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群“星”璀璨送“风云”——西昌航天人护风云四号02星入轨特写

2021-06-03 14:49:27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西昌6月3日电 题:群“星”璀璨送“风云”——西昌航天人护风云四号02星入轨特写

  作者 黄国畅 何玲 朱晓龙 何东益

  6月3日凌晨,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风云四号02星发射升空。当庆贺任务成功的“大红屏”亮起,西昌航天人再次用成功献礼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时针回拨,漆黑的夜幕下,巨大的探照灯将火箭照射得格外清晰。发射场地面设备系统的徐东升火速从90多米高的塔架上撤离下来。很快,他精心守护的塔架就将作为“风云”出征太空的天梯,接受任务实战的检验。

  作为这一轮西昌发射场塔架全面改造的主要技术负责,技术部地面设备团队从去年6月开始,就几乎没离开过发射场。过程中,他们瞄准任务间隙,对发射场塔架系统进行了2轮集中改造,更换了多个大型设备。

  “哪怕一条线缆、一颗螺钉,都是影响任务成败的大事。”徐东升说,直到火箭飞离,他悬着的心才算放下。

  同样,严慎细实的特点也体现在计量室工程师刘宪秋的工作中。开机、接线、调频……偌大的计量检定间内,只见她端坐在设备前,全神贯注监视判断着仪器的状态,细致专注的眼睛一如8年前她刚刚调入计量岗位一样。

  “计量是任务成功的基础和前提,责任重大却枯燥繁琐。发射场上成千上万的仪器仪表、庞大纷繁的设备设施、错综复杂的电磁环境都事关火箭发射的成败。”刘宪秋说,他们完成一次任务的计量工作,就要检定仪器仪表近万个;完成一次标准合格的检定,就要操作设置上千次。

6月3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三乙火箭送风云四号02星入太空。图为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供图

  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技术部计量团队圆满完成了集中鉴定、设备溯源等重要工作,确保了每块仪表、每台设备的正常工作,为“风云”腾飞贡献了一份力量。

  发射当日,雷达岗位操作手孟宴玮和每次执行任务一样,提前4个小时来到机房,翻开厚厚的记录本,逐项查看设备状态,针对任务执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开展预案复习。在火箭升空后,他和同事们便要在这里通过精密的雷达设备观察显示屏上的各种数值和坐标变化,记录火箭的速度和轨迹,并将整合的数据发回中心站。

  在距离孟宴玮所在点号不远的袁家山上,任职于雷达监控岗位的“航天女将”隋婷婷一刻不停,直到负责的弧段圆满结束才松了口气。来到山头3年,隋婷婷积极投身于QC项目,致力于用发明创造来提高本岗位的工作效率。她说:“组织安排我到这个岗位就是信任我,我就要把这片天扛起来!”

  紧盯屏幕,指控中心图像通信岗位负责人李鹏正在处理风云卫星发射的实时图像信息。一间操作机房、两台零部件机械柜、十余台图像显示器、上百根电线电缆,就是他的工作岗位。从最初一无所知的技术菜鸟到如今的图像通信专业大拿,十二年来,他用努力和汗水做到了数百项数值、参数牢记于心。

  曾经亲手护送“风云”上天的他,对“风云”有着特殊的感情。2016年12月11日,我国第二代静止气象卫星——风云四号A星成功从中心发射升空,李鹏也在中心执行相关任务。“当我看见显示屏上花花绿绿的参数时,真的‘压力山大’。但转念一想,自己的工作能为航天专家们正确判断提供辅助依据,能为建设航天强国、气象强国出一份力,就觉得这些努力都值了!”回顾工作历程,李鹏如是说。

  当火箭腾飞,“风云”寰宇,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的每一次火箭升空都牵动着世界的目光。在耀眼的烈焰和成功的喜悦背后,是坚守在这荒山沟里的航天人。他们,像点点繁星,坚守在岗位上发光发热,用追梦奋斗照亮了中华民族探索浩瀚宇宙的漫漫征途……(完)

  • 相关阅读
  • 中共一大纪念馆正式开馆!有哪些文物展出?背后有哪些故事?

      作者:许婧 李秋莹  一百年前,兴业路(1943年前称望志路)76号曾是中共一大代表李汉俊的家,1921年7月23日晚,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这里正式召开,肩负改变中国命运的中国共产党宣告诞生。  百年后...

    时间:06-03
  • 江苏公布首批100个红色地名传承红色文化

      中新网南京6月3日电 (唐凡 徐珊珊)3日,江苏省民政厅、省委党史工作办公室、省文化和旅游厅、省退役军人事务厅、省地方志办公室联合发布江苏省首批100个红色地名,弘扬红色文化。  100个红色地名中,按类别分:...

    时间:06-03
  • 美方计划修改与中国军方有关联企业的投资禁令 中方回应

      中新社北京6月3日电 (李京泽)针对美国总统拜登计划修订美国对与中国军方有关联的企业的投资禁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3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中方将采取必要措施,坚决维护中国企业的正当合法权益,坚决支持...

    时间:06-03
  • 超7亿剂次!这就是疫苗接种的“中国速度”

      新华全媒+|超7亿剂次!这就是疫苗接种的“中国速度”  新华社北京6月3日电(记者陈席元、徐鹏航)全国新冠疫苗接种超7亿剂次。国家卫健委3日通报,截至2021年6月2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

    时间:06-03
  • 李克强对全国就业创业工作暨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作出重要批示

    李克强对全国就业创业工作暨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作出重要批示强调提供更多市场化就业创业机会 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努力完成全年就业目标任务孙春兰胡春华出席会议并讲话  全国就业创业...

    时间:06-03
  • “从石库门到宝塔山”上海延安两地主题作品展在上海开幕

      中新网上海6月3日电 (王子涛)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由上海中外文化艺术交流协会、上海久事美术馆、延安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的“从石库门到宝塔山——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上海延安两地主题作品展...

    时间:06-03
  • 血与火:新中国是这样炼成的|第3集《安源大罢工》

      1922年9月,江西安源煤矿和株(洲)萍(乡)铁路工人在毛泽东、刘少奇、李立三等领导下举行大罢工。这次罢工的胜利使工人深切认识到团结奋斗的重要,极大地提高了工人的阶级觉悟和组织性。...

    时间:06-03
  • 最高检“大运河专案”取得阶段性成效 办理案件将“回头看”

      中新网扬州6月3日电 (记者 张素)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为攻略齐国、争霸中原,在广陵筑邗城、掘深沟。他大概不会想到,千百年后,一脉清波成为沿岸人民的致富河、幸福河。  然而在大运河的发展过程中,部分地区...

    时间:06-03
  • 以青春之我 耀信仰之光:信物会说话

      101年前的一个老式线装本,记录了革命烈士俞秀松跟工人同吃同住同劳动、组织工会、宣传社会主义的前后经过,还记录了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的成立过程,以及陈望道托俞秀松把译好的《共产党宣言》送给陈独秀的历...

    时间:06-03
  • 《今日影评·电影党课》播出 以光影见证党史精神

      中新网北京6月3日电 (记者 高凯)今年首档电视播出的电影党课类节目,《今日影评·电影党课》目前正在电影频道播出,在已经播出的两集节目中,著名表演艺术家谢芳和演员佟瑞欣分别以自己曾经的光影形象带领观众回...

    时间:06-03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