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做中国人”意味着什么?——评潘岳先生《中国五胡入华与欧洲蛮族入侵》

2021-04-06 14:56:58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 贝淡宁

   复旦大学中国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汪沛

  这是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它使读者信服“做(/成为)中国人”(be(come) Chinese)天然地蕴含着对政治大一统的向往,并且这种政治理念对于胸怀天下的大国来说尤其恰当,在这种政治理念浸润下的复杂官僚系统深受儒法制度的影响。这篇文章意在表明这种大一统的政治愿景并不依赖于族群或种族认同,它本身就可以并且已经(在历史上多次)被游牧族群统治者借用来统治中国。此外,这篇文章也阐明了“做(/成为)中国人”意味着勤于学习,善于整合来自不同文化群体中的知识,并纳为己用。如果我们平行比照西方历史(包括古罗马),要么是缺乏这种大一统的政治理念,要么是极度贬低这种理念。潘岳的文章运用了许多历史论据来支持其主要观点。虽然我们不是专业的历史学家,不具备评价这些论点的资格,但在阅读的过程中这些论点就很有说服力,我们希望专业的历史学家能够从历史的角度来研究这篇文章。

  批评性评述

  一个关键的问题在于,文化究竟是不是“做(/成为)中国人”的要义。文章中提到:“中华文明的核心不是礼仪、风俗、艺术和生活习惯,而在于用什么样的基本制度来建构政治。”关于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衷心地认为族群和种族身份认同不能也不应该是“做(/成为)中国人”的关键。同时,我们也认为这种大一统的政治愿景是而且也应该是“做(/成为)中国人”的关键。然而,大一统本身并不足以构成衡量“中国人根性”(Chineseness)的充分标准。中国文化中也还有一些重要的方面,这些方面历经漫漫岁月长河延续至今,可以而且应该被认为是“中国人根性”的一部分。

  从最深层次来讲,“做(/成为)中国人”要求一种活泼泼的世界观:世间万物总是处在不断的变化发展中,在异质的看似矛盾的力量相互作用下(比如阴阳),不时会产生新的生机并创造新的可能。这样的世界观在《易经》中多有表述,并且可以说正是这样的视角启迪了中国哲学各个流派的发展,比如说儒家和道家。它同样影响了汉地佛教世界观的发展,这或许能够解释为何佛教最终可以在中国广泛传播,并被接纳为中国哲学和宗教传统的组成部分。我们甚至可以说,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思想之所以能够在中华大地上扎根,也是因为它与中国传统观点产生了共鸣。这种把世界看作“生生”(becoming)的“中国”视角与把世界看成“存在”(being)的主流“西方”视角是截然不同的。主流“西方”观点深受柏拉图主义与犹太-基督教文明的影响,他们认为,经验世界就是处在不断的流变之中,还有一个更高的、超越的世界,在那样的超经验世界之中的实体(柏拉图主义的形式、犹太基督教思想中的上帝)是至善至美、永恒不变的。一般来说,中国哲学并不特别地区分经验世界和超验世界。

  “做(/成为)中国人”同时也有规范性的向度。人生而处在复杂的伦理关系中,而且很多对我们个人来说是建构性的伦理关系往往还是不能选择也无法逃避的,这种对于人的理解在中国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并在今天依旧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点和行为方式。根本来说,美好生活就包含着维系和谐的社会关系,从家庭到其它社会共同体,比如国家、世界,甚至人类和动物的关系、和自然界的关系。这种观点是儒家传统的核心所在,同时也影响了中国的其它传统,例如道家。同样,这又和西方主流价值观有所不同,西方社会始终把个体自由放在首位,受此影响,对中国传统的现代阐释也不得不重新发掘自由的价值,但这并不意味着个体就能忽视与其所属的社会关系,恰恰相反,植根于中国人强调个体如若完全脱离其社会关系,单单依靠真理和宗教的启蒙并不能达致一种良善的生活。

  毫无置疑,潘岳先生的文章一如既往地极具说服力,儒法大一统对于“做(/成为)中国人”至关重要,但我们同时也需要引入哲学和伦理学的视角。

  细节性的评述

  1:这篇文章指出大一统是中国政治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同时“大一统”本身的内涵也在不断应时而变。过去,大一统意味着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而今天对于中国这样特定的国家来说,大一统可能仅仅指的是具有相对清晰边界范围的国家。如果这篇文章在大一统意涵的变迁方面描述的更加详细一点,尤其对于国外读者来讲,可能会更具说服力。

  2:关于天下的概念同样需要一些说明。古代(比如在孟子看来),天下专注于全球视野:在没有国界范围的大同世界中,圣王通过道德榜样、德行教育和礼仪来对民众进行教化,几乎从来不会进行威胁和强迫。然而,今天我们引用“天下”的概念,就必须阐明“天下”的区域并不只是一个国家而已。面对诸如气候变化、疫情冲击、人工智能等全球危机,我们还是应该立足于全球视野和普世价值来探寻解决之道,在可预见的将来,主权国家仍然是我们世界中的主要政治力量。

  3:潘岳认为在中国,统治者可以尝试建立一套区别于中国式理念的政治秩序,但是这样的努力在中国的语境下就会缺乏合法性,因此“非中国式观念” (基于族群的独特性,或者多元却不统一,或者由一个从不宽容他者的宗教统治)无法得到巩固并因此走向失败。这种见解可以应用于20世纪,我们可以解释为什么在1949年中国统一之前,建立独立国家(例如在湖南)或联邦制的努力都失败了。

  4:或许美国展现了一些和而不同与大一统的特质?潘岳在文中讨论了古罗马,平行来看,可能与今天的美国政治更加接近。中美两国在政治观点方面存在巨大差异,比如美国强调个体自由的优先性,而中国更加注重社会和谐。但这或许正好说明了中国与美“帝国”之间的异同,而不仅仅是罗马帝国。此外,尽管政治统一的理想在印度历史上还没有那么重要,但也可以从类似角度拓展思考。

  5:文章里提到“政治统一乃是文化多元存在的基础”,这个申言或许有一些过度。像巴布亚新几内亚这样的地区过去并没有统一的政治秩序,因为人们被山脉等地理边界所分隔,但文化多样性却异常繁荣。政治一统能保证的仅仅是不同群体之间的和平相处,(在巴布亚新几内亚,这些群体在相遇时经常有所冲突)以及不同文化可以相互学习的可能性(因为他们可以在和平的氛围中进行更多的互动)。

  • 相关阅读
  • 编写“去中国化”问题教材祸害青少年 新疆打掉教育系统以沙塔尔·沙吾提为首的分裂国家犯罪集团

      新华社乌鲁木齐4月6日电(记者潘莹、路一凡)以沙塔尔·沙吾提为首的分裂国家犯罪集团,将民族分裂、暴力恐怖、宗教极端等内容编入少数民族语言教材,在新疆印发近2500余万册,面向232万名维吾尔族在校学生及数万名...

    时间:04-06
  • 新疆披露一起官员勾结恐怖组织“东伊运”分裂国家、投敌叛变犯罪事实

      新华社乌鲁木齐4月6日电(记者潘莹、路一凡)6日,新疆举行涉疆问题新闻发布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首次公开披露新疆在反恐、去极端化斗争中,查处长期隐藏在重点职位上的“两面人”希尔扎提·巴吾东的犯...

    时间:04-06
  • 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8993件代表建议统一交办 确定重点督办建议22项

      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8993件代表建议统一交办 确定重点督办建议22项  新华社北京4月6日电(记者陈菲)记者6日从在京召开的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代表建议交办会上获悉,今年全国人大会议期间代表共提出建议...

    时间:04-06
  • 周知!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确定22项重点督办代表建议

      周知!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确定22项重点督办代表建议  记者6日从在京召开的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代表建议交办会上获悉,在认真分析代表建议并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确定了22项重点督办...

    时间:04-06
  • 【我在中国当大使】“中国减贫经验能够与世界共享”

      【我在中国当大使】“中国减贫经验能够与世界共享”  4月6日,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的《人类减贫的中国实践》白皮书引发广泛关注。纵览古今、环顾全球,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实现几亿人脱贫,...

    时间:04-06
  • 中国驻哈萨克斯坦大使张霄接受哈媒采访 谈中国脱贫攻坚成就

      中新社努尔苏丹4月6日电(记者 张硕)中国驻哈萨克斯坦大使张霄日前接受哈萨克斯坦“哈巴尔”国家电视台《七天》栏目采访,介绍中国脱贫攻坚成就及经济发展情况。  张霄表示,2020年,中国克服新冠肺炎疫情的不利...

    时间:04-06
  • 2021年一季度中国新注册登记机动车966万辆 创同期历史新高

      中新社北京4月6日电 (郭超凯 张子扬)据中国公安部统计,截至2021年3月,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3.78亿辆,其中汽车2.87亿辆;机动车驾驶人4.63亿人,其中汽车驾驶人4.25亿人。2021年一季度全国新注册登记机动车966万...

    时间:04-06
  • 教育部拟出新规:中小学校应预防并制止师生恋

      中新社北京4月6日电 (马帅莎)中国教育部6日就《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对多方面社会关注热点作出规定,包括学校应当采取必要措施预防并制止教职工与学生发生恋爱关系、性关系。  征...

    时间:04-06
  • 112朵玫瑰,献给喀喇昆仑高原上的他们…

      这个清明节  新疆军区某汽车运输团的官兵  带着112朵盛开的玫瑰  前往海拔4280米的  康西瓦烈士陵园  祭奠和缅怀  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  牺牲在喀喇昆仑的  112位高原烈士  康西瓦烈士陵园  ...

    时间:04-06
  • 书声琅琅 |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  作者:周定舫  人民英雄纪念碑落成了。我怀着万分崇敬的心情,瞻仰了这座巍峨、雄伟、庄严的纪念碑。  我从东长安街向天安门广场走去,未进入广场就望见...

    时间:04-06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