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窑洞中的抗战工业奇迹:申新纱厂内迁的家国情怀

2021-06-12 13:56:23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宝鸡6月12日电 题:窑洞中的抗战工业奇迹:申新纱厂内迁的家国情怀

  作者 李晗雪

  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无数工厂在炮火中或毁于一旦,或无法继续生产。然而在宝鸡,却诞生了一处使用面积达4800多平方米、总长度达3.5华里的24孔窑洞车间,在日军空袭下继续产出一卷又一卷棉纱供应前线。这,就是民族企业荣氏申新纱厂内迁陕西宝鸡后的新厂。

6月10日在陕西宝鸡拍摄的长乐塬抗战工业遗址窑洞车间内的泉水井。 田雨昊 摄

  如今,往昔的申新窑洞工厂已被改造为“长乐塬抗战工业遗址”。近日,长乐塬抗战工业遗址管委会办公室主任王敏在由中央统战部组织的“百年路·同心筑”主题采访中,与媒体一同回顾了这段民族企业内迁的惊心历史。

6月10日游客在陕西宝鸡长乐塬抗战工业遗址窑洞车间内参观。 田雨昊 摄

  申新窑洞工厂的历史,要追溯到创办于1921年的申新纺织公司汉口第四纺织厂。该厂是中国著名的民族企业家荣德生、荣宗敬荣氏兄弟家族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总经理李国伟是荣德生的长婿。1938年前后,在日军袭击下,上海、武汉等地许多民族工业不得不开始向内地迁徙、以图自救,史称“迁厂运动”。申新第四纺织厂的迁徙,也在这一洪流之中。

6月10日在陕西宝鸡拍摄的长乐塬抗战工业遗址窑洞车间的平面图。 田雨昊 摄

  当时,申新纱厂向何处去,其实有不同的选项。纱厂还处在暂时的战时繁荣中,而内迁路途遥远,战乱之中难免蒙受损失。因此,一种意见是将工厂“出租”给外国商人,以求庇护。但李国伟坚决执行了迁厂决定。

6月10日游客在陕西宝鸡长乐塬抗战工业遗址窑洞车间内参观。 田雨昊 摄

  据说,拆卸机器准备运输的过程,就是在敌机空袭下进行的。工人见敌机来,躲一躲,然后继续拆,拆完马上扛走。一些工人就在拆卸之中被炸死。内迁水路上,运货船只也曾遭日本飞机轰炸,有幸最终有2万纱锭、400台织布机和一套发电机组成功迁到宝鸡。而损失的数量,与此相当。

6月10日在陕西宝鸡拍摄的长乐塬抗战工业遗址窑洞车间展出的捻线机。 田雨昊 摄

  彼时的宝鸡,几乎没有近代工业,机件物资、建筑材料、动力资源等都很匮乏。在宝鸡重新建厂,困难不亚于荣氏兄弟最初的白手创业。

  结合当地地理条件,纱厂决定将车间建在地下窑洞中,以躲避轰炸。在李国伟的主持下,来自南方的申新工人开始挖掘窑洞。一有轰炸,工人和厂领导共同抵御;敌机一走,全厂上下一齐扑火、抢救物资。

6月10日在陕西宝鸡拍摄的长乐塬抗战工业遗址外景。 田雨昊 摄

  “环视西北半壁,纱厂寥寥无几,无论前方将士,无论后方民众,均有赖吾等接济。所以我们应快速完成建厂任务,努力增加生产。”据王敏说,李国伟曾这样动员纱厂工人:“在这紧急时刻,多增加一分生产就是多增加一分国力。”

  经历数次轰炸,这座迷宫般的地下工厂悄然完工。1939年,申新纱厂的纱锭重新开动起来。源源不断的棉纱、布匹生产出来,又被做成军装、军毯向前线输送。

6月10日在陕西宝鸡拍摄的长乐塬抗战工业遗址窑洞车间展出的机器设备。 田雨昊 摄

  今日若来此地参观,仍可从一排排纵横相连、狭长清凉的窑洞中,想见当年机器排布、工人紧张做工的场面。站在窑洞的通风口下,仿佛能感受当年工人从地底探望天空的希望。

6月10日在陕西宝鸡拍摄的长乐塬抗战工业遗址窑洞车间展出的艺术装置。 田雨昊 摄

  在以申新纱厂为代表的内迁企业带动下,1941年,宝鸡从一个没有近代工业的农业小县城发展成一个拥有200多家企业的工业城市,形成了以荣氏申新公司为代表的“秦宝十里铺工业区”。茅盾当时见此繁荣景象,写下《“战时景气”的宠儿——宝鸡》。

6月10日在陕西宝鸡拍摄的长乐塬抗战工业遗址一角。 田雨昊 摄

  王敏谈道,在长乐塬抗战工业遗址建设过程中,李国伟的孙子曾来此参观。他谈起自己的奶奶、李国伟的妻子荣慕蕴说,奶奶是荣家的大小姐,荣家在租界有住宅。但战乱之中,荣慕蕴却选择来到宝鸡这样一个农业县城,在这里待了6年,坚持抗战救国。

6月10日在陕西宝鸡拍摄的长乐塬抗战工业遗址一角。 田雨昊 摄

  “正所谓企业营销无国界,企业家有祖国。我想,这片窑洞工厂,就是最能体现他们家国情怀、实业救国的地方之一。”王敏说。(完)

  • 相关阅读
  • 台盟盟员、革命烈士林正亨:中国定是共产党领导的人民的天下

      (中共百年华诞·同行)台盟盟员、革命烈士林正亨:中国定是共产党领导的人民的天下  中新社北京6月13日电 题:台盟盟员、革命烈士林正亨:中国定是共产党领导的人民的天下  作者 刘舒凌 周晓航 杨程晨  北京...

    时间:06-13
  • 广州市3轮核酸检测累计检测3602.3万例

      在广州新闻办今天(6月13日)召开的广州市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记者获悉,5月21日至6月12日21时,全市累计核酸检测3602.3万例,发现阳性感染者43例,集中在重点区域、重点人群。  第一轮是5月26日至6月8日,在...

    时间:06-13
  • 人类历史上,没有哪个国家人民的生活发生如此巨大变化

      新华社罗马6月13日电 全球连线:人类历史上,没有哪个国家人民的生活发生如此巨大变化——访意大利前总理达莱马  新华社记者李洁  意大利前总理、欧洲意大利人基金会主席达莱马日前在罗马接受中国媒体联合采...

    时间:06-13
  • “风雨同舟 肝胆相照”——马有礼追忆父亲马万祺与中国共产党的深厚情谊

      (中共百年华诞)“风雨同舟 肝胆相照”——马有礼追忆父亲马万祺与中国共产党的深厚情谊  中新社澳门6月13日电 题:“风雨同舟 肝胆相照”——马有礼追忆父亲马万祺与中国共产党的深厚情谊  中新社记者 龙土有...

    时间:06-13
  • 鱼鸟共生、山青湖晏,青海向总书记“交卷”

      青海湖北,祁连山南,海北藏族自治州镶嵌其间。  青海湖畔,六七月份恰是最美时节,沙鸥翔集、裸鲤溯流。  6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到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考察调研。他首先来到青海湖仙女湾,听取青海省加强祁...

    时间:06-13
  • “典”亮百年|自知者英,自胜者雄

      编者按:胸怀千秋伟业,恰是百年风华。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牢记初心和使命,带领中国人民历经艰难险阻,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深刻改变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

    时间:06-13
  • 幸福格桑花——总书记考察果洛藏贡麻村纪实

      时政微纪录丨幸福格桑花——总书记考察果洛藏贡麻村纪实格桑花 幸福花寄托着藏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五年间 习近平总书记两次青海考察从班彦村到果洛藏贡麻村眼里看着的依然是老百姓的民生心中装着的依旧是乡亲...

    时间:06-13
  • 大党小事|刑场上的婚礼

      1927年12月,震撼中外的广州武装起义爆发,却终因力量悬殊寡不敌众而失败。周文雍率领部分起义武装突围后,又于次年1月和陈铁军一同回到广州重建党的机关,开展革命工作。但由于叛徒出卖,二人双双被敌人逮捕,遭...

    时间:06-13
  • 从“木材生产”到“生态建设”:亚洲象研究中心背后机构的“转身”史

      中新网昆明6月13日电 题:从“木材生产”到“生态建设”:亚洲象研究中心身后机构的“转身”史  作者 缪超  中国一群北迁亚洲象近日引起社会高度关注。12日,中新社记者就亚洲象北迁事件采访中国国家林业和草...

    时间:06-13
  • 中国驻哈萨克斯坦大使张霄出席庆祝建党100周年圆桌会议

      中新网努尔苏丹6月13日电 (记者 张硕)当地时间11日,中国驻哈萨克斯坦大使张霄出席由中国驻哈使馆和哈《实业报》联合举办的“历史奇迹——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圆桌会议。  张霄在致辞中表示,中国共产...

    时间:06-13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