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特写:“12·13”:跨越时空 守望和平

2020-12-13 13:53:40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南京12月13日电 题:“12·13”:跨越时空 守望和平

  中新社记者 朱晓颖 申冉 钟升 徐珊珊

  12月13日,晴。清晨,人们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集会广场聚合、静默、肃立。

  当天,是中国第七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在这里举行。

  集会广场气氛庄严肃穆。黑色“灾难之墙”前,年事已高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在工作人员搀扶下,坐在公祭队列的前排。青少年学生、部队官兵、医护工作者站定。寒风吹动了他们胸前佩戴的白花,“花蕊”和平鸽徽章在晨曦中闪烁着光芒。

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现场。当日是第七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
中新社记者 泱波 摄 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现场。当日是第七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 中新社记者 泱波 摄

  “因为新冠肺炎疫情,今天很多外国友人没能来到现场。他们发来了视频,表达珍爱和平的愿望。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的华侨华人在线上开展音乐会、烛光会、追思会等悼念活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张建军对记者说:“无论距离多远,我们都在此刻共同铭记历史。”

  “由于疫情,我们不能线下集会悼念,但侨胞们在北京时间13日上午与南京保持同步,为逝去的同胞伫立默哀。”加拿大南京同乡会会长王海澄说道。他是在场为数不多的华侨之一。

  瑞克·马吉13日通过微信告诉记者,去年,他和亲属克里斯·马吉参加了公祭仪式。“很遗憾今年没能来南京,美国得克萨斯州的疫情严重。但12月13日这天,我和家人为和平祈福的心意是相通的。”

  瑞克·马吉的祖父——美国牧师约翰·马吉在南京大屠杀浩劫中救助了众多中国难民,其拍摄的南京大屠杀历史影像和诸多档案一起被列入了《世界记忆名录》。

  这是一场穿越时空的守望式。当防空警报打破宁静,人们在追忆苦难的同时,也在为和平祈愿。

  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83年来,古城南京发生了沧桑巨变。“万人坑”遗址上,矗立着1985年建成、3次扩建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如今,这里已接待了百余个国家和地区的参观者近亿人次,成了每年举办和平集会的固定场所。

12月13日是第七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当天上午,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
中新社记者 泱波 摄 12月13日是第七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当天上午,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 中新社记者 泱波 摄

  当日,辗转多地抗疫200余天的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党委副书记邱海波在广场上撞响了和平大钟。他感慨说:“中国的和平环境来之不易。钟声悠悠,是对遇难同胞的缅怀,也是对后人的警醒。”

  17处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丛葬地,当天同步举办了悼念仪式。

  位于城中的北极阁丛葬地,在日军屠城浩劫中曾伏尸塞道。如今,这里松柏成林,是闹市区内一处风景秀丽的空中花园。

  现场,全体人员高唱国歌,并向南京大屠杀死难者默哀。他们绕场一周,将手中的菊花放在丛葬地纪念碑前。孩子们书写的留言信、制作的缅怀卡夹在花束中。“少年智则中国智,少年强则中国强,我们少年要好好努力。”南京成贤街小学学生陈心悦对记者说。

  长江江畔的中山码头丛葬地、燕子矶丛葬地、草鞋峡丛葬地相距不远。南京大屠杀浩劫中,日军曾于此和附近展开屠杀,尸横荒滩、血染江流。如今,这里串联起绵延10余公里的滨江风光带,是人们骑行散步的休闲地。

  当防空警报响起,长江中的大小轮船齐鸣汽笛,汽笛声汇成了洪流。

  曾因战火凋敝的新街口,现在是商贾汇集、客流涌动的核心地段。

  当警报声响起,信号灯全数转红。孙中山铜像前车辆停驶;行人停下脚步,脱帽致哀1分钟。电子显示屏上,滚动播放着“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字样。

  南京大屠杀惨案,是南京之殇、中国之殇、世界之殇。要如何坚守可贵的和平?

  记住苦难,放下仇恨。蒙受悲怆,铸剑为犁。83年来,古城南京给出了答案。

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现场。当日是第七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
中新社记者 泱波 摄 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现场。当日是第七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 中新社记者 泱波 摄

  受疫情影响,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今年采取“防疫+预约”模式,开放时间大幅缩减。其间,举行了169场撞钟仪式,有2028名参观者撞响和平大钟;留言功能仅开放62天,但留言簿摞起来总高148厘米。“铭记历史”“珍爱和平”“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是留言高频词。“钟声”和“留言”中,透露出人们对和平永驻的祈盼。

  继南京成为中国首个“国际和平城市”后,更多的中国城市正积极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平学教席主持人、南京大学和平学研究所所长刘成告诉记者,经国际和平城市协会获准的全球“国际和平城市”已增至近300个。

  “维护世界和平,难靠一城一池之力。”刘成说,全球爱好和平的城市结盟起来,做和平的维护者、促进者,能够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正能量。

  “铛、铛、铛……”和平大钟之声在集会广场回荡。和平鸽振翅高飞,在城市上空久久盘旋。

  公祭仪式是短暂的。但人类对和平的期盼和守望,不会因病毒阻隔而缺席,不会因时光推移而停止。(完)

  • 相关阅读
  • 教育部:明年起绝大多数省份体育中考分值都会增加

      中新网12月14日电 教育部今日召开发布会,介绍“十三五”期间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教育有关情况。王登峰在会上透露,从2021年起,绝大多数的省份体育中考分值都会增加,而且增加的幅度比较大。   王...

    时间:12-14
  • 如何更精准地保卫我们的肺?中国肺癌防治观察

      这是一组严峻的数字:我国肺癌每年新增发病约78.7万人,死亡约63.1万人,相当于每一分钟就有1.5人患上肺癌,约占所有恶性肿瘤新发病例的五分之一  目前,我国肿瘤患者的诊疗模式,大部分还是谁第一个“...

    时间:12-14
  • 中国首例退港还海实践为城市系上生态“绿丝带”

      新华社济南12月14日电 题:我国首例退港还海实践为城市系上生态“绿丝带”  新华社记者王凯  山东省日照市日前实施了我国首例港口工业岸线退港还海、修复整治生态岸线项目,实现“港、产、城、海”绿...

    时间:12-14
  • 技能成才 匠心筑梦——写在首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闭幕之际

      新华社广州12月13日电 题:技能成才 匠心筑梦——写在首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闭幕之际   新华社记者姜琳、黄浩苑、邓瑞璇   这是一场前所未有的职业技能“超级大赛”——规格最高、项目最多、规模最...

    时间:12-14
  • 天津将构建“道路交通安全共同治理”新格局

      新华社天津12月14日电(李鲲、张凯涵)《天津市道路交通安全若干规定》将于明年1月1日起施行,构建“道路交通安全共同治理”新格局成为最大亮点。  规定第二章“道路交通安全共同治理”引起了社会各界的...

    时间:12-14
  • 全国根治欠薪线索反映平台正式开通

      中新网12月14日电 国务院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于12月14日正式开通全国根治欠薪线索反映平台,全面接收处理农民工欠薪问题线索。平台开通后,农民工通过关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微信公...

    时间:12-14
  • 【每日一习话】和平是需要争取的 和平是需要维护的

      习近平:历史告诉我们,和平是需要争取的,和平是需要维护的。只有人人都珍惜和平、维护和平,只有人人都记取战争的惨痛教训,和平才是有希望的。   这段话出自2014年12月13日习近平在南京大屠杀死难...

    时间:12-14
  • 【央视快评】坚持系统思维 构建大安全格局

      12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切实做好国家安全工作举行第二十六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做好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要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把国...

    时间:12-14
  • 联播+|构建大安全格局 牢记习近平这10点要求

      12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切实做好国家安全工作举行第二十六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国家安全工作是党治国理政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也是保障国泰民安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

    时间:12-14
  • 应急管理部部长王玉普同志遗体送别仪式在京举行

      王玉普同志遗体送别仪式在京举行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第十八届、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应急管理部部长、党委副书...

    时间:12-14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