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今年1至3月检察机关起诉非法捕捞水产品犯罪1285人

2021-05-17 17:14:11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5月17日电 据最高检网站消息,2021年1至3月,全国检察机关起诉非法捕捞水产品犯罪1285人,同比上升2倍。其中,长江流域14个省(市)检察机关起诉935人,占总人数的72.76%,同比上升3.5倍。

  司法办案中,检察机关坚持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既注重该严则严,依法惩治情节严重的非法捕捞水产品犯罪,发挥震慑作用;又注重当宽则宽,对犯罪情节较轻的初犯、偶犯等依法不批捕、不起诉,同时通过举行公开听证、公开宣告等形式,办理一案,警示、教育社会面,实现办案政治效果、社会效果、法律效果相统一,以实际行动服务保障长江十年禁渔。

  一、长江流域非法捕捞水产品犯罪特点及趋势

  一是长江中下游地区检察机关起诉该类犯罪较多。一季度长江中下游9省(市)检察机关起诉非法捕捞水产品犯罪692人,占74.01%。其中,江苏、安徽、湖北、湖南4省起诉该类犯罪485人,占9省(市)起诉人数的70.09%。受地理位置等因素影响,长江中下游地区渔业资源较为丰富,特别是被称为“四大家鱼”的青鱼、草鱼、鲢鱼、鳙鱼,是长江中下游和沿江湖泊里的重要渔业资源。且由于野生鱼市场需求量大,一些不法分子铤而走险实施非法捕捞行为,造成长江渔业资源受损。

  二是诉前适用非羁押措施的轻微案件占比较大。一季度长江流域检察机关受理审查起诉非法捕捞水产品犯罪中,诉前采取非羁押措施的占44.6%,犯罪情节轻微依法不起诉的占21%。一方面,长江十年禁渔工作开展后,检察机关坚持从严惩治、“打早打小”,部分非法捕捞水产品案件涉案渔获物数量较少、犯罪嫌疑人主观恶性和社会危险性较小,无羁押必要性;另一方面,考虑到一些网捕垂钓爱好者对长江“禁捕”重要性认识不足,对非法捕捞水产品“禁用工具、方法”的法律规定了解不全面,检察机关依法充分考虑不同案件的具体情况,坚持少捕慎诉,对自愿认罪认罚、修复渔业资源且情节轻微的初犯、偶犯作出不批捕、不起诉决定。同时,对因犯罪情节较轻依法不捕、不诉的,建议公安机关给予行政处罚,防止“一放了之”。

  三是一些犯罪中出现产供销犯罪利益联合体。一些犯罪分子在捕捞水产品后,将渔获物贩卖到市场、餐馆,形成“捕捞-收购-运输-销售”非法捕捞渔获物的利益链条。如,在湖南省岳阳市君山区检察院办理的张某某等10人非法捕捞水产品、吴某某等10人掩饰、隐瞒犯罪所得案中,被告人张某某等人为牟取非法利益,分别在禁渔期或在洞庭湖新墙河水域等禁渔区,多次采取电击等国家禁止使用的方法捕捞水产品,非法获利人民币13万余元。被告人吴某某等人明知张某某等人的渔获物系其在禁渔期或禁渔区内非法捕捞的水产品,仍予以收购后加价贩卖给被告人蒋某等人。蒋某等人收购后运输至重庆贩卖营利。检察机关实施全链条打击,坚决斩断非法捕捞地下产业链,推动形成“水上不捕、市场不卖、餐馆不做、群众不吃”的良好氛围。

  二、充分运用检察职能,守护长江渔业资源

  针对该类犯罪的特点和趋势,检察机关既依法惩治非法捕捞行为,又促进综合运用刑事、行政、经济手段推动社会治理。

  一是强化顶层设计,统一执法司法尺度。最高检先后印发《检察机关办理长江流域非法捕捞水产品案件刑事检察工作座谈会纪要》《检察机关办理长江流域非法捕捞案件有关法律政策问题的解答》,并与最高人民法院、公安部、农业农村部联合制发《依法惩治长江流域非法捕捞等违法犯罪的意见》,进一步明确打击标准,统一执法司法尺度。此外,最高检还通过发布长江流域非法捕捞水产品犯罪典型案例,以案释法、警示社会。

  二是突出打击重点,坚持打击与恢复并重司法理念。各地检察机关依法从严惩治使用“电、毒、炸”手段或“绝户网”等对渔业资源危害较大的非法捕捞行为,以及具有组织性、集团化和黑恶势力性质的非法捕捞行为,重点惩治“捕捞-收购-运输-销售”地下产业链条及其组织者、主要实施者。同时,更加注重践行恢复性司法理念,坚持“一手抓打击、一手抓修复”,对以牟取非法利益为目的非法捕捞行为人,采取没收违法所得、罚金、责令承担生态修复费用等多种措施进行经济惩罚。

  三是加强沟通协作,构建多元化保护格局。建立刑事检察与公益诉讼一体化办案模式,办理刑事案件的同时,梳理、评估、移送公益诉讼线索,充分运用刑事案件证据服务公益诉讼办案,确保刑事打击与公益保护无缝衔接、共同推进。同时,开展检察机关跨区域合作,对跨省非法捕捞水产品犯罪案件的办理进行统筹协调。此外,检察机关还加强与农业农村、水利、生态环境、市场监督管理执法等部门的沟通配合,强化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全面履行检察监督职能,防止出现有案不移、有案不立、以罚代刑。一季度共建议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非法捕捞犯罪案件31件,环比去年第四季度上升82.4%。

  四是延伸检察职能,参与社会综合治理。各地检察机关充分利用检察建议助推社会治理,针对办案发现的制造、出售禁用渔具的厂商和平台,销售野生水产品餐饮场所的主管行业部门存在的管理漏洞等依法制发检察建议,推动实现“办理一案、治理一片”的效果,促进源头治理。如,贵州省遵义市汇川区检察院办案发现,辖区内非法销售禁渔工具现象较多,分别向区农业农村局、综合行政执法局发出检察建议,督促开展联合专项执法检查。

  五是加强普法宣传,推动长江“禁捕”深入民心。各地严格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要求,多形式、常态化开展长江十年禁渔宣传,不断提升社会公众对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和渔业资源的保护意识,推动形成不敢捕、不能捕、不愿捕的社会氛围。云南省检察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金沙江流域(云南段)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检察白皮书》,倡导群众积极参与长江流域生物多样性保护。

  • 相关阅读
  • 走位奇特的龙卷风如何形成?能精准预报么?

      左扭扭右晃晃 走位奇特的龙卷风能精准预报么?  央广网北京5月17日消息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超链接》报道,近日,苏州、武汉两地相继发生龙卷风灾害,造成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  5月14日19时前...

    时间:05-18
  • “落火”之后,天问一号的“另一半”去哪了?

      零距离  落火之后,天问一号的“另一半”去哪了  2021年5月15日,中国成功实现火星着陆,实现这一壮举的是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  鲜为人知的是,天问一号探测器包括环绕器和着陆巡视器两部...

    时间:05-18
  • 2020年度中国最具影响力十大纪录片揭晓

      用影像记录中国不平凡的一年   2020年度中国最具影响力十大纪录片揭晓  5月17日,由中国广播电影电视报刊协会、光明日报文艺部、中广联合会纪录片委员会、纪录中国理事会联合举办的“2020年度中国最具影响力...

    时间:05-18
  • 越来越多高质量论文在中国本土科技期刊上发表

      越来越多高质量论文在本土科技期刊上发表——   成果受关注 创新迈大步  近年来,随着“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的深入实施,科技期刊学术影响力持续提升,刊发的一流学术成果越来越多,有力促进了学术交...

    时间:05-18
  • 八项规定破除作风之弊 开启作风建设新时代

      八项规定开启作风建设新时代  2012年12月4日,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中央八项规定是党的十八大之后制定的第一部重要党内法规,也是...

    时间:05-18
  • 环保督察整改要真刀真枪

      近日,第二轮第三批8个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全面完成督察进驻工作。各督察组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深入现场,查实了一批盲目上马“两高”项目、违法采石采矿、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违规侵占湿地、违法污染排放...

    时间:05-18
  • 全国流动人口十年间增长将近70% 人口流向了哪里?

      全国流动人口3.76亿人,十年间增长了将近70%——  人口流向了哪里?(透过“七人普”看变化①)  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已于近日发布。数据蕴含着丰富的信息,反映了中国经济社会和人口发展的历史进程。除了人口总...

    时间:05-18
  •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望海楼)  自然是生命之母,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敬畏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不久前,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建...

    时间:05-18
  • 安徽、辽宁疫情会大规模扩散传播吗?零号病人在哪里?

      新闻1+1丨安徽、辽宁疫情还会大规模扩散传播吗?为何我国疫苗接种率始终不高?  5月17日0—19时,辽宁新增4例本土确诊病例。仍在新增的本土确诊病例、正在进行的流调溯源、仍需警惕的基层防疫漏洞,还有此轮疫...

    时间:05-18
  • 面对整改敷衍了事 生态环保督察批一些地方弄虚作假

      斥巨资建设施干扰采样环境 落实督察整改调门高行动少   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批一些地方弄虚作假  ● 放着入湖污水不治理、只对局部湖水水质进行简单治理的做法,对于1.45亿库容的杞麓湖来说,根本达不到有效治...

    时间:05-18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