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黎明前的“暗战”:解放天津隐蔽战线的斗争

2021-03-18 18:14:19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共百年华诞)黎明前的“暗战”:解放天津隐蔽战线的斗争

  中新网天津3月18日电 (张道正 高鹏)在天津市红桥区子牙河畔,有一座古朴庄重的灰色建筑,这就是平津战役纪念馆,该馆旨在铭记平津战役的光辉历史。中新社记者日前探访此地时,《平津战役主题展览》仍吸引着民众络绎不绝地参观。

  天津党史研究专家王凯捷介绍,平津战役中,人民解放军面对的是两大城市,一个是文化古都,一个是重要的工商业城市。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始终力争和平解决平、津问题,与傅作义进行了三次谈判,在傅将天津作为与我方进行讨价还价的筹码后,为彻底打掉傅不切实际的幻想,党中央、中央军委决定首先打下天津。1949年1月15日解放天津,迫使傅作义接受和平解决北平问题。

  为迎接天津解放,中共中央华北局城工部要求天津党组织开展护厂护校和反“南迁”斗争。为此,天津地下党组织在各行业成立了由5个大队、17个中队,共800余人组成的纠察队,配合解放军,重点保护工厂、学校、医院、码头、商场、仓库等地。这其中,解放天津隐蔽战线的“暗战”,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出色的情报工作

  天津解放前夕,中共中央华北局城工部指示地下党组织广泛开展搜集敌人重要军事、政治等情报的工作。同时,天津周边的冀中、冀东等解放区党委,也积极开展了这一工作。华北军区平津情报站等军事部门,同样发挥了重要作用。

  期间,东北野战军情报部、华北军区平津情报工作站及冀中军区情报部门,与天津地下党组织密切协同,展开积极稳妥的情报工作。为配合东北野战军情报部工作,华北军区平津情报工作站,通过打入敌军内部的情报人员,建立了秘密电台,并始终保持畅通无阻。

  “从东北野战军包围天津开始至战斗结束,这部秘密电台发出的束束电波,将所获得的守敌对我军主攻方向的判断、兵力部署和调整,以及津、塘敌动态等情报,及时传送到我军前线指挥部,为我军对各种情报的正确判断和作战计划的实施发挥了重要作用。”

  王凯捷说,情报站还通过各种渠道,掌握到敌高层内部种种矛盾与隔阂、天津市警察局设防部署和将要破坏的目标等情报。正是情报工作的准确,29个小时解放天津才具有了可靠的基础。

平津战役纪念馆一角。 张道正 摄

  打入敌人心脏

  “潜伏”或“卧底”多是形容特工人员的代名词。在迎接天津解放的岁月里,一些打入敌人心脏并长期战斗在敌营虎穴的地下工作者,以他们机智勇敢的精神,为天津解放做出了突出贡献。

  方纪文是一位1937年入党的中共党员。早在1943年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年代,他就被派到天津做党的地下统战工作。天津解放前夕,他打入伪市政府,由于机智灵活,取得了市长杜建时的信任,被任命为新闻秘书。其间,他通过其特殊身份,为党组织提供了许多有重要价值的情报,使杜建时的行踪和态度尽在掌握之中。

  解放天津作战发起后,他及时向解放军提供了杜建时藏匿地点等重要情报,为东野9纵(46军)抓获杜建时争取了时间和条件。

  王亚川也是较早打入敌营垒的地下党员。期间,他受解放军华北军区的派遣,通过内线打入敌警备司令部。天津解放前夕,任敌警备司令部特务营警卫1连连长。他除了搜集军事情报外,还利用各种机会开展瓦解特务营的工作,并团结争取了警卫1连。1949年1月15日晨,在解放军即将攻击敌司令部时,他率部首先挂出白旗,做好了迎接解放军的准备。随后,在他的引导下,解放军战士冲进敌司令部,与敌展开激战,活捉了陈长捷等高级将领。

平津战役纪念馆一角。 张道正 摄

  智取城防机密的群体

  “获取国民党天津守军城防图,是决定解放军能否顺利攻下天津的关键之一。”天津党史研究专家王凯捷介绍,获取敌城防工事图,实际上早在1947年就已经着手进行。期间,地下党员麦璇琨发挥了重要作用。

  当年,麦璇琨任“天津市城防构筑委员会工程委员会”第八段工程处的专职现场监工,地位十分重要。利用这一有利条件,在地下党市政工委书记王文源直接领导下,他立即进行调查和绘制工作。其间,他利用各种关系,抓住各种时机,巧妙地收集各个工段的施工图纸。

  此间,在天津市公务局任工务员的地下党员张克诚,也巧妙地获取了1948年下半年的城防工事布置图,内含增修的全部地堡和暗堡;在天津市地政局测量队任测绘员的地下党员刘铁淳利用工作之便,几次将敌城防图送到解放区;地下党员曾常宁通过其父曾延毅,成功获取了《天津环城碉堡工事图》《塘沽城防图》和《咸水沽、军粮城兵力驻扎表》等。

  在此基础上,刘亚楼与冀中军区侦察科科长乔兴北等参谋班子一起,对照天津地下党组织、东北野战军情报部、华北军区平津情报站提供的城防工事图,用了近一周时间,围绕城防线进行实地前沿侦察。此后,根据天津地下党组织和我军情报人员分别提供的多份城防工事图,在认真分析和综合归纳的基础上,绘制出《天津敌军城防工事图》《天津守军兵力部署图》,为解放天津发挥了重要作用。

  对此,东北野战军司令部在《天津战役总结》中明确指出:“由于情报工作提供了详细、准确的城防工事图,使我军迅速掌握了敌情,因而下决心、订计划、部署兵力都有了确实可靠的依据。”

  开展上层统战工作

  统一战线工作是中国共产党的一大法宝。天津解放前夕,做好上层统战工作尤为重要。

  天津党史研究专家王凯捷告诉记者,为深入开展上层统战工作,地下党组织还发挥一些国民党军政人物子女为地下党员的作用,通过他们及时掌握其父动态。并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政策,以使他们打消顾虑,尽快脱离国民党反动政权。

  期间,天津党组织与北平党组织利用傅作义之女傅冬菊做其父工作。为此,迎接天津解放行动委员会书记黎智找傅冬菊谈话,交待任务,同时。还通过傅作义的幕僚李腾九做傅的工作。

  此外,又通过地下党员刘杭生做其父——华北“剿总”中将参议刘厚同的工作;天津社会局局长胡梦华的女儿也积极做其父工作;地下党员曾常宁做当过天津警察局长的父亲曾延毅的工作。通过以上努力,使我党及时掌握了傅作义的基本思想动向和意图,为军事解放天津与和平解放北平创造了有利条件。

  1949年1月14日上午10时,在天津守军拒绝投降的情况下,天津战役总指挥刘亚楼下达了总攻命令,采取“东西对进,拦腰斩断,先分割后围歼”的作战方针,经过29个小时激战,至15日15时歼守军13万余人,俘守军警备司令陈长捷。

  七十年过去了,天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京津冀三地正在协同发展。“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我们要倍加珍惜。”一位参观《平津战役主题展览》的大学生这样说。(完)

  • 相关阅读
  • 国资委:对中国煤炭科工集团等企业开展常规巡视

      3月15日,国资委党委召开2021年第一轮巡视工作动员部署会,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十九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部署,部署2021年第一轮巡视工作。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国资委纪检监察组组长、国资委巡视...

    时间:03-19
  • 乌兰布和治沙背后有隐忧:有企业8年一直投资没见回报

      几家泛绿几家“黄”,治沙“盆景”须思量   我国八大沙漠之一乌兰布和“漠上花开”的背后有隐忧  本报记者张丽娜、安路蒙  近几日,北京等地黄沙漫漫,几乎十年未曾刮入人们视野的沙尘暴突然来袭。十年,它...

    时间:03-19
  • 中国代表发展中国家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重申不干涉内政原则

      中新社日内瓦3月18日电 3月18日,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46届会议举行《维也纳宣言和行动纲领》议题一般性辩论。针对有关西方国家挑战不干涉内政原则的共同发言,中国常驻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和瑞士其他国际组织代表陈...

    时间:03-19
  • 为何几乎所有重点大学都开始办医学院?专家解读

      新闻1+1丨新建200个医学院就能满足医生数量需求吗?专家解读高校“医学热”  为什么几乎所有的重点大学,都开始办医学院?  为什么一些纯工科院校、师范类院校,也都纷纷上马医学院?  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

    时间:03-19
  • 网友热议“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跟着祖国一起走,幸福快乐都会有”  ——网友热议“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近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对外公布,这是中国开启新征程的...

    时间:03-19
  • 中国有序开展新冠疫苗接种 未发现变异株明显影响保护率

      中国仍然存在疫情输入和局部流行风险  接种新冠疫苗 建立免疫屏障(健康直通车(第54站))  未发现变异株对疫苗保护率产生明显影响  目前,中国正有序开展新冠疫苗接种工作,截至3月14日,共接种新冠病毒疫苗...

    时间:03-19
  • 多部门联合出台办法明确土壤污染责任人认定原则

      多部门联合出台办法明确土壤污染责任人认定原则  有望破解土壤污染找不到“主”难题   核心阅读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责任人认定暂行办法》和《农用地土壤污染责任人认定暂行办法》的出台,将为在土壤污染...

    时间:03-19
  • 中国处于育种3.0时代 新技术或让中国种业实现弯道超车

      升级育种技术工具箱打造更强种业  种业创新系列报道②  ◎本报记者 马爱平  农业现代化,种子是基础。2月21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即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

    时间:03-19
  • 中美发现麻风病药或能抑制新冠病毒

      中美发现麻风病药或能抑制新冠病毒  国际战“疫”行动  科技日报北京3月18日电 (记者张梦然)英国《自然》杂志17日发表一项病毒学研究,中美科学家发现,目前用于治疗麻风病的药物氨苯吩嗪,其在人类细胞和仓...

    时间:03-19
  • 中国考古学一百年 《发掘记》用镜头见证不凡历程

      中国考古学一百年  考古纪录片《发掘记》用镜头见证不凡历程  2021年是中国考古学诞生100周年。为纪念这个特别的年份,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纪录频道推出五集考古类纪录片《发掘记》,从3月10日起至3月14日,每晚...

    时间:03-19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