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嫦娥五号凯旋归来 中国有了往返月球“双程票”

2020-12-17 19:25:40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北京12月17日电 (记者 孙自法)中国探月工程嫦娥五号返回器17日凌晨安全着陆,凯旋归来。

北京时间12月17日1时59分,嫦娥五号返回器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成功着陆,标志着中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任务圆满完成。 着陆时正值凌晨,为给返回器保温,防止剩余燃料被冻住、增加后续处置的难度,地面回收人员为返回器穿上了两层厚厚的棉衣,最外层还要套上迷彩外罩。李淑姮 摄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供图 北京时间12月17日1时59分,嫦娥五号返回器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成功着陆,标志着中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任务圆满完成。 着陆时正值凌晨,为给返回器保温,防止剩余燃料被冻住、增加后续处置的难度,地面回收人员为返回器穿上了两层厚厚的棉衣,最外层还要套上迷彩外罩。李淑姮 摄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供图

  这是中国航天的一次特殊“太空快递”——嫦娥五号自海南文昌启程、到月球风暴洋取件2千克左右当地“土特产”、返回内蒙古四子王旗成功签收。

  至此,中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任务圆满完成。作为中国迄今复杂度最高、技术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统工程,嫦娥五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从2000年11月《中国的航天》白皮书首次披露“开展以月球探测为主的深空探测的预先研究”,到2004年1月中国探月工程正式立项启动并以承载中国人千年奔月情结的神话故事人物“嫦娥”命名,从2007年10月中国成功发射首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实现绕月,到2013年12月嫦娥三号成功落月、再到嫦娥五号完美实施月球采样返回,中国探月工程发展规划所确立的“绕、落、回”三步走任务圆满收官。

  10年多之前,时任中国国家航天局局长、中国探月工程总指挥栾恩杰院士接受采访说:“我们现在还只能提供去月球的‘单程票’,可以把‘嫦娥’送到月球‘嫁’给吴刚。”

  如今,嫦娥五号成功开展月球采样并满载而归,这无疑表明,继天地往返之后,中国航天器又拥有了地月往返能力,历经10多年持续科技攻关,在往昔“单程票”的基础上,中国已经有了往返月球的“双程票”。

  专家称,嫦娥五号实现地月往返,对于中国提升航天技术水平、完善探月工程体系、开展月球科学研究、组织后续月球及星际探测任务,具有承前启后、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

  有了月球往返“双程票”之后,中国航天将如何规划未来发展?

  在当天下午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嫦娥五号任务发布会上,国家航天局副局长、探月工程副总指挥吴艳华表示,以嫦娥五号任务圆满成功为起点,中国探月工程四期和行星探测工程将接续实施。目前,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正在奔火的征程上;嫦娥六号、七号、八号和小行星探测、火星取样返回、木星系探测等工程任务也将按计划陆续实施。

  “如果我们在月球南极建设一个科研站,我们可以长时间对地球进行大动态、全方位、稳定的观察。”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院士当天受访时透露,2030年之前,中国将在月球南极建设一个科研站基本型。随着后期科研站规模的扩大,还可以借助月球做跳板,前往更远的深空、更远的星球。

  中国有了月球往返“双程票”,也再次让载人登月议题备受关注。吴艳华指出,按照目前中国政府初步意向,先进行关键技术攻关,等中国近地轨道的空间站建成,再规划论证是否要开展载人登月。

  他强调,中国未来载人登月一定是服务于科研、服务于探索未知。目前开展的月面起飞、轨道交会对接、再入返回等都是未来载人登月返回的必要技术,“这些技术通过验证,也是为未来载人登月打基础”。

  无独有偶,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理事长吴季研究员2019年为纪念人类登月50周年而创作推出的硬核科幻作品《月球旅店》,17日下午获颁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优秀科普作品科普图书类金奖。《月球旅店》展现了20多年后前往月球旅游对游客的独特吸引力和实现这个愿景接近真实的技术途径与可行性,被誉为是一部现实版的月球载人飞行工程手册。

  通过嫦娥五号此番月球取件归来,人们期待中国航天器往返月球的“双程票”能早日提供乘客服务,让《月球旅店》的科幻场景成为现实,可以随时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月球旅行。(完)

  • 相关阅读
  • 2021年中国经济工作重点浮出水面

      (经济观察)2021年中国经济工作重点浮出水面   中新社北京12月18日电 (记者 王恩博)随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8日在北京闭幕,2021年中国经济各项工作重点也浮出水面。 资料图:山东港口青岛港全自动化...

    时间:12-18
  •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 中国走上新奋斗起点

      (经济观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 中国走上新奋斗起点   中新社北京12月18日电 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 中国走上新奋斗起点   中新社记者 阮煜琳   中国组织实施的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

    时间:12-18
  • 郝明金:弘扬黄炎培思想助推中国职教开新局

      中新网福州12月18日电 (记者 林春茵)为期两天的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研究会第十次学术年会18日在福州启幕,200余位教育专家参会。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华职业教育社理事长郝明金出席开幕会,...

    时间:12-18
  •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聚焦粮食安全 为何提“种业翻身仗”?

      (经济观察)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聚焦粮食安全 为何提“种业翻身仗”?   中新社北京12月18日电 (记者 陈溯)18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予以高度关注,在明年要抓好的八项重点任务中...

    时间:12-18
  • 美丽中国什么样?看看专家如何描绘蓝图

      新华社北京12月18日电 题:美丽中国什么样?看看专家如何描绘蓝图  新华社记者高敬  18日,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等单位在京联合主办“美丽中国百人论坛...

    时间:12-18
  • 王毅将出席伊朗核问题外长视频会议

      中新社北京12月18日电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18日宣布,伊朗核问题外长视频会议将于12月21日举行。会议由欧盟主持,中国、俄罗斯、伊朗、英国、法国、德国参加。中国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将出席。(...

    时间:12-18
  • 中国下一代教育基金会成立十周年 教育扶贫项目成效显著

      新华社北京12月18日电(记者丁小溪)记者18日从中国下一代教育基金会十周年总结大会上获悉,基金会聚焦教育扶贫,整合公益资源,近五年来为助力脱贫攻坚工作直接投入2.4亿元,惠及15个省区、54个州市3000余...

    时间:12-18
  • 识局2021|定调明年决策 长话短说新部署

      新华网北京12月18日电(何凡 王晔)明年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近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部署了行动方案。会议对发展大势作出重要判断...

    时间:12-18
  • 技师可变工程师!1800多名高技能人才获评职称

      新华社北京12月18日电(记者姜琳)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汤涛18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说,截至2019年末,全国已有13个省份开展了高技能人才职称评审,有1826名高技能人才取得了相应职称,实现了职称...

    时间:12-18
  • 一图速览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干货,带你一图速览...

    时间:12-18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