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青海祁连山区“五个生态保护修复试点示范区”初具雏形

2020-11-05 13:54:32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西宁11月5日电 (孙睿)青海省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5日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通过青海祁连山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试点项目的实施,该区域重点打造的“五个生态保护修复试点示范区”初具雏形。

  祁连山是中国西部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和水源产流地,为黄河流域重要水源产流地,地貌涵盖高山、冰川、森林、草原等,是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世界高寒种质资源库和野生动物迁徙的重要廊道,被誉为“中国湿岛”。

  青海省生态环境厅水生态环境处副处长张军介绍,青海祁连山区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试点项目为中国“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试点项目”先期启动的五个试点之一,试点项目实施范围为59975.46平方公里。其中“五个生态保护修复试点示范区”为祁连县黑河流域为主的生态功能提升与旅游协调发展的示范;门源县水生态保护与农业协调发展的示范;刚察县沙柳河“水—鱼—鸟—草”共生生态系统构建的示范;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置和高温热解处理装置建设的示范;生态保护红线勘界定标的先行示范。

  “截至目前,刚察县沙柳河‘水—鱼—鸟—草’共生生态系统构建的示范势头较好,初步构建沙柳河‘鱼鸟水草和谐共生生命共同体’,保证了生物多样性的和谐共处,为刚察县生态旅游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城乡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置和高温热解处理装置建设的试验区和示范区顺利推进,补齐了青海祁连山区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的短板,为国家出台垃圾热解处理装置排放控制标准提供数据支撑。”张军说。

  张军指出,青海省祁连山地区还通过完善生态环境综合监测网络,建成以高分遥感数据一站式应用平台的遥感数据自动化收集处理系统及以无人机为主的空地遥感监测能力,实现了祁连山地区森林生态系统的全要素监测,完善了草地、生物多样性等专项生态要素监测能力,遥感监测与地面监测的结合度更加紧实,生态环境监测数据的实时传输、共享、分析与展示,使该区域生态环境监测及评估工作更加完整、准确、可靠。(完)

  • 相关阅读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