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研发进展几何?接种有无不适?中国官方解析新冠疫苗

2020-12-31 22:08:16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北京12月31日电 题:研发进展几何?接种有无不适?中国官方解析新冠疫苗

  中新社记者 朱晨曦 张素

  中国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31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中国首个新冠病毒疫苗附条件上市。针对目前中国5条技术路线疫苗研发进展如何、疫苗接种后有无不适及疫苗国际合作情况等问题,记者梳理如下。

  研发:5条技术路线14个疫苗已进入临床试验

  中国科学技术部副部长徐南平在发布会上介绍,到目前为止,中国5条技术路线14个疫苗已经进入临床试验,其中3条技术路线5个疫苗进入Ⅲ期临床试验。

  “在疫苗研发生产过程中,我们始终把疫苗的安全性、有效性放在第一位。”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科研攻关组疫苗研发专班负责人曾益新表示,中国疫苗研发工作始终处于全球第一方阵。

  回顾中国新冠疫苗的研发道路,今年4月2日,全球第一个新冠灭活疫苗获批开展Ⅰ、Ⅱ期临床试验;6月23日,全球第一个启动Ⅲ期临床试验;6月24日,经过严格的程序,依法依规审批开展疫苗紧急使用;7月以来,多个疫苗陆续到境外去开展Ⅲ期临床试验;12月30日,首款国产疫苗获批附条件上市。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全力以赴,加快疫苗研发,一刻也不放松。”徐南平表示,一是要加快推进Ⅲ期临床试验,提供更多不同技术路线的疫苗产品。二是密切关注全球病毒变异和相关发展情况,科学应对,确保疫苗使用不受影响。三是持续加大疫苗相关基础研究力度,为疫情防控提供坚实的科技支撑。

  接种:已接种450万剂次,安全性良好

  据了解,中国从今年6月份就开始新冠疫苗的紧急使用,到11月底,已累计接种超过了150万剂次。12月15日,又开展了重点人群的大规模接种,半个月来,全国重点人群累计接种已经超过了300万剂次。

  “这次的300万,加上之前的150万,充分证明了我们的疫苗安全性良好。”曾益新表示,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与常规接种的灭活疫苗接近,轻度发热的病例大概不到0.1%,过敏反应等比较严重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大约为百万分之二。这些情况经过及时处理,都得到了很好的治疗。

  曾益新表示,下一步,随着疫苗附条件上市的批准,根据疫苗的供应保障能力提升情况,疫苗接种将逐步扩大到高危人群,主要包括老年人和有基础疾病的人群。第三步,再扩大到全人群的接种。

  关于免疫屏障的建立,到底需要接种多少人口的比例,曾益新认为,大概要做到60%甚至70%的接种率,才能建立对全民的保护。

  “一个大前提是,肯定是为全民免费提供。”曾益新表示,倡导民众在知情同意和排除禁忌症的前提下积极参加疫苗接种,实现“应接尽接”,逐步在全人群构筑起免疫屏障。

  国际合作:履行承诺,将疫苗作为全球公共产品

  中国对疫苗国际合作始终持开放态度,10月8日,中方同全球疫苗免疫联盟签署了协议,正式加入“新冠肺炎疫苗实施计划”,这是中国秉持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理念、推动疫苗成为全球公共产品的重要举措。

  外交部国际司负责人申博在发布会上表示,中国政府一直积极支持“新冠肺炎疫苗实施计划”,期待中国疫苗早日入选“实施计划”疫苗库,早日获得世界卫生组织预认证。

  事实上,不少中国疫苗企业已经向“实施计划”发起方表达了加入的积极意愿,也正在同不同国家商谈疫苗供应计划。申博说,中国政府一直积极鼓励支持中国疫苗研发企业参与“实施计划”,与有关发起方合作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疫苗,中国新冠疫苗研发完成并投入使用后,将坚定履行承诺,将疫苗作为全球公共产品,以公平、合理价格向世界供应。

  国药集团中国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吴永林在发布会上介绍,国药集团中国生物新冠疫苗在阿联酋和巴林等多个国家进行了大规模的Ⅲ期临床试验,接种人数已经超过了6万人,接种人群样本量涵盖了125个国籍。

  “在推进疫苗的研发过程中,中国疫苗企业以及研发单位只有一个对手,就是病毒。”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科研攻关组疫苗研发工作组组长郑忠伟表示,在整个研发过程中,我们充分尊重科学规律、科学原则。因为只有一个疫苗在安全性、有效性有保障的前提下,在它的可及性、可负担性均比较好的情况下,这支疫苗才能真正成为公共产品。(完)

  • 相关阅读
  • 指导性案例:公正司法的指南针

      指导性案例:公正司法的指南针  ●在指导性案例的指引下,检察官孜孜以求,以一件件高质效案件,为人民至上、司法公正写下生动而温暖的注脚。  ●近年来检察指导性案例的发布主题覆盖刑事、民事、行...

    时间:01-02
  • 艰难方显勇毅 磨砺始得玉成

      艰难方显勇毅 磨砺始得玉成(望海楼·征途·奋斗 ②)  “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习近平主席在新年贺词中这样总结中国的2020年。  回首刚刚过去的这一年,人们常常感慨:真不容易!  一方面...

    时间:01-02
  • 让社区矫正对象“出得去”“管得住”

      让社区矫正对象“出得去”“管得住”  安徽:强化监督促社区矫正管理人性化规范化  本报讯(记者吴贻伙)“要不是你们协调区司法局批准我出去跑业务,还鼓励我放下思想包袱、安心经营,我们公司恐怕闯...

    时间:01-02
  • 新华社评论员:发扬“三牛”精神,奋斗开创新局

      新华社北京1月1日电 题:发扬“三牛”精神,奋斗开创新局   新华社评论员   习近平总书记日前在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强调,发扬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的精神。辞旧迎新...

    时间:01-01
  • 以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精神引领开启新征程新年速写

      新华社北京1月1日电 题:开局多壮丽 奋进正当时——以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精神引领开启新征程新年速写   新华社记者   走过极不平凡的2020,迎来充满希望的2021。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12月31日在...

    时间:01-01
  • 元旦假期首日全国道路交通总体平稳有序

      新华社北京1月1日电 元旦假期首日,全国道路交通流量较为平缓,受群众中短途旅游出行等因素影响,部分高速公路出城方向、城郊地区、旅游景区周边道路车流相对集中。截至1日17时,全国高速公路、国省道干...

    时间:01-01
  • 着眼创新“点亮”发展版图——北京开启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新华社北京1月1日电(记者关桂峰)2021年已经到来。回顾2020年,彩虹和风雨共生,机遇和挑战并存。面对疫情冲击,首都北京如何育先机、开新局?科技创新、数字经济“点亮”发展版图,接诉即办加主动治理“...

    时间:01-01
  • 变异株传播力如何?公众应如何做好应对?权威专家解读

      变异株传播力如何?公众应如何做好应对?——权威专家解读在英国出现的新冠病毒变异毒株风险与防范措施  新华社北京1月1日电 题:变异株传播力如何?公众应如何做好应对?——权威专家解读在英国出现的...

    时间:01-01
  • 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2021年院士增选启动

      新华社北京1月1日电(记者董瑞丰、彭韵佳)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工作于2021年1月1日正式启动。其中,中国科学院2021年院士增选总名额为73名,中国工程院2021年院士增选总名额为88名。  据了解...

    时间:01-01
  • 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论学习贯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

      新华社北京1月1日电 人民日报1月2日评论员文章: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论学习贯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确保粮食安全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习近平总书记...

    时间:01-01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