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经管专业选修天文物理?南京大学探索跨学科通识教育改革

2020-10-20 15:39:07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南京10月20日电(齐琦 高雅 管艺添)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与材料物理领域教师对话;经济管理专业学生听院士谈宇宙的起源……今年秋季学期以来,南京大学正式启动的“科学之光”通识课项目,引发该校师生的关注和点赞。

  “同学们,‘科学之光’通识课是今年南大的首创,你们从中学考进南大,要敢于突破知识界限,勇于追求真理。”在课程开课仪式上,南京大学校长吕建提出了这样的期望。

该课程聚焦未来前沿科技,通过院士学者亲自授课,为各学科感兴趣的学生打下科学教育的基础。南京大学供图 该课程聚焦未来前沿科技,通过院士学者亲自授课,为各学科感兴趣的学生打下科学教育的基础。南京大学供图

  何贤是南京大学行知学院经济管理试验班的一名大一学生,他选修的是《“科学之光”——认识宇宙》。尽管一直对天文很感兴趣,但他也有些担心自己跟不上课程。

  第一堂课的精彩让何贤打消了疑虑:“老师讲了很多引人入胜的神话故事,人文底蕴深厚,为我们文科生迈向天文世界铺好了台阶,拉近了我们和宇宙的距离。”

  不过,随着课程推进、专业性不断提高、复杂公式的层出,还是让文科生感受到了来自理科的“打击”和“不友好”。

  在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陈鹏飞看来,这种“不友好”未必是坏事。“在中学阶段,学生大多习惯了应试教育模式,以熟练掌握的知识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会带给他们安全感。而在大学学习生活中,遇见未知将成为常态,要及时调整好心态,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完成由中学生向大学生的身份转换,把心中的问号转化为鞭策自己探索真理的内在动力。”

  “科学家面对问题是如何思考和探索的,科学知识在指导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了解科学发展背后的故事,对今后的学习乃至工作会有很大的帮助。”在课后的反馈和提问中,这样一封学生的来信令首批通识课教授之一的中科院院士祝世宁印象深刻。

  “考虑到同学们来自不同学科,接受程度有差异,我在讲解数码成像技术的时候只做了简略概述,暂时没有进行更细致的区分,有一位同学敏锐地捕捉到了CCD和CMOS芯片的不同,并在课后查阅了资料向我提出疑问。”祝世宁对这样的反馈非常满意,“希望通过通识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开始自主发现问题、主动调研探索,相信萌发于兴趣、养成于求索的科学精神、科学素养将为他们今后的学习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据介绍,“科学之光”项目是南京大学“三元四维”人才培养新体系的一个重要育人项目,也是通识教育改革的重要改革内容之一。在今年秋季学期,该校将有6位院士、25位长江学者、国家杰青等高水平教师参与授课,10多位青年教师或博士担任助教。

  “强化科学教育、培养科学精神是新形势下教育改革发展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科学之光’通识课首先聚焦未来前沿科技,让同学不仅可以聆听多领域的前沿动态讲座,还能了解老师们近期主持或参与的重大科研项目、近期发表在顶级期刊的科研成果等内容。”南京大学党委书记胡金波强调,“南京大学在教育教学中,要给学生知识的启发,让他们在形成见识的过程中培养胆识,在培养胆识的过程中学会合作、形成共识,使人生更丰富、更精彩。”

  中科院院士邢定钰认为,大学老师应在通识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帮助学生自由、轻松地学习更多专业以外的知识。“只有蕴含科学精神,人文精神才更具准确性、清晰性;只有在人文精神引领下,科学技术才能向着最利于人类美好未来的方向前进。增进两者充分融合,才能促进学生更全面地成长,未来成为高素质、复合型优秀人才。”

  据了解,“科学之光”项目还设置了线上直播,首课直播就吸引了全国数千名中学生同步收看。这也是南京大学推进“零年级计划”举措之一,希望持续探索中学和大学拔尖创新人才衔接培养的育人路径,推动大学优质教育资源向中学延伸、共享的重要通道。(完)

  • 相关阅读
  • 建立防贫监测和帮扶机制:早发现早介入 减支出增收入

      早发现早介入 减支出增收入(一线探民生)   核心阅读   河北各地建立防贫监测和帮扶机制,预防致贫返贫:通过防贫网格员走访、大数据监测管理,重点关注非持续稳定脱贫户、非贫困低收入户和收入骤...

    时间:10-23
  • 成渝双城 携手共进

      成渝双城 携手共进(构建新发展格局·关注成渝双城经济圈)  交通一体化提速,区域经济优势互补,携手建设改革开放新高地……2020年,成渝地区迎来了大发展的一年。日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

    时间:10-23
  • 中国第一大油气田——长庆油田的“生态账本”

      中国第一大油气田的“生态账本”  黑色的石油,红色的井架——这是许多人对石油企业的传统印象。但是,走进中国第一大油气田——长庆油田,处处可见7万长庆石油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画...

    时间:10-23
  • 京津冀协同创新 迈出互利共赢新步伐

      京津冀协同创新 迈出互利共赢新步伐  本报记者 华 凌 刘廉君 陈 曦  大力推进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途径。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京津冀协同发展根本要靠创新驱动,要形成京津冀...

    时间:10-23
  • 专业型博士要扩招 量质并举的关键是“定位”

      专业型博士要扩招 量质并举的关键是“定位”  本报记者 史俊斌 通讯员 宁 昕  10月9日,据媒体报道,中国首批试飞员博士生进入西北工业大学学习,在未来的4至5年中,学员们将重点围绕大型飞机多学科...

    时间:10-23
  • 守护蓝天碧水 决胜污染防治攻坚战

      守护蓝天碧水 决胜污染防治攻坚战  “十三五”成就巡礼  本报记者 李 禾  从10月7日起,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出现入秋以来第一次区域性PM2.5污染过程。到10月11日下午,连日来的雾霾渐渐消散,阳光从云...

    时间:10-23
  • 《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报告2020》发布

      《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报告2020》发布  我国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推进人工智能国际合作  科技日报上海10月22日电 (记者刘垠 操秀英)22日,《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报告2020》(以下简称《报告》)在浦...

    时间:10-23
  • 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到中国科协就科技进步法修改开展调研

      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到中国科协就科技进步法修改开展调研  科技日报讯 (记者刘莉)10月2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教科文卫委主任委员李学勇一行到中国科协,就《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修改开展...

    时间:10-23
  • “上合组织+”国际政党论坛开幕

      “上合组织+”国际政党论坛开幕  新华社北京10月22日电 “上合组织+”国际政党论坛22日以视频会议形式举行。会议以“经济为民”为主题,由俄罗斯统一俄罗斯党主办。俄罗斯联邦总统普京,统俄党主席、联...

    时间:10-22
  • 2020年浦江创新论坛在沪开幕

      中新社上海10月22日电 以“科技合作与创新共治”为主题的2020年浦江创新论坛22日在上海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和主宾国塞尔维亚总理布尔纳比奇分别发表视频致辞。   上海市委书记李强,中国科技部部...

    时间:10-22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