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长沙12月31日电 (刘曼)全州1110个贫困村全部出列、8个县市全部摘帽,年均减贫10万人以上,65.6万余贫困人口全部实现稳定脱贫……作为“精准扶贫”重要论述首倡地,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用七年多时间,为脱贫攻坚奔小康交出了一份高分答卷。
“我们坚持把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连续7年出台精准扶贫脱贫州委1号文件,纵深推进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成就。”全国自治州自治县脱贫攻坚奔小康经验交流现场会近日在湘西州召开,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湘西州委书记叶红专在会上作交流发言时说。

湘西州位于湖南省西北部,地处湘鄂渝黔四省市交界处、武陵山区中心腹地,现辖7县1市,115个乡镇(街道),1815个村(社区),总人口294.8万人,其中以土家族、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占80.5%,是湖南省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州和脱贫攻坚主战场。
为打好脱贫攻坚战,湘西州高举民族大团结旗帜,认真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因族因乡制宜、因村因户施策,深入实施发展生产脱贫、乡村旅游脱贫、转移就业脱贫、易地搬迁脱贫、教育发展脱贫、医疗救助帮扶、生态补偿脱贫、社会保障兜底、基础设施配套和公共服务保障等脱贫攻坚“十项工程”。全州三分之二的贫困人口通过产业扶贫带动实现稳定增收脱贫;累计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0.6万户,易地扶贫搬迁1.97万户,让40多万困难群众住上了新房、搬进了新居;年均资助贫困学生14.2万人;贫困群众住院报销比例保持在85%左右……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成就。

同时,湘西州还利用独特的地理环境和自然风光,加强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保护和创新,目前已拥有26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八百年土司王都老司城遗址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并打造土家舍巴节、苗族赶秋节、吉首鼓文化节等一批民族节会品牌,不断提升少数民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近年来,湖南高度重视少数民族脱贫攻坚,各级各部门在“精准”二字上做文章,在政策和资金上予以倾斜,大力支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有效带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贫困人口脱贫增收。如永州市江华瑶族自治县大力推进小微企业进乡村,充分盘活乡镇、村的旧礼堂、旧学校、旧仓库等资产资源,引导园区企业下沉进乡进村兴办小微企业和设立扶贫车间。截至目前,该县共发展小微企业486家,其中省里认定扶贫车间273家,吸纳1.3万余名群众务工,其中贫困人口4476人。

讲好少数民族脱贫攻坚故事,湖南亦有探索。由湖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与芒果TV特别合作出品的专题记录片《石榴花开》,立足民族乡村区域优势,尽显各少数民族“百姓富、生态美”的美丽图景和日新月异的生活变化,其中惹巴妹手工织品创始人——湘西龙山土家族姑娘谭艳林,开创“一店一车间”模式,为超过1000名各民族姐妹编织起新生活等故事,充分展现各民族同胞像石榴籽般紧密团结在一起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湖南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黄兰香表示,湖南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重要讲话精神,大力实施“三高四新”战略,奋力建设现代化新湖南,特别是坚持以民族地区为重点,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发展路径,推动民族地区同步迈入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用生动实践交出民族团结进步的湖南答卷。(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