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三地接连确诊全国疫情升温?专家:不必过于恐慌

2020-11-23 08:36:07

来源: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晨阳 谢坚环球时报记者 张旺】在刚过去的这个周末,天津、上海、内蒙古相继确诊新冠病毒感染本土病例,让不少民众重新紧张起来。多名权威专家均表示,中国抗击新冠疫情已经进入常态化防控阶段,不必对近期几个地区出现的散发病例过于恐慌。但他们也普遍强调,冬季的到来为新冠病毒依托冷链物流进行传播提供了更适宜的环境,我们严防境外输入时“防人亦需防物”。

  三地接连出现本土病例

  上海市卫健委于20日通报“新增2例本地确诊病例”后,迅速对其密切接触者展开排查。21日深夜,上海市卫健委通报,密切接触者91人、密接的密接213人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相关筛查人员15416人,其中1人为阳性,为一名确诊病例的同事。22日上午,上海市浦东新区卫健委在对此前确诊病例密切接触者排查中又发现2例新冠肺炎可疑病例。

  上海新冠疫情临床救治专家组组长张文宏21日在记者会上表示,从现有证据来看,这次疫情与两周前浦东机场的物流相关病例并没有交叉点。因此不能说是两波疫情,“更准确说是独立的散发病例”。

  据内蒙古卫健委通报,21日7时至16时,内蒙古报告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2例,均为呼伦贝尔满洲里市确诊病例。根据满洲里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工作安排,从22日14时起,利用3天时间对满洲里市区内所有居民和企业职工开展大规模核酸检测。此外,该地严禁聚餐、宴会等大规模集聚活动;公共活动场所暂停营业;学校、幼儿园及培训机构暂停教学活动。

  天津滨海新区东疆港区瞰海轩小区发现5例本土确诊病例和3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后,该小区被划定为高风险地区。随即天津滨海新区自21日上午启动全员核酸检测。

  截至22日18时,天津滨海新区共完成核酸检测采样224.5万人。22日19时已出具核酸检测结果超百万份,全部为阴性。

  新冠病毒或将“常驻”

  新加坡《联合早报》22日称,张文宏认为,在全球新冠疫情蔓延的形势下,不能保证后面不再出现散发的、输入性的与物流相关的病例。他提醒称,应当习惯这样的“新常态”,不必过于恐慌,中国已经可以从容应对偶发性病例和疫情。“任何一个地方再出现单个病例或二代传播,我们都不必恐慌”。

  但他警告称,新冠病毒将成为“常驻病毒”,“如果病毒的传播力没有减弱,或者毒力没有出现大的变化,该病毒还将继续蔓延”。他还提到,疫苗上市的时间已经临近,明年初就可以上市,但是全面接种的时间没有那么快。他说:“我们仍然要有心理准备,做好起码一年以上的防守。”

  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21日接受采访时分析称,进入冬季,全球疫情变得更加严峻,国外疫情对我国的输入压力也会越来越大。近期,我国多地出现新冠肺炎本土病例,但我国疫情不会卷土重来。因为我们已经了解了新冠病毒的传播特征,也发展了一套及时发现、控制疫情的防控策略。可能有地方会报告零星病例,但不会出现大规模流行。

  “防人亦需防物”

  外界注意到,近日多地出现的疫情大都与冷链或物流有关,例如上海最初发现的一名感染病例就是浦东机场的货运站安检员,天津疫情同样与冷库中的进口冷链食品有关。广东省东莞市21日也通报称,在从阿根廷和俄罗斯进口的冻鸡产品外包装上发现新冠病毒。

  武汉大学医学部病毒所教授杨占秋22日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如今冬天的到来为新冠病毒通过冷链保存、传播创造了环境和条件,“这个季节更适合病毒传播”。有分析认为,北方省份近日最低气温已降到摄氏零度以下,一些普通货物运输也如同冷链运输。例如内蒙古满洲里的冬天很冷,而且又是中俄最大的货物贸易口岸,因此新冠病毒的防控尤其要注意。

  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也认为,冬季天气寒冷,新冠病毒在物体表面存活时间延长。因此目前严防境外输入“防人亦需防物”。“我们可以通过严格隔离、普遍筛查来阻挡,但处于‘暗处’的冷冻食品或货物的防控就更加需要严密严格。”他建议国家相关部门建立冷冻进口食品熔断机制,对发现病毒产品的国家和地区暂停进口两个月;同时对农贸批发及海鲜市场进行环境卫生改造,将冷冻食品区独立分隔,建立冷冻食品供应链的全程溯源机制;此外,进口单位收到货物后需对包装表面进行常规消毒灭杀等。

  杨占秋还建议,最近多地疫情显示,时常接触进口冷链物品的人员和医护人员一样都是易感人群,应考虑让他们优先接种疫苗。

  • 相关阅读
  • 全国832个国家级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 脱贫的标准是什么?答案在这里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今天(23日),贵州宣布最后9个深度贫困县退出贫困县序列,这不仅标志着贵州省66个贫困县实现整体脱贫,这也标志着国务院扶贫办...

    时间:11-23
  • 新华网评:让世界读懂中国

      站在历史交汇点上的中国,吸引着世界的目光。   11月20日至22日,2020年“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广州)在广州举行。本届会议以“大变局、大考验、大合作——中国现代化新征程与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主题,...

    时间:11-23
  • 中国贫困人口最多省贫困县“清零”

      中国贫困人口最多省贫困县“清零”  新华社贵阳11月23日电(记者胡星、向定杰)23日,贵州省宣布剩余的9个贫困县退出贫困县序列。  记者从贵州省人民政府23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根据相关数据和评...

    时间:11-23
  • 河南完善社会救助制度 逐步缩小城乡差距

      河南完善社会救助制度 逐步缩小城乡差距  新华社郑州11月23日电(记者韩朝阳)近日,河南印发《关于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实施意见》,要求构建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逐步缩小城乡困难群众救助标准差...

    时间:11-23
  • 中方敦促美方停止美台官方往来和接触,停止提升美台实质关系

      中新网北京11月23日电 (记者 张蔚然)针对台湾和美国日前举行首次“经济繁荣伙伴对话”,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中方敦促美方停止美台官方往来和接触,停止提升美台实质关系,以免严...

    时间:11-23
  • 嫦娥四号完成第24月昼工作 嫦娥五号即将踏上奔月之旅

      中新社文昌11月23日电 (郭超凯)记者23日从中国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获悉,嫦娥四号着陆器完成第24月昼工作,进入月夜休眠;嫦娥五号探测器整装待发,即将踏上奔月之旅。   嫦娥四号着陆器和...

    时间:11-23
  • 四川成都:新一代22纳米北斗高精度定位芯片正式发布

      中新网成都11月23日电 (记者 刘忠俊)23日,第十一届中国卫星导航年会上,由我国卫星导航领域企业北京北斗星通导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北斗星通)研制,最新一代22纳米射频+基带+高精度算法一体化厘米...

    时间:11-23
  • “胖五”就位嫦娥“五妹”将奔月:出发,去月球“挖土”

      “胖五”就位 嫦娥“五妹”即将奔月   出发 去月球“挖土”   任务难度大   完成“2+2+2+1”探月飞行:两次发射、两次着陆、两次封装、一次交会对接   实现四个我国“首次”:首次在月面自...

    时间:11-23
  • 泥河湾古人类活动最新研究:百万年前石器制作锤击为主砸击为辅

      中新网北京11月23日电 (记者 孙自法)中国泥河湾盆地是早期人类扩散至东北亚最早且最集中证据所在地,以密集分布百万年前古人类活动遗址为国际学术界广泛关注。中国和西班牙科研团队最新合作研究表明,泥...

    时间:11-23
  • 长珲(长春至珲春)高铁全线恢复运营

      长珲(长春至珲春)高铁全线恢复运营  新华社长春11月23日电(记者段续)记者从中国铁路沈阳局集团有限公司了解到,受罕见强雨雪大风冰冻天气影响而停运的长珲(长春至珲春)高铁,已于23日上午恢复运输秩序...

    时间:11-23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