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这堂课,习近平说要“善用之”

2021-03-18 09:09:10

来源:学习小组

  两会期间,在全国政协医药卫生界、教育界联组会上,有委员提出,要向广大青年学子讲好抗疫这堂生动、深刻的“大思政课”。

  “你的建议很好,这个‘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思政课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生活中来讲。”习近平总书记点点头,“拿着一个文件在那儿宣读,没有生命、干巴巴的,谁都不爱听,我也不爱听。”

  今天,小组就和大家聊聊“大思政课”这个话题。

3月6日,习近平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听取意见和建议。新华社记者 王晔摄

  “我为什么对焦裕禄那么一往情深,就是因为我在上初中一年级时,当时宣传焦裕禄的事迹,我的政治课老师在讲述焦裕禄的事迹时数度哽咽,一度讲不下去了,捂着眼睛抽泣,特别是讲到焦裕禄肝癌最严重时把藤椅给顶破了,我听了很受震撼。”

  2019年3月,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分享了自己青少年时期上思政课的经历。他说,上中学时,学的政治课本叫《做革命的接班人》,书上讲的“热爱生产劳动,艰苦奋斗,用自己的双手建设富强的社会主义祖国”,“立雄心壮志,做革命的接班人”等,影响了他们这一代人的理想信念和人生选择。

  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这一时期,青少年的心智逐渐健全,思维愈加活跃,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作为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思政课肩负着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重要使命。

  然而,相较于这份重任,当前校园中的一些思政课却难言合格,有的甚至沦为“点名课”“刷分课”。

  扬州大学校长焦新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多年来,高校思政课过度偏向理论性和思辨性。在一些学校,理论灌输的课堂形式仍较普遍,不少教师难以较好地把握课堂效果,学生缺乏兴趣,教育难以达到预期。

  一位高校的思政课教师告诉小组,上思政课最担心的问题就是理论脱离实际。“理论上分析得头头是道,但学生到社会生活中一看,并不完全是这么回事,就会认为我们在‘唱高调’。久而久之,大家就觉得这门课‘没用’。”

  传统课堂陷入教学窘境,青少年的精神世界也在发生变化。生长于“大国时代”的当代青少年,普遍拥有更扎实的知识、更开阔的视野,更加开放自信。习近平说:“经过这些年的发展,中国的70后、80后、90后、00后走出国门,已经可以平视这个世界了。”

  由于身边的发展成就可感可触,当代青少年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有着更旺盛的认知需求。如果思政课不能顺应这种思想变化,仍然照本宣科、应付差事,讲些没有温度、没有触感的“死理论”,那么“到课率”“抬头率”势必大打折扣。

  要讲好思政课,现实永远是最好的题材。

  上个世纪,有位工人问王进喜,什么是马列主义?王进喜告诉他:你看我们冬天打井,零下30多度,胡子冻成了冰葫芦,顶着刀子一样的西北风,推着几百斤重的大钳,使出浑身的劲,“咔嚓”一声就打进去了,这里就有马列主义。不干,半点马列主义也没有。

  王进喜目睹并实践着“井是打出来的”“事业是干出来的”这一铁律,在头脑中形成了“不干,半点马列主义也没有”的认识,又以朴素话语讲出了马列主义的精髓。这不正是用现实故事给身边人上的一堂“大思政课”吗?

  眼下,抗疫就是一堂生动的“大思政课”。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国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率先控制住疫情。习近平说:“我们成功战胜了疫情,又率先使经济由负转正,经受了严峻的考验。这不是一时之运,有我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其实,值得解读和阐发的现实素材还有很多。比如,上海的人均医疗费用不到纽约的1/10,为何在人均预期寿命上却比后者高2岁?面对贫困这一人类社会的顽疾,拥有14亿人口的中国为什么能取得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

  一个故事胜过一打道理。中国取得一系列发展成就,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了丰沛的源头活水。诸多事例,信手拈来,学生既能学习理论,又有现实中的事与之呼应,自然就爱听,自然就会懂,自然就肯信。在这样的氛围中讲思政课,何愁讲不好呢?

  当下,许多地方都在积极探索“大思政课”的实践路径,不断突破只在课堂讲、只靠书本讲、只靠老师讲的传统模式。

  比如,山东济南建立了100个实践教学基地,其中既有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也有社区和农村。在一次次实践中,学生们见识到了脱贫攻坚带来的乡村巨变,在课堂外的“大天地”感受到了国家发展脉动。

  又如,2020年暑假,北京科技大学举行以“讲述抗疫故事,树立制度自信”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该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学生建立24支小队奔赴全国各地,收集整理疫情防控期间的先进事迹和典型人物,并形成实践报告、学术论文、微电影等系列成果,学生们深受震撼和感动。

  青少年探索实践的过程,也是理解中国的过程。他们面临的问题和困惑,往往能在现实素材、亲身实践中找到索引,进而追溯到国家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等层面,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根本性问题也就有了更深切的理解。

  所以说,上思政课不能把“硬梆梆”的理论直接“扔”给学生,而应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真正上好“大思政课”。

  文/钟祺

  • 相关阅读
  • 新时代的伟大变革——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纪实

      新华社北京3月18日电 题:新时代的伟大变革——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纪实  新华社记者  2020年12月30日,正是岁末年初、辞旧迎新之际,中南海里依然政务繁忙。...

    时间:03-18
  • 云南发布森林火险橙色预警

      中新网昆明3月18日电 (记者 胡远航)晴热、干燥、多大风的背景下,云南森林火险预警升级。18日16时30分,云南省气象台发布森林火险气象橙色预警。  预警显示:预计未来5天,迪庆东部、怒江南部、丽江、大理中部...

    时间:03-18
  • 这场科普互动展带你体验航天员工作生活、感悟载人航天精神

      新华社北京3月18日电(记者温竞华)近距离观看最新的航天器,体验失重环境下航天员如何训练,感受航天员在轨生活场景……3月18日,由中国科协和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指导、中国科技馆主办的“从这里飞向太空——...

    时间:03-18
  • 婴儿配方食品等50项新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发布

      中新网3月18日电 据国家卫健委网站消息,近日,根据《食品安全法》规定,国家卫生健康委、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印发2021年第3号公告,发布50项新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4项修改单。  本次公布的标准主要包括:《婴儿配...

    时间:03-18
  • 严控考试次数、免试就近入学……义务教育有了刚性指标

      @中国新闻网  义务教育严禁违规跨区域招生、中小学严控考试次数不公布成绩排名、义务教育阶段不得使用境外教材……  作者:郎朗  分重点班快慢班、“唯分数唯升学”、考试掐尖招生、学生因作业多睡不够……...

    时间:03-18
  • 外交部就俄罗斯外长将访华、美国国内针对亚裔歧视现象等答问

      2021年3月18日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主持例行记者会  应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邀请,俄罗斯联邦外交部长谢尔盖·维克托罗维奇·拉夫罗夫将于3月22日至23日对中国进行访问。  路透社记者:加拿大外交部说,中方...

    时间:03-18
  • 黎明前的“暗战”:解放天津隐蔽战线的斗争

      (中共百年华诞)黎明前的“暗战”:解放天津隐蔽战线的斗争  中新网天津3月18日电 (张道正 高鹏)在天津市红桥区子牙河畔,有一座古朴庄重的灰色建筑,这就是平津战役纪念馆,该馆旨在铭记平津战役的光辉历史。中...

    时间:03-18
  • 美报告称在美华裔是被攻击最多的族裔 中方回应

      中新网北京3月18日电 (李京泽)据美国“制止仇恨亚太裔美国人组织”16日发布报告显示,自去年3月19日至今年2月28日,共收到3795起各种类型针对亚裔的种族歧视事件报告,包括人身攻击、言语攻击等,其中华裔是被攻...

    时间:03-18
  • 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提案交办会在京举行 张庆黎讲话

      新华社北京3月18日电 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提案交办会18日在京举行。全国政协副主席张庆黎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提案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切实提高提案办理质量,更好发挥政...

    时间:03-18
  • 赵立坚:美国所谓“人权灯塔”只照别人不照自己太久了

      中新网北京3月18日电(李京泽)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18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说,美国一些人自封“人权判官”太久了,所谓“人权灯塔”只照别人不照自己也太久了。美国应该认真听一听、看一看国际社会对美国人权的批评...

    时间:03-18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