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黄冈6月10日电(任思雨 武一力 李季)“在巍巍大别山下,坐落着一条400年历史的长胜街,它是湖北省红安县七里坪镇的一条古街,有着厚重的历史……”
站在长胜街的起点,一位身着红军服的小讲解员正在为游客们讲解,她是红安县列宁小学五年级六班的学生,同时也是长胜街的一名“小小讲解员”。
近日,记者跟随“在这里读懂初心使命——网络媒体革命老区行”网络主题活动走进湖北省黄冈市红安县七里坪镇长胜街,寻访这里的红色印记。
红安县七里坪镇长胜街。中新网任思雨 摄。每逢节假日,长胜街就会出现这样一群“小小讲解员”,而这也是列宁小学的一项传统。小讲解员们自愿报名加入学校开设的讲解班,经过培训之后展开实践。为方便孩子们记忆,学校还专门对导游词进行了改编。
也许有人会疑惑,这里为什么会有一座“列宁小学”?
那就不得不提红安县七里坪镇的红色历史。
湖北红安坐落于大别山南麓、鄂豫两省交界处,这里被称为“中国第一将军县”,更是一座英雄辈出的红色土地。
“小小黄安,人人好汉,铜锣一响,四十八万,男将打仗,女将送饭。”这首响遍红安的民谣,唱的正是英雄儿女们参加革命的热情。
1927年11月,在中国共产党“八七会议”精神的指引和中共湖北省委的领导下,黄安、麻城3万余名农民自卫军和义勇军在七里坪誓师,经过激烈的战斗,攻克了黄安县城,打响了鄂豫皖地区武装反抗国民党右派的第一枪。黄安县也因其特殊的历史地位更名为红安县。
作为“黄麻起义”的策源地,七里坪镇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中心,也是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诞生地、红二十五军重建地、红二十八军整编地。
长胜街上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指挥部”旧址。中新网任思雨 摄。1930年初,鄂豫边特委和苏维埃政府为表彰七里坪地区的人民为革命所作的贡献,决定以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宁的名字将七里坪命名为“列宁市”,将长胜街命名为“杨殷街”,这条老街就此诞生了一座以列宁命名的城市。
为解决国民党经济封锁下的根据地军民生活资源必需供应问题,苏维埃政府在此设立了一系列机构。如今走在这条600米长的长胜街上,游客们处处可见保留多年的红色印记:七里坪工会、列宁市苏维埃合作饭堂、鄂豫皖苏维埃银行、列宁市经济公社、红军中西药局……还有被誉为“中国第一革命法庭”的七里坪革命法庭。
长胜街上的“列宁经济公社”旧址。中新网任思雨 摄。与此同时,这里还诞生了一座“列宁小学”。1925年,在董必武的指导下,中共黄安特别支部成员王文煜等将黄安县第二高等国民小学改为平民学校,以办学为名,秘密开展革命活动。1930年2月,黄安县苏维埃政府将该校改名为“列宁小学”。
“八月桂花遍地开,鲜红的旗帜竖呀竖起来,张灯又结彩呀,张灯又结彩呀,光辉灿烂出现新世界……”在长胜街一旁的列宁小学旧址,周维带着小小讲解员和游客们一起唱起革命老歌《八月桂花遍地开》。
周维带着小讲解员们合唱《八月桂花遍地开》。中新网任思雨 摄。“曾经的我也是一名小小讲解员。”看着身边的小讲解员们,周维笑着小声说了一句。
当年在列宁小学上学,周维也曾是“小小讲解员”的一员,在这条老街上讲解了三年左右的时间,而现在,她的身份是红安县七里坪镇的红色宣传员。
“以前是学校的小小讲解员,现在是红安七里坪的红色宣传员,只不过身份转换,但其实做的事情是一样的。”
导游专业毕业后,周维选择了离家近的红安县上班,刚上班的第三天,她接待了一位老人,当时还不熟悉讲词的她把当年“小小讲解员”的记忆翻出来,尽管经验不足,但老人听得很高兴,这也让周维突然有了一种不一样的感觉。“讲解这个工作不光是用嘴巴说话,它还是很有意义的,也很影响别人。”
她印象最深刻的,还有一次接待90多岁的新四军老战士,在红安县七里坪镇,红二十八军曾在这里改编为新四军第四支队,老人特意在自己生日这天前来“寻根”,这让周维感慨万千。
来源:受访者供图。如果从2008年实习开始算起,周维已经在这里讲解了十几年,中间没有换过工作,但她并不觉得倦怠。“虽然我们讲的是一样的内容,但每次面对的观众不一样,问的问题也不一样。有时候游客问的问题我们也要学习,也有一些将军后代来讲自己父辈的故事,所以对我来说,每次讲解都是一次学习。”
周维个性开朗大大咧咧,但她坦言,每次讲解都有讲到激动到想落泪的时候:“革命历史的故事,每次讲的感觉是不一样的,刚才跟你们讲张南一烈士的故事,我那个眼泪就在眼眶里打转。”
近年来,随着红色旅游越来越热,周维的工作也愈发忙了起来,长胜街平均每次讲解45分钟,她最忙的时候要从早上八点半讲到下午四点半,一天甚至能讲10次左右。
可提起讲解这份工作,她依然激情满满。“有时候在朋友圈发一些宣传红安的内容,下面有很多人说:‘我知道这个地方!’这时候我就非常高兴。”
百年风雨沧桑,这条老街依然保留着当年的印记,但那些振奋人心的历史故事,仍会通过小小少年之间传递下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