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再赴广寒约 九天摘玉盘

2020-11-24 05:56:23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文昌11月24日电 题:再赴广寒约 九天摘玉盘

  作者 郭超凯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诗人李白的《古朗月行》道出了人类对神秘月球的浓烈好奇心。

1 发射瞬间。李迪克 摄

  11月24日凌晨,中国再次向“广寒宫”发起探索之旅。嫦娥五号探测器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此次任务将实现中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这是中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规划的收官之战,同时也是中国目前技术难度最大、系统组成最复杂的航天任务。

  从嫦娥奔月到“嫦五”采样,千百年来,月球始终吸引着人类的目光。这个距离地球38万公里的地外天体,从远古时期便激发人类的探索意识。从中国古代神话传说的嫦娥奔月,到古希腊神话中的月亮女神阿尔忒弥斯;月亮寄托着人们浓厚的情感因素和文化情结,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浪漫美好意向的形象符号。

  在对月球放飞诗意幻想的同时,古人探月也得出了不少硬核成果。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记录月食的国家。公元前14—公元前12世纪,商代的甲骨文就已记载月食。根据出土文物,彼时古人已经能够根据自然现象的变化规律把十二个月算作一年。

  到了东汉时期,天文学家张衡在其著作《灵宪》里写道:“月光生于日之所照;魄生于日之所蔽。当日则光盈,就日则光尽”,明确指出月光是由太阳照射产生,月球本身并不会发光。

2 嫦娥五号探测器。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供图

  现代文明的发展进步,让人类对月球的认知不断被刷新。望远镜的出现进一步揭开了月球的神秘面纱。月球的细节被更多呈现在世人面前:被唤作“白玉盘”的月亮原来并非一马平川,而是充斥着凹凸不平的环形山和山峰、山谷。

  1959年1月2日,苏联发射世界上第一个月球探测器“月球一号”,2天后“月球一号”成功掠过月球。在苏联无人探测器进行月球巡视探测和采样返回的同时,美国也在开展轰轰烈烈的阿波罗探月计划。

  1969年7月20日,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率先登上了月球,在月球留下了人类的第一个足迹。随后,共有6艘飞船、12名航天员登上了月球表面,带回月球的岩石和月壤标本。至此,人类对月球的探索达到高潮,科研成果影响深远。

  中国与月壤的结缘,要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

  为尽快推动中美建交,1978年5月20日,时任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的布热津斯基到访中国。为表诚意,他随身携带了一份特殊的礼物:1克重的月球岩石标本。

  这1克重的月岩被一分为二,0.5克交给全国多家研究院所分析研究,剩下0.5克送去北京天文馆对公众展览。时年43岁的天体化学家欧阳自远被紧急调入北京,主持月岩研究工作。多年后,欧阳自远回忆称“我们花4个月全面解剖,搞清楚了它的化学成分、矿物组成、演化历史等,为此发表了14篇论文”“美国人都说,中国科学家了不起!”

1 嫦娥五号探测器。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供图

  面对众多科研需求,1克重的月壤终究只是“杯水车薪”,中国人自己的月球采样返回计划被提上议程。2004年中国探月工程立项实施,确定了“绕、落、回”三步走战略规划。

  从宏观来看,人类的月球探测一般遵循“探”“登”“驻”三大步,即无人探测、载人登月、短期驻扎。在此基础上,中国又将第一大步“探月”进一步细分为“绕”“落”“回”三小步。嫦娥一号到嫦娥四号任务的成功实施,已圆满完成三步走战略的前两步;而嫦娥五号肩负着完成探月工程第三步的重任。

  11月24日,嫦娥五号探测器在文昌升空,赶赴“广寒”。它将经过11个阶段,20余天的在轨飞行,采集约2000克月球样品返回地球。此次任务还有望实现中国航天史上的五个“首次”:首次月面自动采样与封装、首次月面起飞上升、首次月球轨道交会对接、首次带月壤高速再入返回地球、首次自取月球样品的存储、分析和研究。

  从1克到约2000克,从首次接触月壤到自主采样返回,42年如白驹过隙。此番,中国自主采集月壤令人期待。后续,中国探索月球的步伐依旧稳健:嫦娥六号、嫦娥七号、嫦娥八号等探测器还将实施第二次采样返回、月球极区资源详查以及一些关键技术的月面试验和技术利用。

  九天揽月星河阔,十六春秋绕落回。从嫦娥一号圆了中国人千年奔月梦想,到嫦娥二号首次实现中国对小行星的飞越探测、嫦娥三号成功实现落月、嫦娥四号完成人类首次月背软着陆,再到如今嫦娥五号开启中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之旅……16年来,中国探月工程连战连捷,硕果累累。未来中国迈向星辰大海的步伐必将走得更稳、更远。(完)

  • 相关阅读
  • 世卫将安排专家组来华开展病毒溯源合作 中方回应

      中新网北京11月24日电 (李京泽)24日的例行记者会上,有记者就世界卫生组织将安排专家组来华开展新冠病毒溯源合作提问。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对此做出回应。   赵立坚表示,疫情发生以来,中国同世...

    时间:11-24
  • 习近平总书记关切事丨中国人口较少民族全部实现整族脱贫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习近平总书记关切事) 中国人口较少民族全部实现整族脱贫   新华社北京11月24日电(记者侯雪静、王琦)根据云南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时间:11-24
  • 第一观察|多边外交月,习主席着重讲了三件大事

      继9月底10月初出席联合国成立75周年系列活动,11月10日至22日,习近平主席又以视频方式接连出席了上合、金砖、APEC、G20四大多边平台的一系列重大外交活动。   放在正常的年份,这四大平台聚焦的重...

    时间:11-24
  • 助力嫦娥五号奔月采样返回 中科院承担突破系列关键技术

      中新网北京11月24日电 (记者 孙自法)中国实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任务的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24日凌晨成功发射。记者当天从中国科学院(中科院)获悉,作为中国月球探测工程的发起者、参与者、实施者,中科...

    时间:11-24
  • 天津“滨城大筛”顺利完成 2467411人核酸检测全部阴性

      中新网11月24日电 据天津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官方微博消息,24日,在第155场天津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天津市滨海新区防控指挥部副总指挥、副区长梁春早介绍,“滨城大筛”已顺...

    时间:11-24
  • 中国驻加拿大使馆驳斥蓬佩奥等西方政客涉华言论

      中新网多伦多11月24日电 中国驻加拿大使馆发言人11月23日对美国国务卿蓬佩奥等西方政客在哈利法克斯国际安全论坛上的涉华言论作出驳斥。发言人说,蓬佩奥之流屡次编造涉华谎言、恶意制造政治对抗的行径...

    时间:11-24
  • 天津滨海新区汉沽街等两地今日24时起调整为低风险地区

      中新网11月24日电 据天津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官方微博消息,天津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市疾控中心主任顾清今日表示,11月24日24时起,天津市将滨海新区汉沽街、中心渔港冷链物流区A区和B区调整为低风险...

    时间:11-24
  • 中国大力推动测绘工程领域“放管服”改革

      我国大力推动测绘工程领域“放管服”改革  新华社北京11月24日电(记者王立彬、王优玲)作为“放管服”改革重要内容,我国大力推动测绘和工程领域改革,其中测绘资质类别等级总数压减幅度达八成以上。 ...

    时间:11-24
  • 中国900多万贫困地区儿童受益于儿童营养改善项目

      我国900多万贫困地区儿童受益于儿童营养改善项目  新华社北京11月24日电(记者田晓航)婴幼儿期营养是人口素质的基础。记者从近日举行的国新办发布会了解到,我国实施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项目,累计使9...

    时间:11-24
  • 两艘远望号“姊妹船”联手护送嫦娥五号飞天

      中新网文昌11月24日电 (高超 亓创 郭超凯)11月24日4时30分,中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嫦娥五号探测器,远在大洋深处的远望5号、6号两艘“姊妹船”联手开展海上测控,为火箭飞...

    时间:11-24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