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国内再现本土病例 专家:应接尽接 防止蔓延

2021-05-15 06:16:15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应接尽接 防止蔓延

  专访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姜庆五

  国内再现本土病例,当前最紧迫的工作是什么?如何积极应对来自境外的疫情防控压力?记者就此专访了流行病学专家、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姜庆五。

  查清病例活动的范围及病毒可能污染的地方是当前最为紧迫的工作

  记者:对于此次本土疫情,您怎么看?

  姜庆五:就目前安徽、辽宁已经确诊的本土病例来说,还无法确认此轮疫情的真正源头。从公布的活动轨迹、时间线来看,李某某5月1日从大连飞至合肥,考虑到潜伏期,恰好处于一个“可往前也可往后”追溯的状态。一方面,安徽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出现本土病例了;另一方面,大连作为口岸城市,很容易让人们产生境外输入的联想。虽然这些有待于进一步的确认,但是李某某4月27日至30日在营口的活动必须关注。对于安徽发生的病例则可能与李某某的培训相关,病例在两地的活动必须认真排查,必要时在一定范围内进行人群核酸筛检也应该考虑。查清目前病例活动的范围及病毒可能污染的地方是当前最为紧迫的工作。

  这段时间里,病例活动范围很大,他们究竟在哪些区域活动,接触了哪些人,要按照既往经验加强监测。既然已经发现了最初的病例,那一定要尽量将第二代、甚至是第三代的病毒传播及时掐灭。掐住的要害,就是一定要查清密切接触者,管住密切接触者,防止这几个病例作为传染源扩散至更大的范围。在这十几天的时间里,只要是他们去过的地方,都有必要加强防范。还要对这些地方近期出现发烧症状的人加强观察与核酸筛查。

  记者:除了加强核酸筛查,您还有什么建议?

  姜庆五:我建议,所有在病例活动区域工作生活的人加强防范,抓紧时间接种疫苗。尤其是病例停留过的区域内应该积极开展疫苗接种。这是我们和病毒间的一场赛跑。接种疫苗是为了防止可能出现的疫情蔓延,抢在病毒的潜伏期内,接种者就可以及时产生抗体,有效抵御潜在的感染风险。

  未来一周很关键,疫情还未真正过去

  记者:得益于国内疫情防控的积极效果,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人们纷纷出游。现在,人们有些担心,当时出行会不会存在感染风险呢?

  姜庆五:目前看来,国内疫情防控形势还算平稳。我们的应急响应机制还是快速有效的,因此在可控的基础上,适当的放开,让广大群众尽可能回归正常的生活,也是人心所盼。

  但是,疫情还未真正过去,我们的口岸依然开放,由此给疫情防控带来的压力不容小觑。对于大家的担心,我想再过一个星期就会有结论了。总体而言,我们对于国内的疫情防控体系始终怀有信心。

  决不是说“打过了疫苗,就可以不戴口罩”

  记者:您一直呼吁大家尽快接种疫苗,那么您对于群体免疫怎么看呢?

  姜庆五:去年年初,英国提出的“群体免疫”方案,遭到多国科学家的批评。放任民众感染新冠肺炎,既失去了主动干预疾病的努力,也失去了科学家存在的意义。幻想用一批人的死亡来换取更年轻的人口结构,这绝对是反道德反人性反科学的。

  从实验结果来看,疫苗不能保护100%的人。但即便如此,依然有必要呼吁大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接种。强调一点,决不是说“打过了疫苗,就可以不戴口罩”。戴口罩是一种文明的行为,不仅抑制了新冠肺炎的传播,对于流感等其他呼吸道疾病也有很好的预防作用。还是提倡在室内公共场所,特别是公交、飞机、轨道交通内戴好口罩。

  记者:5月11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八版)发布,其中对于强化隔离医学观察、强化密接的密接精准管理等有了更为严格的要求,您对此怎么看?

  姜庆五:在全球疫情仍未得到有效控制之前,疫情防控这根弦依旧不能松。当前,我们的防控压力主要来自境外输入,因此加强对入境人员的医学观察很有必要。过去,我们也曾发现过14天观察期结束后,又出现核酸检测阳性的情况,有的地方就实施了“14+7”等更为严格的防控措施。

  面对严峻的国际疫情形势,既要保一方太平,又不能完全关闭国门,因此,对于入境人员等处于隔离观察期的人员,要求更严一些,工作做得再细致一些,更有利于防控大局,也是成本代价更小的务实举措。(本报记者 管筱璞)

  • 相关阅读
  • 营口市公布新增确诊病例流调排查情况

      新华社沈阳5月15日电 15日晚,记者在辽宁省营口市召开的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截至5月15日16时,营口市新增确诊病例3例、无症状感染者5例,均为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具体情况如下:  王某,女,30岁,...

    时间:05-15
  • 大国调水,总书记这样谋划

    ↑5月1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河南省南阳市主持召开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5月13日下午,习近平在南阳市淅川县乘船考察丹江口水库。作为世界上规模...

    时间:05-15
  • 5月两位两院院士去世 共和国今年已痛别12位院士

      共和国今年已痛别12位院士  著名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元于5月14日中午12时46分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  作为中国著名数学家,王元对创新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创新,就是说前人没说过的话...

    时间:05-15
  • 南水北调下一步怎么调?这次会议定了调

    新华社记者 燕雁 摄  5月14日上午,河南南阳,一场事关亿万国人“喝水用水”问题的重要会议召开。  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为这一世纪工程下一步建设发展指向定调。  (一...

    时间:05-15
  • 哈尔滨工业大学多项技术助力天问一号登陆火星

      中新网哈尔滨5月15日电 (记者 史轶夫)哈尔滨工业大学15日发布消息,该校多个科研团队凭借过硬的技术和默默的坚守,贡献天问一号任务背后的哈工大力量。  15日7时18分,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于火星乌托邦平原...

    时间:05-15
  • 第十届中国大学生医学技术技能大赛全国总决赛启幕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5月15日电 15日,第十届中国大学生医学技术技能大赛全国总决赛在天津启幕,81所高校的142支代表队同台比武,切磋技艺。  本届大赛的主题是“尚德精术培育卓越人才 中西并重共筑健康中国”。大...

    时间:05-15
  • 辽宁省新增4例本土确诊病例、5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

      中新网5月15日电 据辽宁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网站消息,5月15日0时至19时,辽宁省新增4例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其中沈阳市1例、营口市3例。新增5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均为营口市报告。无新增治愈出院病例。  截至...

    时间:05-15
  • 布林肯声称美不会让澳独自面对中方“经济胁迫”,华春莹:“搞胁迫”是美国的长项和特色

      【环球时报-环球网报道 记者 乌元春】在5月14日举行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有记者提问:13日,美国务卿布林肯同澳大利亚外长佩恩在华盛顿共见记者时表示,美不会让澳独自面对中方“经济胁迫”,中国对美盟友的“...

    时间:05-15
  • 天问一号祝融火星车发布第一条微博:地球的朋友们,大家好

      中新网5月15日电 今日傍晚,中国探火工程官方微博@天问一号祝融火星车发布一条微博,通知“火星到站”,并向地球的朋友们问好。  15日凌晨1时许,天问一号探测器在停泊轨道实施降轨,机动至火星进入轨道。4时许...

    时间:05-15
  •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外交部批美国3亿人囤26亿剂疫苗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外交部批美国3亿人囤26亿剂疫苗  5月14日,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主持例行记者会。有记者提问称:据报道,13日美国务院发言人谴责某些国家利用拯救生命的医疗援助推进自身狭隘政治议程。...

    时间:05-15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