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院士谢华安:推广再生稻对中国粮食安全意义重大

2020-12-30 09:31:13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福州12月30日电 题:院士谢华安:推广再生稻对中国粮食安全意义重大

  作者 林春茵 丘一涵

  “提高再生稻单产亩产,对中国有着重要的粮食安全生产和战略发展意义。这不是靠滥用农药和化肥,而是需要多学科、多生态区协作攻关,围绕培育水稻优势产业区,创制高产栽培技术模式。”植物遗传育种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谢华安29日在福州如是说。

  29日,聚焦“农业绿色发展与乡村产业振兴”主题的福建省第三期东南科技论坛在福州举行。谢华安发表题为“科技创新与粮食安全”的主旨报告。

  谢华安回顾说,在20世纪80年代,中国第一代杂交水稻稻瘟病抗性较弱,使很多地区的农民颗粒无收。为解决“粮食的芯片”难题,设想不单纯依靠国外引进良种,中国科学家们数十年深耕,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强恢复系,尤其是创制了中国第一个取得突出成效的“明恢63”。

  1990年至2010年,中国创制第二代杂交水稻优异种质。其中,杂交稻良种“汕优63”成为第一个全国优质杂交水稻品种,从1986年到2001年连续16年,一直是中国种植面积最大的水稻良种。“汕优63”还推广到东南亚国家并进行大面积种植,被当地农民誉为“东方神稻”。

  谢华安表示,当年,制种业进步依赖于技术路线革新,如今,亟需以传统育种方法为基础,结合基因工程、细胞工程与染色体工程技术、植物诱变技术、分子育种和基因组编辑等技术,深入开展抗逆遗传育种等基础理论研究及优化育种程序,创制具有优异性状的种质材料或新品种。

  将科研目标锁定在“再生稻”上,谢华安在福建山区三明继续耕耘又一个20年。

  再生稻是利用收割后稻桩上存活的休眠芽,萌发成为再生蘖,进而抽穗成熟的水稻。在谢华安看来,再生稻生育期短、省种、省工、节水,有生产成本低和经济效益高等优点。

  他认为,作为一种资源节约型、高效型的稻作制度,再生稻可以有效避开稻瘿蚊等病虫的危害,有利于提高稻田的综合生产能力,适宜在中国南方单季稻区种一季光温资源有余而种双季光温资源不足的生态区种植。

  谢华安用一组数据说明,在福建的制种地区福建三明尤溪,百亩示范园已经连续21年实现再生稻的高产,最高亩产达到928.3公斤,十分可观。而在另一处全程机械化的福建浦城百亩再生稻的示范区域,也取得不俗的产量。

  谢华安坦言,中国南方稻区有1.6亿亩单季稻田中,据估算有5000万亩适宜种再生稻,如能将单产逐步提高到福建尤溪的产量水平,每年可新增稻谷200亿公斤,“这对仅占世界耕地7%,占世界人口22%的中国意义重大。”

  谢华安认为,这一目标绝不能以牺牲生态为代价,“保持干净土,留给子孙耕,始终是我辈的理想和追求”。(完)

  • 相关阅读
  • 1月新规来了!事关你上学、买车、纳税……

      中新经纬客户端12月31日电 (冯方)新年在即,一大批新规将落地!《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将施行、883项商品调降进口关税、教育部取消两项证明、新能源汽车免征购置税、化妆品禁止暗示有医疗作用、累计收...

    时间:12-31
  • 年末7城市密集出落户新政 部分城市落户“零门槛”

      年末7城密集出落户新政,还有1地在路上   中新经纬客户端12月31日电 (张猛)年末,多城密集出台户籍新政。中新经纬记者梳理发现,部分城市落户“零门槛”,租房、人才可落户,落户渠道越来越广。...

    时间:12-31
  • 两高修订司法解释将“英烈保护”纳入检察公益诉讼案件范围

      新华社北京12月30日电(记者 陈菲、刘硕)为贯彻实施民法典,最高人民检察院日前会同最高人民法院,对《关于检察公益诉讼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进行了修订,将 “英烈保护”正式纳入检察公益诉讼案...

    时间:12-31
  • 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针对疫情风险切实做好春运疫情防控工作

      新华社北京12月30日电(记者陈聪、沐铁城)30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春运临近,要针对人员集中流动可能增大疫情发生风险,做好错峰控流和疫情防控相关工作。   会议要求,要合理调配运力,配合各...

    时间:12-31
  • 国务院政策吹风会详解《政府督查工作条例》

      新华社北京12月30日电 题: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国务院政策吹风会详解《政府督查工作条例》  新华社记者邹多为、刘夏村  《政府督查工作条例》自2021年2月1日起施行。  出台这一条例意义何在?...

    时间:12-31
  • 人民日报署名文章:事实胜于雄辩

      新华社北京12月30日电 人民日报12月31日署名文章:事实胜于雄辩   国纪平   2020年的时光,迈着沉重的脚步即将走到尽头。   放眼全球,善良的人们守望相助、勉力奋争,满心期盼“隧道终点之光...

    时间:12-31
  • 国家发展改革委回应能源保供热点问题

      入冬最强寒潮来袭,煤电气够用吗?——国家发展改革委回应能源保供热点问题  新华社北京12月30日电(记者戴小河、安蓓)入冬最强寒潮来袭,百姓取暖用电需求会受到影响吗?煤电气供应能否保障?围绕当前...

    时间:12-31
  • 如何巩固脱贫成果衔接乡村振兴?全国扶贫开发工作会这样部署

      新华社北京12月30日电 题:如何巩固脱贫成果衔接乡村振兴?全国扶贫开发工作会这样部署  新华社记者侯雪静  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接下来脱贫成果如何巩固?乡村振兴如何有效衔接推进?在29日至30日召...

    时间:12-31
  • 新闻背景: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大事记

      新华社北京12月30日电 新闻背景: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大事记  新华社记者  中国、德国、法国、欧盟领导人30日举行视频会晤。中欧领导人共同宣布如期完成中欧投资协定谈判。  以下是中欧投资协定谈判重...

    时间:12-31
  • 多地取消跨年活动,元旦旅游要凉?还能出去玩吗?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12月31日电(记者 李金磊)终于要跟2020年说再见,2021年元旦马上到来,很多人准备通过一场旅行迎接新年。不过,受到国内出现零星、散发新冠病例影响,元旦假期还能愉快出游吗?需要注意...

    时间:12-31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