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浙江包山村小康故事:村庄发展两条路 一条马路一条思路

2020-08-25 17:04:07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台州8月25日电(范宇斌 屠娟娟)“双决”之年,中国千千万万个乡村该有何种新姿态?

  在浙江省临海市小芝镇包山村,碧蓝的天空上,一行白鹭徐徐飞过。绿色的稻田边,一排排米面泛着洁白的光泽。此般美如画卷来之不易,在乡村振兴领路人,当了24年包山村党支部书记包梦林的带领下,该村实现了从负债累累到集体资产上千万元的蝶变。

  乡村小康决定着全面小康的成色,在浙江,高质量发展乡村经济、建设花园式美丽乡村、全面繁荣乡村文化……种种探索,奋力推动乡村全面振兴,越来越多的“穷村子”变身为了“绿富美”,村民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

村民在田野上晒米面的场景。小芝镇人民政府提供 村民在田野上晒米面的场景。小芝镇人民政府提供

  发展有思路 修路第一步

  如今的包山村道路四通八达,纵横阡陌。可曾经却因路太差,成为十里八乡被笑话的对象。

  彼时,包山村“出门就是泥,大坑连着小洞”。有村民把家里舍不得吃的鸡蛋攒起来,放在三轮车里拿出去卖,结果没骑到村口,鸡蛋就全被颠碎了。

  如何让村子富起来,村民的日子好起来。包梦林决定先对村里的烂泥路下手。

  从2003年起,他和村两委开始带领村民修路。历时四年,按主干道、次干道、支路的顺序打通全村路网。修路需要钱,但当时的包山村不仅没一分集体资产,甚至还倒欠十几万元外债。钱从哪里出?包梦林的选择是集资。

  说起当年修路的事情,村干部包分权历历在目。“那时候村民都不富裕,你让他一家出两百,很多人都不愿意的。我们村干部就带头,一人三五百先出,再一家一家去做工作。修路的时候,我们也是带头出工出力,人工钱能省一点是一点。”包分权说。

  路通了,外面的人才愿意进来。包梦林还带领村两委梳理全村可用资源,出租山林、水库、茶园……收益全部存入村集体资产账户。2008年,包山村集体资产终于由负变正。此后,如雪球般越滚越大。

小芝镇一角。小芝镇人民政府提供 小芝镇一角。小芝镇人民政府提供

  引企入村 村民就业不离家

  老龄化、空心化是如今许多农村存在的共性问题。但在包山村,房前屋后到处停满小轿车。

  在一家木质工艺品企业,十几年前,村里通过土地整理项目,将其引进落户。通过不断发展,眼下企业的长期用工人数为六七十人,相当一部分都是包山村民。石材加工、机械制造、汽车修理……像这样的“小厂、作坊”,包山村一共有五六家。

  包山村还陆续引进四家米面合作社。农户只需头天将需要加工米面的数量告诉合作社,合作社就会将做好的半成品送到农户家中。完成晾晒等后续工作后,农户可以自己卖,也可选择让合作社统一销售,收入可观且也稳定。

  一家米面合作社负责人包敏超说:“合作社固定工人有二三十个,还有一百多家农户在帮他们做米面晾晒等后续工作。少的一户一天挣四五百,多的一天能挣七八百甚至上千元。仅米面加工一项,包山村民户均增收可达15万元。”

  2019年,包山村按政策炸掉了两座小土窑,如果复耕复垦,每块地可拿到国家补助近五百万元。留下现金还是留下工业用地的指标?最终,包山村决定将一块地复垦,将近六百万补偿金充入集体资产。另一块地则留下,用作工业用地指标。

  在小芝镇牵头下,一家工艺品企业很快落户包山。按最低招收60名工人,人均工资5万元一年计算,只要不到2年时间,这500万元就将以工资的方式进入包山村民的口袋。

  “大家选我做书记,我就要有当家人的样子。每一步路怎么走都要想清楚,还要知道当书记到底是为了什么。”包梦林说。

  通过不断的积累,目前,包山村已有近千万元集体资产,越来越多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细米面牵出大产业 携手消薄共同富裕

  村庄发展有两条路,一条是水泥马路,另一条是发展思路。

  小芝山清水秀,历来是临海粮食主产区,米面加工更是当地村民的传统手艺。

  原先一家一户自己做,自己卖,效率低,收入也不高。如今,包山村480户,有将近400户村民都加入了米面合作社。村民富裕的同时,合作社也在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

  “目前我们线上做的也比较多。下一步,我想先发展国内电商,再往国外发展。”20多岁的包敏超是包山村一家米面合作社负责人,他谈道,“我们与老百姓一荣俱荣,我们如果发展好了,老百姓的收益也就提高了。”

  包山村细米面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小芝镇正计划在包山区块建立一个细米面产业园,以“先进”带“后进”,让包山和其他后进村组团发展。

  小芝镇党委书记郭林安说:“我们计划建一个细米面产业园,让产业更规范,更符合环保要求。让包山村的千万集体资产作为大股东入股产业园,让千万资产发挥出更大效益。并结合其它‘后进村’‘薄弱村’移民资金、扶贫项目,让更多的村参与到这个项目来,壮大集体经济。”

  今年是村两委换届年,包梦林希望新的班子能带领包山在小康路上越走越远。“产业兴、村庄美、村民富就是我最大的心愿。”包梦林的心愿亦是中国成千上万个乡村最质朴的愿望。(完)

  • 相关阅读
  • 中国政府抗疫医疗专家组在南苏丹对当地医护人员展开培训

      中国政府抗疫医疗专家组在南苏丹对当地医护人员展开培训 分享中国抗疫经验   当地时间8月24日上午,中国政府抗疫医疗专家组来到朱巴教学医院实地考察,并在中国援建的朱巴教学医院门急诊楼会议厅举办...

    时间:08-26
  • 黑土地上种出扶贫“黑元宝”

      黑土地上种出扶贫“黑元宝”  新华社哈尔滨8月26日电(王鹤)在村委会的会议室里,66岁的焦国胜说,自己怎么也想不到,这么大岁数了还能赚钱,住上三间大瓦房。   焦国胜是黑龙江省汤原县香兰镇新建...

    时间:08-26
  • 打破职业“天花板” 山东郯城4名村书记考入事业编制

      4名村书记“入编”之后   在外人看来事业编是铁饭碗   在他们看来这是压力也是动力   7月23日,临沂市郯城县卢志祥、孙记发、王竞争、张道宪等4名专业化管理农村党组织书记,获得了郯城县机构...

    时间:08-26
  • 广西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 海铁联运“最后一公里”加快畅通

      本报南宁8月25日电 (记者庞革平)25日,记者从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广西不断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海铁联运“最后一公里”加快畅通,重大物流基础设施加快建设。  今年1至7月,...

    时间:08-26
  • 我国科学家在蜱及蜱媒传染病防控研究中取得重大突破

      我国科学家在蜱及蜱媒传染病防控研究中取得重大突破  【科技前沿】  本报北京8月25日电(记者刘小兵 通讯员张振威)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曹务春团队与中国科学院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赵方庆团队合...

    时间:08-26
  • 深圳经济特区40周年:在这里,有太多创新创业的故事

      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之际,记者走进这片充满希望的热土——   在这里,有太多创新创业的故事(深度观察)   1980年—2020年,这是深圳经济特区破土而出、蓬勃生长的40年。   40年前的1980年...

    时间:08-26
  • 深圳,四十不惑——从“试验田”到“示范生”勇担新使命

      【经济特区辉煌40年】   开栏的话   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2020年是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40年来,经济特区发挥了“试验田”和“窗口”的作用,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

    时间:08-26
  • 总书记的一番话,是提振剂,更是指路牌!

      ◎ 科技日报记者 操秀英 刘垠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体现了其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历史宏阔的大局观念、立意深远的系统思维,具有极强的战略性、方向性、指导性。”北京科技战略决...

    时间:08-26
  • 高质量发展要站在世界制高点

      (人民粤读·解码特区40周年②)高质量发展要站在世界制高点   核心观点:   □对于经济特区而言,高质量发展锁定的目标不是比以前强,而是要站在世界的制高点。   □经济特区要充分发挥互联互通...

    时间:08-26
  • 2019年多地交通扶贫成效显著 累计完成率达80%以上

      人民网北京8月25日电(王紫)25日,记者从交通运输部获悉,按照《落实部省共建协议奖惩机制加快完成交通扶贫目标任务实施方案》,近日,交通运输部发布《关于表扬交通扶贫进展成效显著省份的通报》(简...

    时间:08-26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