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中国脱贫实践的全球启示

2020-10-13 18:40:24

来源:新华社

  中国脱贫实践的全球启示

  《环球》杂志记者/张超

  2020年是中国决战脱贫攻坚之年。尽管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挑战,中国在减贫领域取得的成就和对全球减贫事业作出的贡献仍让世界瞩目。

  过去70年,中国减少了8.5亿贫困人口,对全球减贫贡献率超过70%;中国农村贫困人口从2012年年底的9899万人减少到2019年年底的551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0.2%降至0.6%。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日前接受新华社记者书面专访时,高度赞赏中国在减贫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他说,中国正处于决战脱贫攻坚的最后阶段,他为中国的减贫成就感到振奋。

  疫情下的脱贫实践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驻华代表白雅婷在接受《环球》杂志记者采访时表示,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的第一项就是消除贫困,在过去几十年间,全球在消除贫困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近10亿人脱贫,其中四分之三以上在中国。

  白雅婷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对脱贫进程的影响十分明显,联合国预测新冠肺炎疫情将使7100万人重新陷入极端贫困。尽管中国的疫情正在逐渐好转,但这场危机的影响不限于公共健康领域,也对非正规工人和工资不稳定的工人产生巨大影响。联合国有关机构在中国5个贫困县调研发现,今年从1月到5月,非正式工人平均只有1.6个月的工作时间,比正式工人少了1个月。

  然而,调研组发现疫情对贫困县的低收入群体并未产生较大的直接影响。白雅婷认为,这个结果归功于现有的社会救助计划,尤其是覆盖城乡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记者了解到,为确保受疫情影响的困难群体应保尽保、应救尽救,中国民政部、财政部近期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工作的通知》,提出适度扩大最低生活保障覆盖范围,受疫情影响严重的地区可适当放宽低保认定条件。对受疫情影响无法返岗复工、连续3个月无劳动收入,生活困难且失业保险政策无法覆盖的农民工等未参保失业人员及未纳入低保范围的,发放一次性临时救助金;对其他基本生活受到疫情影响陷入困境,相关社会救助和保障制度暂时无法覆盖的家庭或个人,要及时纳入临时救助范围。

  为其他国家提供经验

  白雅婷认为,尽管各国实际情况不同,但中国的精准扶贫以及自下而上的扶贫方式,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首先,政府会对贫困地区的自然资源、环境条件和历史文化进行全面评估,并从家庭层面确定贫困人口的处境和需求。其次,政府精准地对每个县、每个村庄设计和实施专门的发展措施。例如,让村庄根据自然、财政、物质和人力资源等方面的比较优势来决定种植、饲养或销售的品类。最后,政府监测和跟踪每个村庄和家庭的进展情况,核实扶贫措施是否有效。

  此外,白雅婷认为,值得肯定的还有中国政府在减贫行动中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资金。自2017年以来,中国各级政府向贫困村派遣了约77.5万名公务员,以支持地方政府落实减贫措施并监测进展情况。2019年,中央财政补助地方专项扶贫资金1260.95亿元。

  同时,白雅婷表示,贫穷不仅仅是收入问题,还包括教育、医疗等社会公共服务问题。可负担的医疗费用能让人们避免重新陷入贫困,优质教育能让人们获得更好的工作和更高的收入。

  自1979年以来,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一直是中国发展的合作伙伴,扶贫一直是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与中国合作的核心项目。2006年,中国科技部、商务部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共同启动了“中国农村科技扶贫创新与长效机制的探索”项目,该项目旨在通过建立科技特派员制度,引进先进的环保技术,提高农民收入的同时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该项目通过借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国际经验,探索政府推动和社会力量参与的有效结合。

  自2008年以来,每年有100万农民从项目中受益,平均每年收入增长10%。从2012年到2014年,该项目的规模扩大到了31个省区市,有7.5万名科技特派员活跃在中国广大农村地区。

  减贫也是经济发展引擎

  “直到最近,许多经济学家还认为消除贫困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中国把减贫这项任务变成可能。”新加坡前驻联合国大使马布巴尼说,“中国减贫成功得益于在国内、国际上实施正确的政策。”

  马布巴尼认为,中国国内有高效的行政治理能力,并从世界各地学习经验,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办法。在国际上,中国加入WTO,主动融入全球产业链分工。中国的国际贸易大力发展后,贫困人口急剧下降。

  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中国-阿根廷研究中心研究员圣地亚哥·布斯特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实现减贫目标是通过结合自身的发展道路、建立稳健的经济增长来实现的。以现在中国贫困人口的下降速度,可以预见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消除绝对贫困的目标是可以实现的。

  “中国在脱贫领域的成功经验告诉世界,经济增长也可以是消除贫困、改善民众生活条件的一个成果。”布斯特罗说,很多人认为消除贫困是经济发展的结果,但中国的表现证明,消除贫困可以是经济发展的引擎和动力之一。

  白雅婷表示,中国的减贫经验可以为各国提供加速增长的机会,同时也让各国意识到环境卫生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帮助建立的中国国际扶贫中心(IPRCC),宗旨就是建立一个全球减贫知识库,为全世界发展中国家的政府官员和专家提供减贫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培训。

  • 相关阅读
  • 青岛胸科医院职工、陪护和在院患者全部判定为密切接触者

      新京报快讯(记者 李玉坤)10月14日上午,青岛市召开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截至目前,青岛市核酸检测采样超过750万份,406万余份已经出结果, 除12例确诊病例之外,没有发现新增阳性病例。青岛已经将胸科医...

    时间:10-14
  • 这,就是特区精神!

    1980年 中国创立了 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经济特区 40年来 一代又一代的奋斗者 在这里挥洒汗水 特区对他们来说 意味着什么? 是未知、再出发、困惑 也是突破、热爱、坚持、奋斗 敢闯...

    时间:10-14
  • 习近平:经济特区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习近平说,经济特区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在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上都要交出优异答卷。 ​​​​...

    时间:10-14
  • 习近平:为改革者负责、为担当者担当

      习近平说,要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推动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正确导向,为改革者负责、为担当者担当,激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和劲头。要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坚定不移惩治腐败,坚决反...

    时间:10-14
  • 习近平:经济特区要在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党的建设方面率先示范

      习近平说,经济特区处于改革开放最前沿,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党的建设有着更高要求。要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以改革创新精神在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党的建设方面率先示范,扩大基层党的组织覆盖和...

    时间:10-14
  • 习近平:积极作为深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习近平说,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深圳是大湾区建设的重要引擎。要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大历史机遇,推动三地经济运行的规则衔接、机制对接,加快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建设,促进人员、...

    时间:10-14
  • 习近平:真抓实干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习近平说,要从人民群众普遍关注、反映强烈、反复出现的问题出发,拿出更多改革创新举措,把就业、教育、医疗、社保、住房、养老、食品安全、生态环境、社会治安等问题一个一个解决好,努力让人民群众的...

    时间:10-14
  • 习近平:创新思路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习近平说,要树立全周期管理意识,加快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努力走出一条符合超大型城市特点和规律的治理新路子。要强化依法治理,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城市治理顽症难题,让法...

    时间:10-14
  • 最高检:对“碰瓷”案件要及时审查,从快批捕和提起公诉

      中新网10月14日电 10月14日,公安部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联合印发《关于依法办理“碰瓷”违法犯罪案件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有关情况。最高人民检察院法...

    时间:10-14
  • 习近平:锐意开拓全面扩大开放

      习近平说,新发展格局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要优化升级生产、分配、流通、消费体系,深化对内经济联系、增加经济纵深,增强畅通国内大循环和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功能,加快推...

    时间:10-14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