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乡村振兴战略迈入有法可依新阶段

2021-06-01 06:07:19

来源:人民日报

  乡村振兴战略迈入有法可依新阶段

  《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6月1日起正式施行。全国人大常委会5月27日在京举行乡村振兴促进法实施座谈会。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农村部等部委有关负责同志和基层干部代表在座谈会上发言,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最高人民法院、财政部等相关单位进行了书面交流。

  充分发挥立法在乡村振兴中的保障和推动作用

  乡村振兴促进法是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指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法律保障。“乡村振兴促进法是为了保障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贯彻实施而制定的”,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主任委员陈锡文表示,立法的着力点是把党中央关于乡村振兴的重大决策部署,包括乡村振兴的任务、目标、要求和原则等转化为法律规范,确保乡村振兴的战略部署得到落实,确保各地不松懈、不变调、不走样,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地促进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促进法是我国第一部直接以‘乡村振兴’命名的法律,填补了我国乡村振兴领域的立法空白,标志着乡村振兴战略迈入有法可依、依法实施的新阶段。”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唐登杰说。

  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区是典型的“三农”大区,农村人口占1/4。党的十九大以来,衢江区立足实际、率先行动,全力打造乡村振兴先行先试区。“近年来,我们积极探索推进全域土地整治、农房和宅基地活权等改革,但改革中也存在缺乏法律依据、改革动力不足等问题,乡村振兴促进法明确坚持改革创新的原则,制定一系列扶持措施,更加坚定我们抓好乡村振兴的信心和决心,为我们基层能够系统、准确、有效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规范指南和有力的法律保障。”衢江区区长徐惠文说。

  一部确定全方位“促进”措施的综合性法律

  乡村振兴促进法是一部综合性法律,是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保驾护航的法律。法律确定的“促进”措施是全方位的,包括产业发展、人才支撑、文化繁荣、生态保护、组织建设、城乡融合等内容,既是乡村振兴的必然要求,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部法律是在现行农业法等涉农法律的基础上制定的全面促进乡村振兴的法律,不替代农业法等其他涉农法律,与其他涉农法律共同构成农业农村法律制度体系,既妥善处理了与现有涉农法律的衔接,同时也作了一些创新性规定。”陈锡文说。

  “乡村振兴促进法明确了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推进乡村振兴的职责任务,针对城乡融合发展、工作责任落实等乡村振兴的重点难点问题提出了一揽子支持举措,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破难题、开新局、聚合力提供了有力抓手。”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表示。

  作为乡村振兴促进法专章之一,“组织建设”一章充分彰显了组织振兴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据中央组织部介绍,在推动各地解决好乡村治理中“人”和“钱”问题的同时,更加注重健全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机制,完善村民自治、“四议两公开”、民主管理监督和协商、村务公开等制度机制,不断提升乡村善治水平。

  文化建设是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方面,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目标。中央宣传部表示,根据乡村振兴促进法,促进乡村振兴,必须把繁荣发展乡村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摆在重要位置。

  推进乡村振兴促进法全面有效实施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广泛宣传乡村振兴促进法,让各级干部特别是农村基层干部,以及广大农民群众充分认识这部法律的重要意义,了解法律确立的政策措施和制度,是法律有效贯彻实施的重要前提。”陈锡文表示。

  人民法庭是人民法院服务乡村振兴的前沿阵地。以乡村振兴促进法实施为契机,今年,最高人民法院把强化人民法庭建设、服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基层社会治理作为工作重点,加强人民法庭建设,系统集成智慧法院建设、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成果,最大限度减少群众诉累,畅通司法便民“最后一公里”,促进法治乡村建设,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全面准确理解落实好乡村振兴促进法的精神实质和制度要求,财政部表示,将积极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坚持把农业农村作为财政支出的优先保障领域,更大力度向“三农”倾斜,着力构建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保障。

  为推进乡村振兴促进法全面有效实施,贵州省人大常委会突出地方立法特色,瞄准贵州省12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通过“小切口”立法解决产业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等问题,依法推进特色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让农民更多参与产业发展和分享增值收益,以产业振兴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本报记者 张天培

  • 相关阅读
  • 教育部:学校不得聘用因虐待学生等被开除和解聘的人员

      教育部6月1日发布的《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强调,对学生欺凌、性侵害、性骚扰行为“零容忍”,学校不得聘用因虐待学生等被开除或者解聘的人员。据悉,该规定将于今年9月1日起实施。(记者余俊杰)  ...

    时间:06-01
  • 上海:“科学筑坝+接种疫苗”为城市构筑更强免疫屏障

      ■本报记者 唐闻佳  上海持续有序推进新冠肺炎疫苗接种工作。连日来,接种剂次上升明显。据统计,截至5月31日,全市累计接种超过2600万剂。  从外部环境看,新冠肺炎疫情依旧呈“散发、簇状”态势。上海认真...

    时间:06-01
  • 迎“六一”,北京冬奥组委举办丰富活动传递冬奥知识

      新华社北京6月1日电 北京冬奥组委新闻宣传部日前举办了“迎六一”系列活动,以“传递冬奥知识,相约2022北京”为主题,通过教育资源展示、实践体验、文化活动等多种形式,传播奥林匹克知识,推广普及冰雪运动项目...

    时间:06-01
  • 【网络媒体革命老区行】探访百团大战主战场山西阳泉 近2000场战斗曾在此打响

      中新网阳泉6月1日电 题:探访百团大战主战场山西阳泉 近2000场战斗曾在此打响  作者 范丽芳 屈丽霞 李昊  松涛阵阵,庄严肃穆。高山巍巍,浩气长存。  位于山西省阳泉市西南部的狮脑山主峰,81年前,曾是震...

    时间:06-01
  • 教育部:加强校园安全工作 将在全国范围开展督导检查

      中新网6月1日电 针对“如何加强校园安全工作”一事,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朱东斌今日表示,最近教育部正在会同公安部起草专门通知,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安全工作的督导检查,很快会印发。  在今日教育部举行...

    时间:06-01
  • 山西、河南省委主要负责同志职务调整

      日前,中共中央决定:楼阳生同志任河南省委委员、常委、书记,不再担任山西省委书记、常委、委员职务;林武同志任山西省委书记;王国生同志不再担任河南省委书记、常委、委员职务。 ​​​&#8203...

    时间:06-01
  • 教育部:学校和教师不得公开学生考试成绩排名

      教育部6月1日召开新闻发布会。会上发布的《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指出,为保护学生隐私和自尊心,减少攀比、避免歧视,缓解应试压力,禁止学校、教师公开学生的考试成绩和排名,但是要求学校采取措施,便利家长...

    时间:06-01
  • 常香玉:戏比天大 忠心报国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数风流人物 丨常香玉:戏比天大 忠心报国  新华社郑州6月1日电 题:常香玉:戏比天大 忠心报国  新华社记者史林静  在河南省巩义市河洛镇南河渡村常香玉故居,一架名为“香玉剧社号...

    时间:06-01
  • 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跨省通办”综合窗口上线

      新华社上海6月1日电(胡洁菲、周念坤)“一张身份证、五分钟的等待时间,就办成功了……”日前,老家在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长期在上海市青浦区工作的庞云华,成功在青浦区行政服务中心异地提取了自己在吴江的房子...

    时间:06-01
  • 教育部:加强未成年学生保护,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中新网6月1日电 教育部今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并介绍加强未成年人学校保护工作举措。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在发布的文件材料中指出,要加强未成年学生保护,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教育部基...

    时间:06-01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