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泥河湾古人类活动最新研究:百万年前石器制作锤击为主砸击为辅

2020-11-23 15:29:09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北京11月23日电 (记者 孙自法)中国泥河湾盆地是早期人类扩散至东北亚最早且最集中证据所在地,以密集分布百万年前古人类活动遗址为国际学术界广泛关注。中国和西班牙科研团队最新合作研究表明,泥河湾古人类百万年前为适应当地自然资源和环境,石器制作技术总体上以锤击法为主、砸击法为辅。

  记者23日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科院古脊椎所)获悉,该所裴树文研究团队联合西班牙高级科学研究委员会历史研究所,对泥河湾盆地早更新世砸击法剥片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论文,近日已在国际专业期刊《考古与人类科学》发表。

实验过程与实验中所用石料的前后状态对比(马东东 供图)。 实验过程与实验中所用石料的前后状态对比(马东东 供图)。

  裴树文研究员介绍说,为探究泥河湾盆地岑家湾台地周围燧石原料在砸击法石器上的表现特征,联合研究团队在该区域采集石料,进行砸击法与锤击法石器实验,并同遗址出土标本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砸击法石核是最具辨识度的产品,经过砸击法利用的石核较容易产生两极特征,并且具有明显的砸痕,这些典型特征使其能够与锤击法石核相区别。同时,实验研究显示,具有可靠鉴定特征的石片只占砸击法石片总数的20%左右,大部分砸击法石片与锤击法石片无法区别。

  砸击法是早期人类石器技术的基本方法,多数学者认为该技术是一种比较浪费原料的剥片技术。针对泥河湾盆地燧石原料的实验研究中,联合研究团队认为,砸击法产生的石片与废片和锤击法相比在数量上没有统计学上的差异,因此之前的观点在该地区并不适用。对于泥河湾地区岑家湾台地的燧石原料来讲,在经济学上,锤击法技术比砸击法技术具有一定的效率优势,但是这种优势并不显著。

实验中产生的砸击法石核(马东东 供图)。 实验中产生的砸击法石核(马东东 供图)。

  联合研究团队进一步讨论泥河湾盆地早更新世遗址中砸击法技术的具体表现特征指出,总体来讲,早更新世遗址以锤击法剥片为主,砸击法作为补充角色。锤击法因其较强的控制性和一定的效率优势,在泥河湾盆地百万年前的遗址中占据主要地位。砸击法的使用并非为了对当地原料的强化利用,而是作为锤击法技术的补充,处理原料在剥片过程中锤击法不易处理的问题。因此,砸击法剥片技术更多的是古人类对当地资源与环境的一种适应策略,而非文化标志。

实验中产生的砸击法石片(马东东 供图)。 实验中产生的砸击法石片(马东东 供图)。

  裴树文表示,最新研究成果为泥河湾盆地早更新世遗址中砸击法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与视角,后续可通过在中国其他地区针对当地原料进行相关实验研究,以更加客观理解砸击法产品的特征及其在古人类对当地资源与环境适应中所扮演的角色。(完)

  • 相关阅读
  • 3年内10余省份“叫停”家长批改作业 能否给家长减负

      ● 从2018年至今,已有辽宁、浙江、海南、河北、广东、山东、贵州等10多个省份的教育部门出台相关文件“叫停”家长批改学生作业的做法,有的地方还明确定期开展作业督查,甚至将作业管理纳入绩效考核...

    时间:11-24
  • 解密决胜扫黑除恶天津密码:为何99.7%的群众赞赏?

      □ 本报记者 周斌 张驰   位于天津市北辰区东北角的姚江东路,有一处大型限价房居住区,周边住着10多个社区的上万户居民。早在2013年,市政规划就要在姚江东路建两条直通快速路交通干线,但至今仍未...

    时间:11-24
  • 小孩陪“老孩” 养老行业来了年轻人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晨赫   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总数在2019年达到1.76亿人,占总人口的12.5%。不仅如此,老年抚养比(即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中老年部分对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从2005年的10.7%上升...

    时间:11-24
  • “十四五”:罕见病患者看病难看病贵该如何破解?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林   编者按   新的征程开启了!今年10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勾画出迈向社...

    时间:11-24
  • 107台发动机为嫦娥五号搭建探月返乡“天梯”

      中新网西安11月24日电 (记者 田进)24日,中国目前推力最大的长征五号火箭,成功发射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将开启人类时隔48年之后的月球探测地月往返之旅。在嫦娥五号地月往返76万多公里的漫漫征程中,中...

    时间:11-24
  • 万里高空“引嫦娥”

      中新网文昌11月24日电 (郭超凯)“太阳帆板展开!”随着调度岗位的一声号令,北京空间信息传输中心的大厅内响起了热烈的掌声。11月24日4时30分,中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采用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将嫦娥五号...

    时间:11-24
  • 浙江拟为数字经济立法 以法治保障数字发展

      中新网杭州11月24日电(苏礼昊)为促进数字经济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23日举行的浙江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上,浙江省人大法制委员会向该省人大常委会提交审议《浙江省数字经济促进条...

    时间:11-24
  • 再赴广寒约 九天摘玉盘

      中新网文昌11月24日电 题:再赴广寒约 九天摘玉盘   作者 郭超凯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诗人李白的《古朗月行》道出了人类对神秘月球的浓烈好奇心。 发射瞬...

    时间:11-24
  • “长五”送“嫦五” 这位嫦娥“五姑娘”不一般

      中新网文昌11月24日电 题:“长五”送“嫦五” 这位嫦娥“五姑娘”不一般   作者 庞丹 郭超凯   11月24日,中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成功将嫦娥五号探测器送入地月转移轨道。随着...

    时间:11-24
  • 嫦娥五号探测器发射成功 开启中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之旅

      中新网文昌11月24日电(郭超凯 叶雨恬)北京时间11月24日4时30分,中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探月工程嫦娥五号探测器,火箭飞行约2200秒后,顺利将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开启中...

    时间:11-24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