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从“战太行”到“富太行” 红旗渠浇灌出“幸福花”

2021-03-24 18:07:17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安阳3月24日电 题:从“战太行”到“富太行” 红旗渠浇灌出“幸福花”

  作者 杨大勇

  3月的红旗渠畔,树木吐绿,花儿绽放,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渠中碧水流淌,似在诉说60年前发生在这里的故事。对林州人来说,红旗渠由“梦”而起、而为、而成,它的每一朵浪花都是一个故事,每一个故事都蕴涵着同一种精神。

  林州地处河南省最北部的太行山东麓。“家住在山间,用水真作难。担水要翻山,吃水似油盐。”是林州人吃水难的真实写照。1960年2月11日,农历正月十五,红旗渠破土动工。在时任河南省林县县委书记杨贵、县长李贵等人带领下,林州人决定在高耸陡峭的山崖上,凿开一条通水之渠。

图为碧水从红旗渠中缓缓流过。 杨大勇 摄

  历经十载,削平了1250座山头,凿通211个隧洞,架设152个渡槽,垒砌1515.82万立方米土石方,一座包括总渠、干渠、支渠、毛渠在内的全程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蜿蜒在太行山上。这就是举世闻名的水利工程红旗渠。

  红旗渠的壮观令走进它的人折服,红旗渠的故事令听到的人感动。

  今年73岁的张买江在林州红旗渠干部学院已经当了8年的讲解员。每讲一次,张买江的眼中都会饱含泪水。

  提起那段难忘的岁月,张买江总是难掩激动。他一边向记者展示当年的照片,一边回忆那些令他刻骨铭心的日子。“这是红旗渠通水时现场欢呼的照片,这是通水后我担水的照片,这是我获得的红旗渠建设特等模范的照片……”一张张照片打开了张买江的话匣子。

图为红旗渠总干渠主要工程之一的“咽喉工程”青年洞。 杨大勇 摄

  “我13岁参加修建红旗渠,是当时最年小的修渠人,但却有工地‘小老虎’之称。”张买江向记者介绍,当年他年纪小,工地不收他,但捱不住他的坚持,“我干不了重活和技术活,就奔波于各工地上背钎捻钻,脚底板磨出血泡很正常,后来又学会沿山点炮。”

  张买江说,通水那天,他和很多修渠人坐在渠坝边,等待放水时刻。“当水喷涌到眼前的那一瞬,现场除了欢呼声和痛哭声之外,没有其他方式可以表达当时的心情。”

  “红旗渠是生命之渠、希望之渠。”在当地百姓心中,红旗渠精神是林州人的“传家宝”,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林州人奋发图强。

图为红旗渠纪念馆里,几乎每天都会有参观者观看、聆听红旗渠的故事。 杨大勇 摄

  “在当年工地上,林县党员干部与民工同吃、同住、同劳动,住山崖、宿石缝。几块篷布撑起来就是指挥千军万马的总指挥部,三块石头支起一口大锅就是大伙房……支撑林县人民不畏艰难的背后,是党的坚强领导,是决心实现梦想的钢铁意志……”在林州红旗渠纪念馆,讲解员每天一遍一遍讲解着红旗渠昨天的故事,也一次次续接着“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助、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

  60年过去,红旗渠两岸已是翻天覆地的巨变。

  红旗渠从北到南贯穿整个黄华镇,镇长常海宝介绍,两岸的村不仅脱了贫致了富,有的还成了“网红村”,有的是乡村振兴示范村。

  “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在乡村振兴工作中,那一代红旗渠建设者有的依然在用他们的双手践行着红旗渠精神,引领着新一代林州人艰苦创业、不懈奋斗。”采访中,“发挥红旗渠精神的传家宝作用”是常海宝挂在嘴边的话。

  林州市发改委有关负责人介绍,林州经济社会建设进程中,红旗渠精神贯穿其中,也生动实践了红旗渠精神的传承弘扬。“116万红旗渠儿女正是在红旗渠精神的激励下,形成了敢闯、敢干、敢为天下先的豪情壮志。”

图为通水那天,红旗渠两岸人山人海(红旗渠纪念馆陈列图)。 杨大勇 摄

  60年前,林州人以“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豪迈气概,靠一锤一钎一双手,修建了举世闻名的水利工程红旗渠,结束了当地“水贵如油”的历史;60年后,红旗渠浇灌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园林城市、中国建筑之乡、国内先进制造业基地、全国乡村振兴示范样板等朵朵“幸福花”,林州人用历久弥新的红旗渠精神,谱写出从“战太行”到“富太行、美太行”的发展篇章。

  在红旗渠干部学院特聘研究员申伏生看来,红旗渠精神是中国文化对世界文化的贡献。他说,回顾那段历史的意义,在于新时代如何凝聚民众信心和力量,激发创新创业创造活力,继续为富民强国目标努力。(完)

  • 相关阅读
  • 缩减外资负面清单,进一步对外开放

      缩减外资负面清单,进一步对外开放  文/闫肖锋  发于2021.3.29总第989期《中国新闻周刊》  负面清单是指政府为了保护对国家经济至关重要的特定产业或幼稚产业,而列举出投资领域的“黑名单”,即禁止和限制...

    时间:03-25
  • 重拳惩治“村霸” 各地深化扫黑除恶夯实基层基础

      各地深化扫黑除恶夯实基层基础  重拳惩治“村霸”基本肃清农村黑恶势力  本报记者 蔡长春  肆意干扰村里事务,操纵基层政权,致使村“两委”班子软弱涣散……在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中宁县喊叫水乡北沟沿村...

    时间:03-25
  • 展开新蓝图 “十四五”规划纲要勾勒经济社会发展脉络

      展开新蓝图 奋进新征程  ——“十四五”规划纲要勾勒经济社会发展脉络  本报记者 陆娅楠 李心萍  《 人民日报 》( 2021年03月25日 第 02 版)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

    时间:03-25
  • 人民法院调解平台上线3年多 累计调解案件超1360万件

      人民法院调解平台上线3年多,累计调解案件超过1360万件  充分发挥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作用(法治头条)  本报记者 徐 隽  《 人民日报 》( 2021年03月25日 第 19 版)  核心阅读  继全面实行立案登记制、...

    时间:03-25
  • 一张“总蓝图”目标“两步走” 绿色发展如何迈上新台阶

      《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发布  绿色发展如何迈上新台阶?(美丽中国)  本报记者 孙秀艳 陆娅楠  《 人民日报 》( 2021年03月25日 第 16 版)  核心阅读  建立健全绿色...

    时间:03-25
  • 保护人权容不得双重标准

      保护人权容不得双重标准(钟声)  《 人民日报 》( 2021年03月25日 第 11 版)  实现人民充分享有人权是人类社会的共同奋斗目标。人权不是少数国家的专利,更不能成为向别国施压的工具。我们不接受人权“教师...

    时间:03-25
  • 塞拉利昂宣布解除公共卫生紧急状态

      新华社阿克拉3月24日电(记者许正)弗里敦消息:塞拉利昂政府24日说,鉴于新冠疫情防控工作取得积极进展,该国正式解除已实施一年的公共卫生紧急状态。  塞拉利昂国家新冠疫情应急指挥中心当天发表声明说,塞政府...

    时间:03-25
  • 王毅同沙特外交大臣费萨尔举行会谈

      新华社利雅得3月24日电 当地时间3月24日,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在利雅得同沙特外交大臣费萨尔举行会谈。  王毅表示,中沙是全面战略伙伴。在两国元首亲自引领下,中沙关系保持健康发展势头。面对百年变局和中东地...

    时间:03-25
  • 华春莹回击澳媒记者:如果人拿着放大镜老去照别人而不照自己,永远进步不了!

      在24日下午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有澳大利亚媒体记者再次就涉疆问题提问。  对此,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表示,首先,现在包括澳大利亚在内的一些国家,你们和美国的这些盟友们对中国涉疆问题的指责完全是基于谎...

    时间:03-25
  • 外交部回应欧洲国家召见中国大使:中方不惹事、不挑事也不怕事

      3月24日,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主持外交部例行记者会。有记者提问:中方宣布对欧盟有关机构和人员实施制裁后,法、德等欧洲国家召见中国大使提出交涉,并称中方制裁不可接受,中方对此有何回应?  华春莹表示,有...

    时间:03-25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