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单菁菁:推进城市更新 实现高质量发展

2020-11-27 12:41:25

来源:经济日报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实施城市更新行动。这是党中央站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战略高度,根据城市发展的新阶段、新形势和新要求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部署,也是“十四五”以及今后一段时期我国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和路径。

  更新是城市永恒的主题,是城市保持活力的来源。当前我国城镇化率已经超过60%,东部沿海部分发达地区的城镇化率已经超过70%。根据国际经验,城镇化进入相对成熟的中后期阶段,城市建设发展正在从以外延扩张为主逐步转向以内涵提升为主、从大规模的增量建设转向存量更新和增量调整并重的新阶段。面对新阶段新形势,以更健康、更安全、更宜居为目标全面推进城市更新,是实现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

  构建安全韧性城市。城市发展不能只考虑规模经济效益,必须把生态和安全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实现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

  我国地处世界两大地震带之间,新构造运动强烈,多数区域的地质环境不稳定性和地表脆弱性特征明显,超过70%的城市和一半以上的人口分布在气象、海洋、地质、地震等自然灾害严重地区。再加上城镇化的快速发展、高强度的开发建设和人口的大规模流动集聚,城市系统的复杂性和脆弱性不断上升,城市生命线系统建设落后于城镇化推进速度和城市空间扩张步伐,各种不确定性风险增加。

  城市发展必须强化安全意识,从构成城市安全风险的各类要素入手,将“韧性”理念融入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全过程和各环节,对事关城市安全发展的重大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周密部署,系统推进城市安全治理工作。结合城市更新,全面进行查漏补缺补短,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和结构,加快健全水、电、气、路、管网等城市生命线系统,强化城市安全治理和风险防控,大幅提高城市防范和抵御各类灾害风险的能力,着力建设更加安全、更具韧性的城市。

  营造健康宜居城市。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镇化快速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但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粗放发展方式也带来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影响了城市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一方面,人均土地资源极为稀缺;另一方面,土地城镇化速度远快于人口城镇化速度,2000年至2018年,全国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从2.21万平方公里增加到5.61万平方公里,城镇人口从4.59亿人增加到8.31亿人,城市用地增长率是人口增长率的1.59倍,远高于国际公认的合理值(1.12),城市中大量存量空间处在低效利用状态。

  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和“退二进三”,部分城市原有产业用地因与新的发展方向不符而被闲置,并常常伴有土壤污染、重金属污染、地下水污染等环境问题。2014年发布的《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显示,调查的重污染企业用地、工业废弃地、采矿区和工业园区等地块的土壤点位中,超标点位分别占36.3%、34.9%、33.4%和29.4%,其中长三角、珠三角、东北老工业基地等部分区域土壤污染问题较为突出,西南、中南地区土壤重金属超标范围较大。这不仅导致了资源浪费,也带来了城市空间破碎、土壤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系统紊乱、用地效率低下等一系列经济社会和环境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应大力推进土地功能调整、城市修补和生态修复,科学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生态保护红线、基础设施建设控制线、历史文化保护线以及城市开发边界等,统筹布局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着力推进产城一体、职住融合,有效减少日常性交通拥堵、机动车通勤和污染物排放,从根本上解决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推动城市集约发展、功能优化和品质提升,为人民群众提供高品质生活空间,努力建设更加绿色、健康、宜居的城市,打造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家园。

  建设人文活力城市。在以往的城市建设发展中,曾存在着“重经济轻社会”“重物质轻人文”“重管理轻治理”等现象,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往往“见城不见人”“见地不见人”,城市发展缺乏人文关怀。例如,城市建设热衷于建设大马路、大广场、大草坪等,却未充分考虑居民日常生活的便利性和实际需求;一些旧城改造简单粗暴,导致城市古迹、历史建筑和传统社区在大拆大建中遭到破坏;城市内部“二元化”问题突出,大量农业转移人口在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的同时,却无法享有与户籍人口相同的城市公共服务等。

  城市发展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加快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不断增进民生福祉,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进行老旧小区、棚户区等旧城改造时,要加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力度,加强对历史文化街区、重要建筑、传统格局和文化风貌的保护。要加强对历史文化遗产的活化利用,使老城区焕发新活力;要通过城市更新,挖掘和重塑城市的人文精神内涵,全力打造更具“温度”、更有活力的人文城市。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 单菁菁)

  • 相关阅读
  • 中国科协:持之以恒抓好科技助力乡村振兴和高质量发展

      中新网北京11月28日电 (记者 孙自法)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定点扶贫领导小组组长怀进鹏提出,要持之以恒抓好科技助力乡村振兴和高质量发展。同时,要紧密结合实际,协助定点扶贫县认真梳理全面...

    时间:11-28
  • 上合组织秘书长诺罗夫:徐州在教育等领域合作潜力巨大

      中新网徐州11月28日电 (朱志庚)11月27日,在江苏徐州举行的“2020上合组织(徐州)地方区域合作交流会”上,上海合作组织秘书长诺罗夫谈到,在贸易、经济、文化和人道主义领域,本次会议将为进一步建立徐...

    时间:11-28
  • 成功坐底10909米深海!“奋斗者”号胜利返航

      28日上午8时30分许,随着一阵汽笛声响,在马里亚纳海沟结束科考任务的“探索一号”科考船在三亚南山港码头靠泊下锚,成功实现10909米坐底记录的“奋斗者”号也随船胜利返航。...

    时间:11-28
  • 海关总署:智利1批冷冻帝王蟹外包装样本新冠阳性

      中新网11月28日电 据海关总署网站消息,因从智利进口1批冷冻帝王蟹1个外包装样本中检出新冠病毒核酸阳性,按照海关总署公告2020年第103号的规定,全国海关自即日起暂停接受智利水产品生产企业PESQUERA ...

    时间:11-28
  • 31省份新增确诊病例6例 均为境外输入病例

      中新网11月28日电 据国家卫健委网站消息,11月27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6例,均为境外输入病例(福建2例,天津1例,浙江1例,四川1例,云南1例);无新增死...

    时间:11-28
  • 中国驻欧盟使团公使:单纯强调欧盟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不符合事实

      中新社布鲁塞尔11月27日电 中国驻欧盟使团经济商务处公使夏翔26日在“欧盟观察”网站(EUobserver)发表署名文章,表示单纯强调欧盟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而忽视中欧之间的“正向依存”,既不符合事实,也...

    时间:11-28
  • 960岁的应县木塔如何保护

      960岁的应县木塔如何保护(文明之声)   位于山西应县境内的应县木塔一直牵动着人们的心,每隔一段时间就有人询问这座屹立960余年的木塔是如何进行加固修缮的,在我们的保护下是否可以延年益寿。本版特...

    时间:11-28
  • 第四届互联网大数据与社会治理南京智库峰会举行

      第四届互联网大数据与社会治理南京智库峰会举行   本报南京11月27日电 (记者庄俊亭)以“数字新生态 社会云治理”为主题的第四届互联网大数据与社会治理南京智库峰会日前举行。各级网信部门负责同志、...

    时间:11-28
  • 住房大一倍 收入翻一番

      住房大一倍 收入翻一番(倾听·算算脱贫账)   今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没脱贫要同群众一起算账”。算账是检验脱贫攻坚成效的好方法:既算收入账、也算支出账,既算眼前账...

    时间:11-28
  • 热闹起来的哪嘎村

      热闹起来的哪嘎村   贵州省贵阳市观山湖区百花湖镇哪嘎村,这里地理位置偏远、交通闭塞、农业基础设施滞后,村民们大多靠天吃饭,外出务工人员众多,属于典型的空壳村。但伴随着村里柏油路的打通以及...

    时间:11-28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