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中国天眼”已发现脉冲星240余颗 有力支撑高水平研究

2020-11-12 05:08:04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发现脉冲星240余颗 有力支撑高水平研究

  “天眼”问天 潜力无限

  今年1月11日,有“中国天眼”之称的中国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通过验收,具备开放运行条件。而今,“中国天眼”已正式运行超过300天。

  在稳定可靠运行的同时,FAST“勤恳”从事观测服务。国家天文台近日表示,FAST已发现脉冲星数量超过240颗。在“天眼”的帮助下,中国科研团队迅速成为国际快速射电暴领域的核心研究力量。

  1

  中国科学家取得一系列重大成果

  成为射电暴领域的核心力量

  在广袤的宇宙中,经常出现短暂而猛烈的无线电波爆发,持续时间通常仅有几毫秒,却能够释放出相当于地球上几百亿年发电量的巨大能量。2007年,天文学家首次发现了这样的毫秒电波——快速射电暴,并对其展开了探索研究。

  谁发出了这样的电波?快速闪现的电波包含了什么信息?过去十几年,各国天文学家一直在收集和分析信息。2017年,天文学家捕获到一个毫秒无线电波爆发,在几个小时内重复多次。利用世界多台大射电望远镜联合探测和定位,终于将一个重复爆发的无线电快速闪现源定位到宇宙深处30亿光年之外的星系里。

  “过去,由于没有自己的大射电望远镜,中国天文学家无法拿到第一手材料。在这一领域研究中,大多只能从事理论研究。”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天文台台长常进说。

  随着“中国天眼”竣工、调试,再到正式运行并对国内天文学家开放,快速射电暴领域的中国力量迅速崛起。

  “中国天眼”聚光面积巨大,电波收集能力超强,是世界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其具有精密控制的变形能力,能够聚焦和稳定跟踪天体。借助FAST的最新观测,中国科学家取得一系列重大成果。

  2

  天文利器助力观测

  终结射电爆发理论争锋

  对于神秘的毫秒射电爆发,此前的理论研究主要有两派观点——一种认为毫秒射电爆发是由粒子冲撞引起的,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它是粒子在强磁场中穿行产生的。

  国家天文台首席研究员韩金林说,FAST的观测结果直接终结了理论争锋。“通过对11次射电爆发的高灵敏度偏振信号解析,中国科研人员用直接的观测结果否定了粒子冲撞的理论。”

  这个具有一锤定音意义的研究来自于北京大学教授、国家天文台研究员李柯伽团队。2019年,该团队利用FAST探测到1例全世界仅有21例的快速射电暴重复爆发FRB180301。

  更大的惊喜来自于对11次爆发电波的高灵敏度偏振信号解析。李柯伽说,过去世界上的望远镜仅对30多个爆发源中的几个记录了偏振信号,能够详细研究的样本非常少。FAST装配的接收机偏振测量能力非常好,观测的11个爆发信号中,有7个毫秒闪现爆发能够很好地解析出其偏振。

  据李柯伽介绍,这7个偏振不仅是变化的,而且呈现出变化的多样性。这说明,宇宙中的爆发源可能来自致密星体磁层中的物理过程,而非来自粒子冲撞。

  今年8月,北京师范大学林琳博士、北京大学张春风博士、国家天文台王培博士等联合研究团队,利用FAST观测到银河系中有一颗已知磁星SRG1935+2154呈现出几十次伽马射线爆发。王培说,FAST的测量结果,对研究快速射电暴的起源和物理机制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10月29日和11月4日,上述两篇研究成果论文在《自然》杂志发表。在这一前沿领域的研究中,中国科学家已走在了前列。

  “有了大国利器,我们在国际天文学领域的地位就不一样了。在射电天文学领域,我们已经进入第一方队。”中国科学院院士、FAST科学委员会主任武向平说。

  3

  寻找银河系外首颗射电脉冲星

  测量技术应用前景广泛

  正式“服役”近1年,FAST可以称得上是“劳模”。国家天文台公布的数据显示,FAST的观测服务超过5200个机时,超过预期目标近两倍,累计发现脉冲星数量超过240颗,基于FAST数据发表的高水平论文达到40余篇。

  目前,FAST发现的脉冲星中,包括被称作“黑寡妇”的新脉冲双星系统以及有“红背蜘蛛”之称的具有掩食现象的毫秒脉冲双星。借助FAST的高灵敏度,脉冲星信号掩食现象以及脉冲星信号到达时间延迟等细节变化,都被清晰观测到。

  武向平说,期望在未来5年,FAST发现脉冲星数量能达到1000颗,甚至能找到银河系外的第一颗射电脉冲星。

  随着性能的提升,FAST科学潜力逐步显现。其灵敏度是全球第二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的2.5倍以上,超强灵敏度使其在射电瞬变源方面具有重大潜力,有望在短时间内实现纳赫兹的引力波探测。同时它还有能力将我国深空探测及通讯能力延伸至太阳系边缘,满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

  FAST的先进测量技术远不止于望远镜本身,在其他领域有重要的应用前景。国家天文台研究员、FAST总工程师姜鹏介绍,在高精度地矿勘探方面,FAST可以利用惯性组件与卫星导航融合技术,为重力测量提供高精度的位置和方位姿态基准;在海洋测绘中,采用惯性组件与声纳等测量技术融合,实现海底测绘,为勘探区作业的机器设备建立高精度的时空和姿态基准。

  4

  观测申请竞争激烈

  明年将向全世界开放

  天天摸着望远镜做观测的人,才能发现前沿的问题。只有拥有自己的“大望远镜”,才能从观测角度做出更多原创的、世界领先的成果。

  1993年,包括中国在内的10个国家的天文学家提出建造新一代射电望远镜的倡议。活跃在国际天文界的南仁东毅然回国,力主中国独立建造自己的“大望远镜”。

  此后,从1994年开始选址和预研究,到2016年9月正式启用,再到今年年初正式开放运行。“中国天眼”从预研到完成花费了26年的时间,近百名科研工作者前赴后继投入到项目之中,终于实现了从无到有、全球领先的“天眼”之梦。

  在工程建设方面,FAST实现了多项自主创新,显著推动了我国相关产业技术的革新与发展。FAST的全新设计理念开创了建造巨型望远镜的新模式。多年来,工程团队开展了一系列的技术攻关,克服了力学、测量、控制、材料、大尺度结构等诸多技术难题,所有技术指标均达到设计要求。

  FAST的反射面相当于30个足球场,是世界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大大拓展人类的视野,也使中国的天文学家终于有机会走上世界科学研究的最前沿。

  今年2月,在新冠肺炎疫情严峻之时,FAST团队克服困难,正式启动科学委员会遴选出的5个优先和重大项目,近百名科学家开始使用并处理FAST的科学数据。4月,时间分配委员会开始向国内天文界征集自由申请项目,目前已经接到170余份申请,其中外部用户的比例高达95.7%。

  FAST观测竞争激烈、一“测”难求。国家天文台台长、中科院院士常进介绍,目前望远镜收到的申请共约5500个小时,但实际获得批准的仅有1500个机时,即只有不到30%的申请时间能够得到支持。

  尽管观测“供不应求”,但FAST仍将面向全球科学家持续开放,让“中国天眼”成为天文领域的“世界之眼”。

  “未来10年,中国将迎来射电天文发展的黄金时期。”武向平说,为了发挥更大的科学价值,计划明年将FAST向全世界科学家开放使用,一起为探索宇宙的奥秘、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作贡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刘 峣

  • 相关阅读
  • 外交部副部长罗照辉:目前不主张放开境外旅游

      (抗击新冠肺炎)中国外交部副部长罗照辉:目前不主张放开境外旅游   中新社北京11月12日电 (记者 高凯)中国外交部副部长罗照辉12日在北京指出,中方不否定“旅游气泡”,但对于境外旅游仍需慎重对待,...

    时间:11-12
  • 中国科学家研究钠离子电池论文获《Science》在线发表

      中新网北京11月12日电 (记者 张素)记者12日从中科海纳获悉,中国科学家针对钠离子电池进行相关研究,并于近日在顶级学术刊物《Science》发表相关成果。该研究提出一种预测钠离子层状氧化物构型的方法,...

    时间:11-12
  • 习近平在第三届巴黎和平论坛的致辞(全文)

      新华社北京11月12日电   共抗疫情,共促复苏,共谋和平   ——在第三届巴黎和平论坛的致辞 (2020年11月12日,北京)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习近平   尊敬的马克龙总统,   尊敬的各位同...

    时间:11-12
  • 跨国公司融入更开放的浦东:“我们看重在中国的长期发展”

      跨国公司融入更开放的浦东:“我们看重在中国的长期发展”  参考消息网11月11日报道(文/季明 许晓青 何曦悦)  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中国极具国际知名度的现代化地标——上海浦东,迎来开发开...

    时间:11-12
  • 习近平在第三届巴黎和平论坛发表视频致辞

      新华社北京11月12日电 国家主席习近平12日在第三届巴黎和平论坛发表题为《共抗疫情,共促复苏,共谋和平》的视频致辞。   习近平在致辞中指出,当前,世界格局加速演变,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层...

    时间:11-12
  • 全国政协举行仪式纪念孙中山诞辰154周年

      新华社北京11月12日电 全国政协12日上午在北京中山公园中山堂举行仪式,纪念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先生诞辰154周年。   在肃穆庄严的中山堂内,全国政协...

    时间:11-12
  • 温暖的“健康答卷”——“十三五”期间健康中国建设巡礼

      一人健康是立身之本,人民健康是立国之基。   人均预期寿命增加1岁,全国超13.5亿人有医保,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重为新世纪最低水平,在重大疫情面前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

    时间:11-12
  • 述评:进取中国 博惠世界——从进博会看“双循环”的全球驱动力

      国际时评|述评:进取中国 博惠世界——从进博会看“双循环”的全球驱动力   新华社北京11月11日电(记者樊宇)刚刚落下帷幕的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成绩亮眼,累计意向成交726.2亿美元,比上届增长...

    时间:11-12
  • 国家卫健委:冬季将处于疫情零星散发状态 局部或有聚集性疫情

      (抗击新冠肺炎)中国国家卫健委:冬季将处于疫情零星散发状态 局部或有聚集性疫情   中新社北京11月12日电 (记者 高凯)中国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12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李斌...

    时间:11-12
  • 北京:严禁采购、销售、使用未上传追溯数据的进口冷链产品

      北京:严禁采购、销售、使用未上传追溯数据的进口冷链产品  新华社北京11月12日电(记者王君璐)记者12日从北京市了解到,北京严禁采购、销售、使用未上传追溯数据的进口冷链产品,并要求做好冷链等重...

    时间:11-12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