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中国考古团队在周代墓地研究发现东亚所知最早果酒

2021-03-17 18:47:25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北京3月17日电 (记者 孙自法)在源远流长的中国酒文化中,果酒酿制此前一般认为始自汉代葡萄从西域传入之后。不过,这一认知已被最新一项考古研究成果所打破。

  中国科学院大学(国科大)考古学与人类学系杨益民教授团队最近与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合作,继中国古代化妆品中首次发现植物精油成分之后,又在山西周代北白鹅墓地出土液体及淤泥遗存中研究发现果酒残留物,这既填补了中国先秦时期果酒研究空白,也是目前所知东亚地区发现最早果酒的考古证据。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实验室展示介绍用于研究的周代果酒遗存样品。中新社记者 孙自法 摄

  北白鹅墓地出土较多液体遗存

  杨益民介绍说,酒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千年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留下大量与酒相关的物质遗存,考古发掘中也经常在古代遗存中发现大量酒器,以及少量液态或固态的疑似酒残留物。由于酒液的易挥发特性,出土酒液样品十分有限,仅存在于少量密封性较好的容器之中,极为珍贵。

  2020年4月至12月,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对垣曲北白鹅墓地进行抢救性发掘时发现两周之际高等级墓葬九座,并在编号M1墓地出土铜壶中发现较多液体残留,可能为古酒遗存。为确认铜壶内液体残留物的成分组成,研究团队对M1墓地铜壶内液体残留物、器底土样和M2、M5墓地铜壶器底土样进行取样,并迅速开展相关科学研究分析。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实验室展示用于研究的周代果酒遗存样品,塑料袋中为淤泥样品。中新社记者 孙自法 摄

  揭开沉睡2700年液体神秘面纱

  研究团队成员、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硕士研究生李敬朴具体负责此次遗存样品分析工作,他3月17日在北京实验室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称,数百年乃至上千年的地下埋藏,使得古代酒液的化学成分和结构组成往往发生较大变化,加之地下水、淤土、微生物等污染干扰,使得出土酒液残留物的成分极为复杂,有效信息的提取极具挑战性。目前,中外对于古代酒类残留物的研究,主要采用生物标记物检测、植物微体化石分析及DNA分析等三大类科学分析手段进行。

  针对山西北白鹅墓地出土铜壶内发现的7升左右不明液体及器底淤泥遗存,研究团队取样后,选用目前酒类残留物分析中相对成熟、可靠且易于开展的生物标记物法为研究手段,设计出一系列标准化科学分析流程,“层层揭开了这批沉睡2700年的液体的神秘面纱”:一是确认部分有机酸、酯、醇酯、糖类等与酒直接相关的物质以及一部分植物性物质的存在;二是分析挥发性物质,确认含有乙醇、乙酸乙酯等;三是测定残留物中的丁香酸、酒石酸等多种有机酸含量。

  研究确认为先秦贵族饮用果酒

  李敬朴指出,研究结果显示,垣曲北白鹅墓地铜壶残留物中发现较多乙醇、乙酸、乙酸乙酯等挥发性有机物,且存在较多与酒相关的酒石酸、丁香酸、富马酸、苹果酸、琥珀酸、草酸、乳酸等多种有机酸及一些分子量较大的酯类、醇类、醇酯和糖类,证实其确为古代酒类遗存。

  他说,酒石酸、草酸等有机酸在米酒、啤酒、果酒中都会有,不适合作为判断酒种类的依据,而这次研究的铜壶酒液残留物和土样中,普遍发现较多来自锦葵色素的丁香酸,表明其为果酒遗存。“我们认为它是先秦时期贵族饮用的果酒,这是东亚目前所知最早的果酒遗存”。

李敬朴在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实验室展示介绍用于研究的周代果酒遗存样品。中新社记者 孙自法 摄

  将深入研究果酒原料工艺信息

  杨益民表示,垣曲北白鹅墓地出土果酒遗存,首次从实物角度填补了中国先秦时期果酒研究的空白,这既为研究当时社会的政治、礼制、文化、葬俗等提供重要信息,也为研究中国酿酒技术及酿酒工业发展提供重要科学资料。

  研究团队后续将会进一步开展深入研究,借助现代高科技设备对果酒遗存样品进行代谢组学研究,以判断植物成分来源,发掘揭晓古代酿酒原料、工艺等信息。

  北白鹅墓地出土果酒遗存样品“闻起来,就像下雨过后草地的味道。”李敬朴说,这次研究取样的周代墓地中有一个为女性贵族墓,“我们推测在当时女性也饮用果酒。我们后续还要加强研究,看看能不能把这种果酒复原出来”。(完)

  • 相关阅读
  • 宁夏永宁县闽宁镇提升生态质量、推进乡村振兴

      宁夏永宁县闽宁镇提升生态质量、推进乡村振兴   山海协作地 美丽新乡村(会后探落实·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核心阅读  建设社会主义新乡村,需要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改善城乡居民生...

    时间:03-18
  • 各地优化医疗服务 让患者得实惠少花钱少跑腿

      各地优化医疗服务,提供更多便利   让患者得实惠 少花钱少跑腿(会后探落实·办好民生实事)  核心阅读  为保障人民健康,各地优化医疗服务:以村医为主体,推进家庭医生制度,为村民看病提供更多便利;各级...

    时间:03-18
  • 接续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接续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

    时间:03-18
  • 找共识、扩空间、筹资金 让老旧小区换新颜

      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普遍面临“人”“地”“钱”难题   找共识 扩空间 筹资金(老旧小区换新颜)  关系千家万户、涉及多个部门,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是一项复杂细致、千头万绪的系统工程。试点中,各地面临的突出难...

    时间:03-18
  • 钟声:奉劝美方收起政治恫吓的把戏

      奉劝美方收起政治恫吓的把戏(钟声)  任何干预和诋毁,都动摇不了中国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和香港繁荣稳定的坚强意志,更阻挡不了香港由乱及治和中国发展壮大的坚定步伐  3月17日,美国国务院发表所谓...

    时间:03-18
  • 人脸识别技术被滥用 我们如何更好地保护自身权益?

      新闻1+1丨人脸识别,不能再“带病”发展!  今年3 15晚会上曝光的“人脸识别技术被滥用”的程度,让人瞠目结舌。未来,在技术发展越来越快的同时,我们如何更好地保护自身权益?《新闻1+1》今日(17日)连线浙江...

    时间:03-18
  • 中国驻南苏丹使馆驳斥“中方要接管朱巴国际机场”

      新华社内罗毕3月17日电(记者白林)朱巴消息:中国驻南苏丹使馆16日驳斥“中方要接管朱巴国际机场”的虚假信息,指出有关谣言编造夸大中方向南贷款数额,借此指责中方制造“债务陷阱”。  近日,少数人散布虚假信...

    时间:03-18
  • 中国驻美大使崔天凯就中美高层战略对话回答记者提问

      2021年3月17日,中国驻美大使崔天凯接受中国媒体联合采访,就中美高层战略对话的意义与期待等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央视记者 殷岳)...

    时间:03-18
  • 最强沙尘南下 专家告诉你沙尘暴和浮尘到底啥关系

      最强沙尘南下 专家告诉你沙尘暴和浮尘到底啥关系  ◎本报记者 刘志伟  3月15日,一场近10年来最强的沙尘暴天气影响了我国北方地区,12个省区市被沙尘覆盖;16日,受冷空气影响,安徽中北部、江苏中北部、湖北...

    时间:03-18
  • 一“照”灭活 辐照技术有望“杀”新冠病毒

      一“照”灭活 辐照技术有望“杀”新冠病毒  ◎本报记者 陈 瑜  近日,中核集团旗下中国同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同辐)与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确定并开始执行实验方案:利用小型辐照装置开展新冠病毒灭活,...

    时间:03-18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