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依法科学治土 确保“吃得安全住得放心”

2020-10-20 04:35:48

来源:法治日报

  依法科学治土确保“吃得安全住得放心”

  全国人大常委会分组审议土壤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报告委员建议

  □ 本报记者  朱宁宁

  土壤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是依法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内容,也是全国人大常委会的一项重要工作。

  15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土壤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报告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审议。在分组审议中,结合本次执法检查报告内容,委员们就如何进一步做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确保人民群众“吃得安全住得放心”提出了多方面的意见建议。

  大力推进依法治土

  报告指出法律实施中存在配套法规标准不健全、规划制度有待落实的问题。多位委员对此十分关注,提出要把法律的各项制度规定落到实处,增强法律监督效果,推动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在法治轨道上进行。

  “从执法检查所反映的问题看,把法律建立的制度执行到位还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报告列出有27个法律条文还没有执行到位,有的可能都没有启动。法律施行一年多了,有的规定还没有见到什么新的改进,有的原有规定现在也没有及时进行修改完善。”为了切实推动法律的严格执行,李飞委员建议国务院在向人大常委会回复落实情况时应有一个时间表,“不能说有关问题研究了、提出了改进办法,法律过几年再执法检查的时候,基本还是原地没动,只是研究了研究,见不到具体的操作措施”。

  李学勇委员建议把相关配套制度、规划、措施进一步落实好。尽早出台土壤污染责任人认定办法等配套法规制度,加强行政法规与法律的衔接。此外,法律中对土壤污染防治的鼓励和保障措施作出的明确规定也需要具体细化来加以落实。

  程立峰委员强调要为法律实施提供保障。特别是要进一步加大执法监督力度,公开曝光重大违法案件,对违法行为形成震慑、威慑。同时,还要保持战略定力,依法打好净土保卫战、攻坚战、持久战。

  加强科学技术支撑

  土壤污染防治法第九条对土壤污染防治科学技术研究、开发、应用以及人才培养有明确的规定。分组审议中,如何进一步发挥好科技支撑的作用也是委员们的热议点。

  丛斌委员注意到报告中提及“当前土壤污染修复和风险防控专业人员严重缺乏,专业人员培养不足。治理和修复关键核心技术原创性不强,科技研发投入评价机制不完善”。“这点到了目前土壤污染修复的死结,也是关键。现在对土壤污染修复的方法可能都不尽如人意。建议科技管理部门和农业农村部在土壤修复这方面还要多一些科研立项的支持。”

  “从检查听取汇报来看,从国家层面到地方都投入不少,但是现在各干各的,投入不少,成效却有不理想的地方。”窦树华委员强调要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整合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做好研发、转化、应用和推广工作。同时,要高度重视土壤污染修复的经济技术分析。选择先进高效、经济实用的技术,因地制宜讲求实效,科学推动土壤污染修复。

  程立峰说,土壤污染治理与大气、水污染防治有一定不同,要坚持和落实土壤污染防治法规定的土壤污染防治分类管理、风险管控的原则,结合国情,在积极开展重点地块治理修复的同时,多采取土地功能调整、种植结构调整、污染地块暂时不进行开发利用等方式方法,同时进一步加强对低成本治理技术的应用研究。

  王砚蒙委员建议进一步加强土壤污染防治人才队伍建设,强化科技支撑能力。“技术水平是土壤污染防治的硬件能力,必须进一步强化土壤污染防治科技支撑的能力,建立科学投入机制,打造强大的土壤污染防治人才储备库。”

  加大普法宣传力度

  分组审议中,多位委员建议,进一步加强土壤污染防治法的宣传普及力度,凝聚公众合力,形成土壤污染防治协同共治的新局面。

  “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形成对行政法律机制的制衡和对环境调节市场机制的监督,有利于克服行政命令机制和经济激励机制的缺点,改变环境保护的困境。但目前土壤污染防治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仍缺乏。”田红旗委员建议完善土壤环境信息发布制度,实现公民都有权利获得公共机构所掌握的环境信息,有权参与环境决策,对于不尊重上述两项权利或违背环保法律的公共决策,公民有权利提出质疑。同时,应鼓励和引导公众参与和支持土壤环境保护,逐渐树立保护土壤的理念。

  李锐委员建议各地创新方式方法,充分运用新媒体等手段,持续加大宣传教育和科学普及,增强公众土壤污染防治意识,自觉践行绿色低碳生活。“要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曝光力度,公布环境违法企业信息,加强社会公众对环境违法行为的监督。鼓励公众通过网络、电话等方式反映土壤污染问题,形成全社会重视、关心、支持和参与土壤环境保护工作的浓厚氛围。”

  景汉朝委员在发言中也强调,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民土壤污染防治意识。“不能仅仅把土壤污染防控认为是行业的事、认为是哪个部门的事,这是全社会的一件大事。因此,要在全社会形成人人重视、人人防控风险的风气,才能从整体上、从长远上解决这个问题。”

  • 相关阅读
  • 外交部:中国加入“新冠肺炎疫苗实施计划”促进全球疫苗公平分配

      (抗击新冠肺炎)外交部:中国加入“新冠肺炎疫苗实施计划”促进全球疫苗公平分配   中新社北京10月20日电 (郭超凯 李亚南)中国外交部国际司二级巡视员赵星20日在北京表示,中国已经加入由世卫组织、全...

    时间:10-20
  • 局地疫情多次暴发 溯源调查发现了什么

      观察 | 局地疫情多次暴发 溯源调查发现了什么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韩亚栋   10月17日,中国疾控中心发布消息,溯源青岛疫情时,中国疾控中心从工人搬运的进口冷冻鳕鱼的外包装阳性样本中检测...

    时间:10-20
  • 新华网评:这五年,改革春潮竞相涌流

      “回望非凡的五年”系列网评之二:   刘夏延   新故相推,日生不滞。回望砥砺奋进这五年,波澜壮阔的改革春潮在神州大地涌起万千波涛,繁花遍地旖旎。一系列布局更广、起点更高、力度更强的改革举...

    时间:10-20
  • 新华网评:永远铭记那场伟大的胜利

      时光流转,鉴往知来。岁月无声,英雄无悔。   70年前,为了保卫和平、反抗侵略,中国党和政府毅然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历史性决策,英雄的中国人民志愿军高举正义旗帜,同朝鲜人民和军队一道,...

    时间:10-20
  • 中泰高等教育合作联盟成立

      中新社昆明10月20日电 (记者 胡远航)中泰高等教育合作联盟20日下午在昆明成立。该联盟致力于深化中泰两国高等教育交流,吸引160余所高校加入。   近年来,中泰两国高等教育合作日益密切。据统计,目...

    时间:10-20
  • 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全国爱国拥军模范单位和拥政爱民模范单位、全国爱国拥军模范和拥政爱民模范名单

      (受权发布)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全国爱国拥军模范单位和拥政爱民模范单位、全国爱国拥军模范和拥政爱民模范名单   新华社北京10月20日电 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全国爱国拥军模范单位和拥政爱民模范单...

    时间:10-20
  • 山东大学深化医学教育改革 成立护理与康复学院

      中新网济南10月20日电(仇玉娟)山东大学护理与康复学院揭牌仪式暨护理与康复融合发展学术会议20日在济南举行。学校将通过建设护理与康复学院,深入推进医教、科教、产教融合,培养复合型护理与康复人才,...

    时间:10-20
  • 回眸“十三五”:新增长极加速崛起 城乡发展迈向一体

      新华社北京10月20日电 题:新增长极加速崛起 城乡发展迈向一体——回眸“十三五”系列述评之协调发展篇  新华社记者刘红霞、申铖  这是中国经济新增长极多点开花的五年——  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

    时间:10-20
  • 外交部就中国经济逆势上扬、涉疆涉藏问题等答问

      2020年10月20日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主持例行记者   新华社记者:中国国家统计局10月19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前三季度经济同比增长0.7%,引发各界广泛关注。请问中国经济逆势上扬对世界经济复苏意味...

    时间:10-20
  • 公安部:2020年三季度新注册登记机动车903万辆

      中新网北京10月20日电(记者 张子扬)记者从公安部获悉,截至2020年9月,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3.65亿辆,其中汽车2.75亿辆;机动车驾驶人4.5亿人,其中汽车驾驶人4.1亿人。三季度新注册登记机动车903万辆,...

    时间:10-20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