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民族团结进步纪事

2020-09-11 14:59:43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昆明9月11日电 题:雪域高原盛开民族团结之花——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民族团结进步纪事

  新华社记者杨静

  雪山上雄鹰展翅、草甸中牛羊成群、田地里青稞低垂,藏族、纳西族、傈僳族等民族群众正准备迎接丰收时节。

  这里是位于青藏高原东南边缘的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也是“三江并流”的核心区域。金沙江、澜沧江等江河将群山切割成深深的峡谷,河流成了自然通道,道路交通很不方便。

  如今,迪庆州交通等基础设施得到了极大改善,生活在这里的各民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密相连。

  多个民族一家人的和谐密码

  随着雨季陆续结束,迪庆州德钦县迎来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不少游客慕名而来,领略梅里雪山的壮丽景色。

  藏族退休老教师洛桑永平也最喜欢这个季节,每天早上,他都会到镇里的阿墩子古城转上几圈,然后回家吃糌粑、喝酥油茶。

  “我们家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洛桑永平说,他的父亲是回族,母亲是藏族,姐夫是汉族,有两个妹夫分别是彝族和白族。谈及多个民族如何相处时,他认为:“爷爷奶奶是全家的榜样。”

  爷爷是当地小有名气的银匠,奶奶是做回族饮食的好手,本打算扎根西藏,但老家亲人想念他们,不断给他们写信。最后,他们回到了德钦县,和家人在一起。

  洛桑永平认为,成为一家人已是不易,大家要相互尊重、包容,多看到对方身上的优点。

  作为一名退休教师,洛桑永平教过很多民族的学生,深切感受到民族教育让大家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一起。

  “出钱买课本、笔墨给学生……”洛桑永平说,为了帮助学生,他们在学校开垦了一块菜地,用卖菜的钱给学生买学习用品。

  “现在不用担心学生因贫困失学辍学。”洛桑永平说,改革开放以来,国家逐步在民族贫困地区实施了“三免一补”“十四年免费教育”等政策,让更多孩子能接受教育。

  和谐进步擦亮高原明珠

  香格里拉独克宗古城有着1300多年的历史,是滇藏茶马古道重要驿站。走进独克宗古城,斑驳的石板路和两旁古色古香的藏式建筑仿佛将时光拉回到过去。

  79岁的祁继光从小就生活在古城边上,见证着独克宗古城从被田野包围的小山村,变为世界旅游目的地。祁继光说,以前去一趟昆明需要走好几天,现在坐飞机1个小时左右就到了。

  同时,因独特的民族文化与长期的和谐稳定,迪庆州成为世界级的旅游目的地。各国的游客都爱来旅游,还有一些游客来后就在当地定居,做起民宿和特产等生意。

  迪庆州文旅局局长鲁志军介绍,去年迪庆州接待国内外游客超过2200万人次。其中,接待的海外游客近百万人次。

  帮扶干部牢记初心使命

  80多年前,红军长征走过迪庆,播撒了民族团结的种子;80多年后,一批批来自上海的对口帮扶干部,精心呵护民族团结果实,秉承初心与使命,全力帮助迪庆州摆脱贫困。

  迪庆州属我国“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2004年,中央明确上海对口帮扶迪庆州,确定了上海嘉定区、宝山区、闵行区帮扶迪庆州德钦县、维西县、香格里拉市。

  眼下,维西县的糯山药将进入收获季节。维西县白济汛乡碧罗村的候李按捺不住心中喜悦,每天都往地里跑。

  “去年的糯山药卖了8000元呢!”候李说,在上海扶贫干部的帮助下,他们家种植了糯山药,如今有人到家门口进行收购,价格也翻了几番。

  回想起多年前的生活,候李仍唏嘘不已。“住的是木楞房,走的是土路,种地也没什么收入。”候李说,在沪滇协作资金支持下,木楞房已改造为更安全牢固的二层楼房。

  上海援滇干部、迪庆联络小组组长邵钧介绍,上海还投入了80万元帮助维西县碧罗村建设糯山药包装生产线,提升产品附加值。

  如今,在迪庆州的每个贫困村都留下了上海援滇干部的脚印。各界齐心协力下,今年5月,迪庆州通过验收、整州脱贫。

  虽然迪庆州告别了绝对贫困,但上海援滇干部们并未停歇,走村入户,推进项目落地,排查返贫风险。

  “我们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邵钧说,他们将继续坚持“迪庆所需、上海所能”,在产业扶贫、携手奔小康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 相关阅读
  • 战“疫”一线党旗红——“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群像扫描

      战“疫”一线党旗红——“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群像扫描  新华社北京9月13日电 题:战“疫”一线党旗红——“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群像扫描   新华社记者   在日前召开的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

    时间:09-13
  • 从一则典故读懂习近平生命至上理念

      天天学习丨从一则典故读懂习近平生命至上理念   9月8日,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精辟概括并深刻阐释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

    时间:09-13
  • 微镜头:习近平与科学家的三段对话

      时间:9月11日下午 活动:科学家座谈会   “对冷门怎么看?”   80后的付巧妹,来自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现场,有人生动形容她的发言是“最年轻的科学家讲一个最古老的研究课题...

    时间:09-13
  • 经济学者谈西藏发展:转结构、提质量 高原发展新思路实现与内地互补

      中新网北京9月13日电题:经济学者谈西藏发展:转结构、提质量高原发展新思路实现与内地互补   中新网记者 张舵 杨程晨   自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以来,西藏各项工作取得全方位进步、历史性成...

    时间:09-13
  • “两高”联合发文调整侵犯商业秘密入罪标准

      中国“两高”联合发文调整侵犯商业秘密入罪标准   中新社北京9月13日电 (记者 朱晨曦 张素)中国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13日联合发布的一份司法解释,将因侵犯商业秘密违法所得数额,因侵犯商业...

    时间:09-13
  • 上海高校进入开学季 “智慧校园”迎萌新

      中新网上海9月13日电 (记者 许婧)9月,沪上各高校陆续迎来新生入学和学子返校。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大学13日分别举行新生开学典礼。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开学,各高校纷纷打出“组合拳”,推出诸多稳人心暖...

    时间:09-13
  • 东京审判中方代表团全程亲历者高文彬追思会在沪举行

      中新网上海9月13日电 (记者 许婧)国际法学者、东京审判中方代表团全程亲历者、上海海事大学资深教授高文彬先生追思会13日在上海海事大学举行。   “父亲因病于2020年9月7日凌晨三点十分在上海与世长...

    时间:09-13
  • 中国首枚探空火箭发射60周年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曾参与

      中新网上海9月13日电 (郑莹莹)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13日在沪召开座谈会,纪念中国首枚T-7探空火箭在603基地成功发射60周年。   1960年9月13日,中国第一枚T-7探空火箭在603基...

    时间:09-13
  • “巴丹吉林沙漠脆弱环境形成机理及安全保障体系”取得阶段性成果

      中新网呼和浩特9月13日电 (记者 张玮)13日,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厅获悉,内蒙古自治区科技重大专项--“巴丹吉林沙漠脆弱环境形成机理及安全保障体系”取得阶段性成果,将为我国沙漠脆弱环境的安全和...

    时间:09-13
  • 最高法首次专门针对电商领域知产保护发布指导意见

      中国最高法首次专门针对电商领域知产保护发布指导意见   中新社北京9月13日电 (记者 张素 朱晨曦)中国最高人民法院13日发布《关于审理涉电子商务平台知识产权民事案件的指导意见》。这是最高法首次专...

    时间:09-13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