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新一代火箭悉数亮相 中国探索宇宙步伐行稳致远

2020-12-22 13:17:07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北京12月22日电 题:新一代火箭悉数亮相 中国探索宇宙步伐行稳致远

  作者 郭超凯 王伟童

  12月22日,长征八号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起飞,以“一箭五星”的方式将5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长征八号火箭首飞成功,标志着“十三五”期间中国新一代运载火箭已悉数完成亮相。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所属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院长王小军表示:“‘十三五’期间,长征五号、长征七号、长征八号等多型运载火箭成功首飞,并相继承担重大航天工程任务,为航天强国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北京时间12月22日12时37分,长征八号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以“一箭五星”的方式将5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万珂 摄 北京时间12月22日12时37分,长征八号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以“一箭五星”的方式将5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万珂 摄

  新一代运载火箭悉数亮相

  “十三五”期间,中国新一代运载火箭集体亮相,逐渐在密集、复杂的航天任务中担当重任,中国运载火箭发展迈入绿色无污染的新阶段,运载能力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2015年至2016年,长征五号、长征六号、长征七号、长征十一号4型新一代火箭先后完成首飞任务。2年内4型火箭首飞,不仅国际航天前所未有,更极大提升中国进入空间的能力,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新一代运载火箭系列型谱基本构架。

  新一代运载火箭采用无毒、无污染推进剂,在继承现役运载火箭技术基础上,攻克了120吨液氧/煤油发动机、50吨氢氧发动机、5米直径箭体结构设计制造等数十项关键技术难关,运载能力和火箭性能达到现今国际先进水平。

  2020年5月5日,为中国载人空间站工程研制的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在文昌首飞成功,正式拉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三步”任务的序幕。同年12月22日,长征八号运载火箭成功首飞,将中国运载火箭太阳同步转移轨道运载能力从3吨提升至4.5吨。

  与现役运载火箭相比,新一代运载火箭不仅采用无毒、无污染的推进剂,而且运载能力成倍增长,令中国进入空间能力大幅提高。随着新一代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发展和完善,目前现役的运载火箭将逐步退出历史舞台,实现新老火箭全面交替。

  探索宇宙脚步迈得更远

  “十三五”期间,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不断提升的能力和发射次数,让中国人探索宇宙的脚步迈得更远。

  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嫦娥四号探测器,后者完成了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长征五号遥四火箭发射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中国迈出自主开展行星探测的第一步。嫦娥五号探测器搭载长征五号遥五火箭发射升空,成功实现了中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

  长三甲系列火箭完成北斗导航卫星的全部发射任务,助力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全面建成。长征二号F、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先后将天宫二号试验室、神州十一号载人飞船、天舟一号货运飞船送入预定轨道,为中国空间站建设奠定坚实基础。远征系列上面级研制并首飞成功,大大加快了中国高轨卫星组网速度。

  这五年,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负责研制的运载火箭持续高密度发射,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发射次数突破100次。此外,重型运载火箭完成关深研制,一系列重大关键技术取得突破。

北京时间12月22日12时37分,长征八号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以“一箭五星”的方式将5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宿东 摄 北京时间12月22日12时37分,长征八号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以“一箭五星”的方式将5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宿东 摄

  商业航天发展稳步推进

  “十三五”期间,国际商业航天市场蓬勃发展,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的火箭先后为老挝、白俄罗斯等国提供了国际商业发射服务。

  2019年8月17日捷龙一号火箭首飞成功,该型火箭是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面向小卫星发射市场专门研制的微小型固体运载火箭,其700千米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可达150千克,是世界上单位载荷入轨成本最低的火箭之一。此外,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研制的长征八号运载火箭首飞成功。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完成了中国首次海上商业化应用发射。

  “十三五”期间,面对高强密度发射,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提出设计上变“定制火箭”为“通用火箭”,火箭经最小程度适应性更改即能应用于其他任务,将一发火箭任务调整周期由原来的18个月降低至4至5个月。新一代火箭可实现5-8发/年的总装总测和发射能力,完成组批投产。

  此外,常温液体火箭的发射场流程从原来的35天精简至15天。长征十一号火箭更是具备全天候数小时内发射能力,大幅提升了中国快速进入太空能力。(完)

  • 相关阅读
  • 人民时评:乡村旅游展现广阔前景

      乡村旅游展现广阔前景(人民时评)  “春观花”“夏纳凉”“秋采摘”“冬农趣”……不久前,2020中国美丽乡村休闲旅游行(冬季)推介活动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马山县举行,农业农村部发布美丽乡村休闲旅游...

    时间:12-23
  • 欧盟积极打造可持续与智能交通体系(国际视点)

      欧盟积极打造可持续与智能交通体系(国际视点)  核心阅读  欧盟力争到2050年使交通运输行业减少90%的碳排放。为实现这一目标,欧盟出台一系列政策举措推动交通领域绿色和数字化转型,全力打造可持续与...

    时间:12-23
  • 以工代赈,托底贫困农民就业

      国家发改委等部门今年接连出台政策扩大以工代赈范围和规模—— 以工代赈,托底贫困农民就业  纳入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支持范围、提高项目资金中劳务报酬发放比例、扩大建设领域和实施范围……聚...

    时间:12-23
  • 国际交流日益紧密 中国成为亚洲最大留学目的国

      国际交流日益紧密 专业结构不断优化 中国成为亚洲最大留学目的国(十三五·中国印象(20))   对尼日利亚小伙韩懋宇来说,2017年是梦想成真的一年——他从尼日利亚纳姆迪·阿齐克韦大学宗教与人类学专...

    时间:12-23
  • 腾飞九天启新程——长征八号首飞成功侧记

      腾飞九天启新程  ——长征八号首飞成功侧记  黄国畅 王玉磊 本报记者 王祝华  12月22日中午,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距离海边约800米的发射平台上,高大挺拔的长征八号运载火箭直指苍穹。乳白色的箭...

    时间:12-23
  • 天链卫星创新助力“长八”首飞

      天链卫星创新助力“长八”首飞  科技日报北京12月22日电 (王然 记者付毅飞)12月22日,长征八号运载火箭在文昌航天发射场实现首飞。记者从北京空间信息传输中心获悉,此次任务中,我国天链系列中继卫星...

    时间:12-23
  • 汇集735万份数据 这份目录存储国家战略生物资源

      汇集七百三十五万份数据——这份目录存的都是国家战略生物资源   本报记者 陆成宽   “生物资源是保护生态文明、保障国民生命健康、保持国家经济发展和保卫国门生物安全的重要战略资源。”   ...

    时间:12-23
  • 这一年,政策激发创新活力

      这一年,政策激发创新活力  站在岁末,回望2020,有太多瞬间定格在人们记忆中。  这一年,科技创新的地位和作用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破除“唯论文”不良导向、科技创新助力复工复产、加强基...

    时间:12-23
  • 中国福建省与加拿大新斯科舍建立友好省关系

      中新社多伦多12月22日电 (记者 余瑞冬)中国福建省与加拿大新斯科舍省于12月21日举行结好协议书网上签署仪式。福建也成为继广东之后,新斯科舍省结好的第二个中国省份。   新斯科舍省省长斯蒂芬·麦克...

    时间:12-23
  • 傅高义曾吁台方聆听北京讯息 台学者:善意建议

      中新社北京12月22日电 (李晗雪)日前逝世的哈佛大学荣休教授、美国著名中国问题学者傅高义今年10月接受台湾《远见》杂志专访时提出,台湾地区领导人面对两岸问题“要非常小心”。台湾辅仁大学日本暨东...

    时间:12-23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