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第一观察|习近平总书记对“三农”工作的三次指引

2020-12-31 13:47:54

来源:新华社

  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第三次出席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总书记指出:“农为邦本,本固邦宁”“要坚持用大历史观来看待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为人们深刻理解“三农”问题,更好理解我们这个党、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每一个重大历史关头的指引

  2013年12月、2017年12月、2020年12月。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三次出席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三次就“三农”工作做出指引。

  2013年12月,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央召开了一次农村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从我国经济社会长远发展大局出发,深刻阐述了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具有方向性和战略性的重大问题。

  值得留意的是,就在会议召开一个月前,习近平总书记到湖南湘西考察,首次作出“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精准扶贫,从此成为中国人民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一大法宝,并成为全球反贫困斗争理论的中国贡献。

  2017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出席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这次会议在党的十九大之后召开,重要性不言而喻。在那次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三农”事业的历史性成就和变革,深刻阐述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问题。

  2020年12月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历史关头,在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已经完成的形势下,在新冠肺炎疫情加剧世界动荡变革的特殊时刻召开,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新华社记者 王晔 摄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释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总体要求,科学回答了在新发展阶段做好“三农”工作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这对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三农”工作的重心与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三次出席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每一次都在重要的历史关头,指引着“三农”工作的重心与方向。

  2017年12月,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明确了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

  三年过去了,今年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迎来了“验收”时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要坚决守住脱贫攻坚成果,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三农”问题,此次正式提出“三农”工作的“重心”以及“历史性转移”,还是第一次。

  做好有效衔接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村工作第一位的任务。这就是工作重心所在。

江苏南京市江宁区黄龙岘茶文化特色村(11月6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金良快 摄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打好脱贫攻坚战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优先任务。如果说精准扶贫是扶贫攻坚的“靶向治疗”,脱贫攻坚战就是乡村振兴的“靶向治疗”。区分轻重缓急,“补短板”“啃硬骨头”,体现了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统一的马克思主义方法论。

  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五个振兴犹如乡村振兴“总抓手”的五指。关于五根指头与一根指头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难度不亚于脱贫攻坚,汇聚更强大的力量来推进,首先就是要加快发展乡村产业。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农业现代化是短板。补齐“四化”短板,必须抓产业,产业必须抓特色。

  乡村振兴:我们要振兴的是什么

  此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有一句话触动人们的心弦:只有深刻理解了“三农”问题,才能更好理解我们这个党、这个国家、这个民族。

10月18日在河北滦州市古城街道蒋庄村拍摄的稻田(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牟宇 摄

  农业、农村、农民,“三农”之上,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的是让我国历史悠久的农耕文明在新时代展现其魅力和风采。2013年12月,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总书记指出,农耕文化是我国农业的宝贵财富,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不能丢,而且要不断发扬光大。

  2017年12月,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总书记指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必须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明,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

  农耕文明是中华文化的鲜明标签,承载着华夏文明生生不息的基因密码,彰显著中华民族的思想智慧和精神追求。

  从世界范围看,在现代化过程中,乡村往往要经历一场痛苦的蜕变和重生。有的国家由于没有处理好工农关系、城乡关系,不仅乡村和乡村经济走向凋敝,而且工业化和城镇化也走入困境,甚至造成社会动荡,最终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实现乡村振兴,探索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也是中国人民对全球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个重大贡献。

  策划:霍小光

  统筹:刘东凯、王绚、韩洁

  主笔:王立彬

  视觉 | 编辑:杨文荣、张惠慧、唐兴

  新华社国内部出品

  • 相关阅读
  • 中国统促会新年贺词:疫情难阻反“独”促统步伐

      中新网北京1月1日电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1日发出新年贺词,致意海内外反“独”促统同仁和所有致力于中国统一大业的朋友,并指出疫情肆虐“难阻反‘独’促统步伐”。   贺词中说,回首过去一年,面对突...

    时间:01-01
  • 2021年省级两会何时开?1月中下旬是会议召开密集期

      每年年初,各地都会进入一年一度的省级地方两会时间。就在2020年12月31日,贵州省也确定了2021年省级两会的召开时间。   当日,贵州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六十八次主任会议在贵阳召开,通过了关于召开...

    时间:01-01
  • 累计发电1118亿千瓦时!三峡电站创年发电量世界纪录

      中新网宜昌1月1日电 题:多重考验下的三峡电站 创年发电量世界纪录   记者 郭晓莹   截至2020年12月31日24时,三峡电站2020年累计发电1118亿千瓦时,创单座水电站年发电量世界纪录。三峡电厂总工...

    时间:01-01
  • 北京新增5例本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 治愈出院1例

      中新网1月1日电 据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官方微博消息,12月31日0时至24时,北京市新增5例本地确诊病例,无新增疑似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无新增境外输入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治愈出院1例。...

    时间:01-01
  • 北京新增本地确诊5例,涉及这2个区

      12月31日0时至24时,北京新增5例本地确诊病例,无新增疑似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无新增境外输入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治愈出院1例。   病例1:某女,18岁,现住顺义区,北京文化艺术职业...

    时间:01-01
  • 辽宁新增4例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

      中新网1月1日电 据辽宁省卫健委网站消息,12月31日0时至24时,辽宁省新增4例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均属普通型病例,其中沈阳市报告2例、大连市报告2例(1例为无症状感染者转归病例);新增3例本土无症状...

    时间:01-01
  • 2020成绩单:决胜全面小康 共圆百年梦想

      决胜全面小康 共圆百年梦想  数读2020成绩单  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克服疫情影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新年贺词中表示:“我到13个省区市考察时欣喜看到,...

    时间:01-01
  • 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

      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  新故相推,日生不滞。在风雨兼程中,我们告别2020年,迎来2021年。  “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新年前夕,习近平主席发表二〇二一年新年贺词,回顾“用众志成城...

    时间:01-01
  • 继续奋斗 勇往直前

      继续奋斗 勇往直前  新年前夕,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二〇二一年新年贺词,强调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即将开启。征途漫漫,惟有奋斗。我们通过奋斗,披荆斩棘...

    时间:01-01
  • 咬定青山不放松 脚踏实地加油干

      咬定青山不放松 脚踏实地加油干  2020年12月3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的新年贺词在各地干部群众中引发热烈反响。广大干部群众表示,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

    时间:01-01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