岗位,对于新企业,平时很难一次召这么多见习生。现在优秀人才都是企业单位捧在手里的‘金疙瘩’,新企业要去‘抢’太难。而高校毕业生则都是潜力股,通过与创新性企业的磨合和共同成长,可以达到双赢的机会。”(完)

  • 相关阅读
  • 美方要求中方关闭驻休斯敦总领馆 中方:强烈谴责

      中新网7月22日电 据“外交部发言人办公室”微信公众号消息,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22日表示,7月21日,美方突然要求中方关闭驻休斯敦总领馆,这是美方单方面对中方发起的政治挑衅,严重违反国际法和国际关...

    时间:07-22
  • 中央财政下达农业生产和水利救灾资金8.3亿元

      中央财政下达农业生产和水利救灾资金8.3亿元  央视网消息:财政部昨天(21日)发布消息,中央财政下达农业生产和水利救灾资金8.3亿元,用于支持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等12省(区、市)受灾地...

    时间:07-22
  • 国内最大规模5G智能电网建成

      国内最大规模5G智能电网建成  本报青岛电 (记者侯琳良)青岛5G智能电网项目日前建设完工,这个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5G智能电网,成功实现5G智能分布式配电、变电站作业监护及电网态势感知、5G基站削峰填...

    时间:07-22
  • 甘肃自然灾害形势严峻 官方聚焦“承保理赔”防风险保增收

      中新网兰州7月22日电 (艾庆龙)据甘肃省农业农村厅介绍,当前,甘肃已进入主汛期,据研判,甘肃自然灾害形势依然复杂严峻,发生暴洪、冰雹、山洪、泥石流等灾害的可能性很大。因此,涉农部门克服麻痹思想...

    时间:07-22
  • 防汛救灾工作彰显中国共产党“人民至上”的价值遵循

      党建论坛丨防汛救灾工作彰显中国共产党“人民至上”的价值遵循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7月17日召开会议,研究部署防汛救灾工作。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这是继6月28日、7月12日之后,...

    时间:07-22
  • 再谈“五一口号”

      再谈“五一口号”  2020年第14期《求是》杂志配发了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的编辑部文章《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其中有一张配图为毛泽东同志修改的“五一口号”。  这幅图吸引了许多读者的注...

    时间:07-22
  • 习近平为何强调“千方百计”保市场主体?

      (经济观察)习近平为何强调“千方百计”保市场主体?   中新社北京7月22日电 (记者 李晓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21日主持召开企业家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在这场中国...

    时间:07-22
  • 习近平同沙特国王就中沙建交30周年互致贺电

      近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同沙特国王萨勒曼互致贺电,庆祝两国建交30周年。...

    时间:07-22
  • 筑牢防汛堤坝需社会组织“助攻”

      筑牢防汛堤坝需社会组织“助攻”  民政部社会组织管理局日前发布通知,要求引导动员社会组织积极参与防汛救灾工作。当前,我国正进入“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南方正在全力抗洪抢险,北方也进入汛期关...

    时间:07-22
  • 中国科协“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平台建设今年拟支持62个项目

      中新网北京7月22日电 (记者 孙自法)中国科协22日通过官网公布,2020年中国科协“一带一路”国际科技组织合作平台建设项目共收到434份项目申报书,经资格审查和专家评审,拟择优支持“一带一路”精准农业...

    时间:07-22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