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长征八号首飞告捷,火箭回收时代何时来?

2020-12-22 21:35:35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微信公众号

  长征八号首飞告捷,火箭回收时代何时来?——专访长征八号火箭总指挥肖耘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柴雅欣 叶源昊自海南文昌报道 12月22日12时37分,长征八号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一箭五星,首飞告捷。这是一款新型中型运载火箭,填补了我国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空白,也在可重复使用技术、智慧火箭等方面进行了探索。

  作为长征家族的新成员,长征八号是怎样诞生的,能力如何,肩负哪些使命和任务?它的出现,是否意味着火箭回收时代正在到来?首飞前夕,我们前往海南文昌,专访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长征八号火箭总指挥肖耘。

  问:长征八号是一款怎样的火箭?它对完善中国火箭型谱和中国航天发展有何意义,您能为我们简要介绍一下吗?

  肖耘:长征八号是一款两级半构型火箭,2017年5月正式批复立项。我们用了三年时间,采用借鉴了成熟模块来进行组合化研制,用于填补我国未来在太阳同步领域4.5吨以上的运载能力。

  目前我国其他型号运载火箭没有相应的运载能力,比如现役的长征二号丙、长征二号丁和3吨运载能力的长征四号系列,太阳同步轨道4.5吨以上还是一个空档;长征五号等大火箭倒是可以打(卫星),但是它不是很经济,好比“大马拉小车”,性价比低。国家现在对互联网卫星,低轨移动、太阳同步轨道卫星的发射需求非常旺盛,预计在“十四五”期间,太阳同步轨道卫星将占到我们国家未来发射卫星的50%到60%,所以急需长征八号这型火箭。

  长征八号问世不仅填补了这一领域的空白,由于它的大整流罩优势,还可以实现多星发射,比方说几百公斤的卫星,长征八号可以一次打多个,便于多星组网,很适合发射有这样需求的载荷。

  问:长征八号能满足我国在太阳同步轨道的发射需求,那太阳同步轨道上的集群卫星对我们的科研和日常生活会有哪些帮助作用呢?

  肖耘:在太阳同步轨道的海洋卫星等遥感卫星,它可以用于观测海洋,观测海洋的水色、水温变化、海浪变化等;它每一天经过地球的一个区域,然后把这个区域里面的图像或其他信息收集起来,传达回地球。同时,在这个轨道上的卫星还可以做对地详查,包括国土资源勘察、地质减灾等,当卫星经过一些突发地质灾害的地方时,能够第一时间获取地面图像信息,提供重要参考。

  在科研方面,12月10日,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以“一箭双星”的方式搭载“引力波暴高能电磁对应体全天监测器”(简称GECAM)卫星,将其送入预定轨道。GECAM卫星就在太阳同步轨道,是中科院抓总研制的科技先导卫星,用于观测太阳风暴、黑子等。

  问:我们可以把长征八号看作是第一款定位于商业发射的液体火箭吗?

  肖耘:其实,中国航天从80、90年代开始就进入了商业航天领域。这次长八首飞任务就搭载了4颗小卫星,都是一些最近兴起的商业卫星伙伴,我们为他们提供发射服务;同时,长征八号是国家项目,既承担国家建设航天强国的任务,也服务于社会需求。

  长征八号本身就在商海里,考虑到现在国际形势变化,我们的目标就是要瞄准在国际上也有竞争力的一型火箭。

  问:长征八号对火箭的可回收重复利用技术有哪些积极探索?

  肖耘:长征八号火箭已经开展了可重复和智慧化相关技术的验证,比如火箭返回“收油门”的发动机推力调节技术。长征八号在这方面进行了技术探索,也为未来可重复使用技术积累了经验方法。

  比如,我们现在火箭回收回来的重量只有40吨,但是火箭有4台发动机,每台发动机推力120吨,即使关掉3台,1台还有120吨的推力;40吨的质量,120吨的推力,推力大于质量,就会推着火箭往上走,难以实现火箭回收。

  那么,发动机推力必须降低,降低后才能使得落地前火箭可控、好控。长征八号探索了让发动机“收油门”的技术,让它通过推力调节技术减小发动机推力,这对未来有非常好的借鉴和应用价值。

  问:长征八号的生产模式对未来的火箭生产起到什么样的推动作用?

  肖耘:我们的目标是以后尽可能快速、简洁地发射火箭,甚至“一键发射”。长征八号突破基于模块组合的快速集成设计,是我国首个研制中未开展全箭模态试验的中大型火箭,大幅缩短研制周期,降低了研制费用。当然,航天发射的成败永远是第一位的,可靠性永远是第一位的,由于应用了成熟的模块,长征八号这型火箭可靠性较高。

  我们设想未来可能在海南或其他地方布局,把我们的总装厂、生产车间放在一起,总装、测试后直接就到塔架上准备发射,节省一系列测试、检查、转运的步骤。未来,我们的目标是7到10天、40个人左右就能完成一次火箭发射任务,简化方案,提高效率。

  问:长征八号圆满发射成功,接下来的一年,我们预计要发射多少枚长征八号火箭呢?

  肖耘:从需求预计情况看,我们一年应该不少于20次发射,但是这也取决于我们后续生产能力的推进。我们有信心实现这个目标,承担国家赋予我们的这个职责,为航天强国建设做出贡献。

  • 相关阅读
  •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公开通报六起问责典型案例

      为督促和激励各级党组织、党的领导干部强化责任担当,履行岗位职责,切实做到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推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决策部署落实落地,日前,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对近期部分地方问责的6起...

    时间:12-23
  • 两部门:景区不得因老人无法调取健康码等拒绝其进入

      中新网12月23日电 据文旅部网站消息,文旅部办公厅、国家文物局办公室22日发布关于落实《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的通知。通知指出,文化场馆和旅游景区不得因老年人没有智能手...

    时间:12-23
  • 外籍货船南海遇险后获中方营救 外交部:将继续对遇险船只和船员提供及时必要搜寻救助

      中新网北京12月23日电 (记者 张蔚然)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23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证实,一艘塞拉利昂籍货船在南沙群岛万安滩附近海域遇险后获中方营救,他表示中方将继续本着人道主义精神,对在南海遇险的...

    时间:12-23
  • 最高法首次对仲裁司法审查“做年检”

      中国最高法首次对仲裁司法审查“做年检”   中新社北京12月23日电 (记者 张素)越来越多的当事人选择通过仲裁来解决纠纷,相应地,仲裁司法审查案件数量呈增长态势。中国最高人民法院23日以发布报告的...

    时间:12-23
  • 王夏晖:让科技成为破解污染治理难题的“金钥匙”

      新华网北京12月21日电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二〇三五年“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的社会主义现...

    时间:12-23
  • 梅西的球衣与抗疫专家——中拉携手战“疫”记

      新华社北京12月22日电 特稿:梅西的球衣与抗疫专家——中拉携手战“疫”记   新华社记者党琦 席玥   “他问我秘鲁在哪,我告诉他,从地球这边钻个洞过去,那边就是秘鲁。”中国赴秘鲁抗疫医疗专家...

    时间:12-23
  • 王夏晖:基础设施建设如何实现“绿色化”

      新华网北京12月21日电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二〇三五年“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的社会主义现...

    时间:12-23
  • 文旅部:网红的旅游代言人对当地旅游开发等起到积极作用

      中新网12月23日电 针对“‘藏族小伙丁真火爆全国’现象对于当地的旅游开发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积极意义如何评价”的问题,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司负责人单钢新23日指出,这些网红的旅游代言人对当地旅...

    时间:12-23
  • 大连市招考办:封闭区域内考研生须考前7天内接受3次核酸检测

      中新网大连12月23日电 (记者 杨毅)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将于12月26至28日进行。鉴于当前大连疫情防控形势,大连市招考办23日发布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公告,调整封闭区域内考点,封闭区域内...

    时间:12-23
  • 习近平在今年地方考察中,对脱贫攻坚作出哪些重要指示?

      今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今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赴地方考察调研,多次对脱贫攻坚作出重要指示。党建网微平台整理了其中部分论述,一起学习领会。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

    时间:12-23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