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他们即将上太空啦!天上三个月将如何工作和生活?

2021-06-16 23:47:32

来源:新华网

  他们即将上太空啦!天上三个月将如何工作和生活?

  新华社甘肃酒泉6月16日电 题:他们即将上太空啦!天上三个月将如何工作和生活?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

  根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发布的消息,6月17日9时22分,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将乘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前往空间站天和核心舱。按计划,他们将在天上驻留约三个月。

  此次发射有哪些看点?航天员在天上将如何生活?

  驻留约三个月,聂海胜将三上太空

  经空间站阶段飞行任务总指挥部研究决定,此次飞行乘组由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和汤洪波三人组成,聂海胜担任指令长,备份航天员为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

  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航天员,聂海胜此前曾参加过神舟六号、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刘伯明参加过神舟七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汤洪波是首次飞行。

  按计划,神舟十二号飞船入轨后,将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对接于天和核心舱的前向端口,与天和核心舱、天舟二号货运飞船形成组合体。航天员进驻核心舱,执行天地同步作息制度进行工作生活。驻留约三个月后,搭乘飞船返回舱返回东风着陆场。

  训练均超6000学时,航天员主要肩负四大任务

  根据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总体安排,三名航天员在轨期间将主要完成四个方面的工作,计划开展两次出舱活动及舱外作业。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助理季启明介绍,这四项主要任务包括:

  ——开展核心舱组合体的日常管理。包括天和核心舱在轨测试、再生生保系统验证、机械臂测试与操作训练,以及物资与废弃物管理等。

  ——开展出舱活动及舱外作业。包括舱外服在轨转移、组装、测试,进行两次出舱活动,开展舱外工具箱的组装、全景摄像机抬升和扩展泵组的安装等工作。

  ——开展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进行空间应用任务实验设备的组装和测试,按程序开展空间应用、航天医学领域等实(试)验,以及有关科普教育活动。

  ——进行航天员自身的健康管理。按计划开展日常的生活照料、身体锻炼,定期监测、维持与评估自身健康状态。

  此次载人飞行,距离中国上一次载人飞行已经过去了近5年时间。5年来,根据空间站阶段任务特点要求,有关方面开展了航天员乘组选拔和针对性训练工作。

  据介绍,此次任务航天员乘组选拔按照“新老搭配,以老带新”的方式,结合航天员飞行经历、相互协同能力等方面,选拔出飞行乘组和备份航天员。周密制定了航天员训练方案和计划,扎实开展了地面训练和任务准备,每名航天员训练均超过了6000学时。特别是针对空间站技术、出舱活动、机械臂操控、心理以及在轨工作生活开展了重点训练。

  太空生活:睡觉自由、WiFi覆盖、“包裹式淋浴间”……

  于2011年成功发射的天宫一号,发射重量8吨左右,提供给航天员的舱内活动空间为15立方米,可以满足3名航天员同时在轨工作和生活的需要。这相对于神舟七号7立方米的舱内活动空间有了较大提升,但是依然比较局促。

  为了提高航天员太空生活的“舒适度”,2021年我国开始建造空间站时,设计师们为航天员预留了相对充裕的生活环境,舱内活动空间从天宫一号的15立方米提升到了整站110立方米。

  同时,中国空间站本着“人性化”的设计理念,分别设置了生活区和工作区。生活区内有独立的睡眠区、卫生区、锻炼区,还配有太空厨房及就餐区。在设计上最大程度考虑到私密性和便利性,极大地提高了航天员的太空生活质量。

  此外,航天员还能实现“睡觉自由”。虽然他们还得把自己“装进睡袋”,但已经实现了从“站睡”到“躺平”,独立的睡眠区能够让航天员更放松,享受相对高质量的睡眠,让他们的太空工作和生活更加“元气满满”。

  在太空,航天员虽然不能享受和地球上一样的淋浴和泡澡,但每个人都能够在一个“包裹式淋浴间”里,手持喷枪把自己擦拭干净。

  除此之外,随着10多年来我国无线通信和物联网技术的不断飞跃,设计师们在之前的总体设计方案上不断升级,采用全新的信息技术,让中国空间站有了“移动WiFi”,并创造了一个智能家居生活空间。

  在中国空间站里,设计师们给每一个航天员准备了一个手持终端,航天员可以根据个人需求通过App调节舱内照明环境,睡眠模式、工作模式、运动模式……不同的舱内灯光,能够调节航天员的情绪,避免长时间处于单调的环境所带来的不适。

  在以往的载人航天活动中,天地通话是“传统项目”。在空间站里,设计师们会给航天员预留一条私密语音通道,航天员可以在这里和家人打电话、拉家常,分享在太空生活的心情和感悟,以解离家数月的思乡之情。

  地面强力支持:还有个一模一样的“空间站”

  空间站建造和运营的每分每秒,都有地面工作人员密切关注。不仅如此,地面还有一个和天上一模一样的“空间站”,就是为了确保在遇到突发情况时,地面人员能够根据模拟空间站的实际情况,给太空中的航天员提供强有力的地面支持。

  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空间站系统研制团队中,有一支队伍专门负责为航天员提供生命保障,打造一个安全舒适的太空工作居住环境。

  为了营造一个航天员宜居的环境,设计师们需要在地面上想象舱内的生活和工作,反复模拟进行设计,并编写操作指南,图文并茂地介绍给航天员。设计师们说,团队成员很大一部分工作内容就是与航天员沟通,不断优化细节。(记者胡喆、黄明、张泉、黎云、张汨汨)

  • 相关阅读
  • 31省份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94515.0万剂次

      中新网6月17日电 据国家卫健委网站消息,截至2021年6月16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94515.0万剂次。...

    时间:06-17
  • 广西防城港国际医学开放试验区搭建上合与东盟卫生合作平台

      中新网南宁6月17日电(记者 杨陈)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新闻办17日举行新闻发布会通报,已启动建设两年的广西防城港国际医学开放试验区收获早期成效,近期再迎15条政策措施“超级大礼包”,搭建起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

    时间:06-17
  • “港航巴士”合肥直达上海外贸定制航线开通

      中新网合肥6月17日电 (韩苏原)17日上午8点58分,随着“锦航019”满载50余箱太阳能电池组件货物缓缓驶离合肥港,标志着“港航巴士”合肥直达上海外贸定制航线正式开通运营。  今年上半年,受国际疫情持续影响,...

    时间:06-17
  • 中国内地第三条公路海底隧道在厦试通车

      中新网厦门6月17日电 (杨伏山 杨雨嫣)中国内地第三条公路海底隧道——厦门海沧隧道,17日11时试通车。厦门从此行将正式进入“四桥两隧”时代,助力跨岛发展书写新篇章。  由厦门路桥集团代建的这一隧道项目,也...

    时间:06-17
  • 谎言遮盖不了新疆保障人权的努力和成果

      本报乌鲁木齐6月16日讯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郑卓报道:一段时间以来,美西方反华势力和敌对势力不断在中国新疆问题上做文章,杜撰传播“新疆存在种族灭绝”“设立集中营”“设立寄宿制学校实施大规模拘禁”等谬论...

    时间:06-17
  • 参宿四为何“大变暗”?最新研究称由尘埃团和冷斑导致

      中新网北京6月17日电 (记者 孙自法)距离地球第二近的红超巨星1年多前发生“大变暗事件”(Great Dimming),引发天文学界广泛关注及其原因的大量推测。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最新发表一篇天文学研究论文称,参宿...

    时间:06-17
  • 梅建平:未来15年是网络技术演进变革的重要窗口期

      中新网南京6月17日电 (记者 朱晓颖)科学技术部高新司副司长梅建平17日在南京表示,初步可以判断未来的15年,是网络技术演进变革的重要窗口期和黄金期。使用了半个多世纪的网络技术,有望实现网络技术体制、网络性...

    时间:06-17
  • 天和核心舱长啥样?有何本领?记者带你近距离探访“地面空间站”

      目前,中国空间站首个舱段——天和核心舱已经在轨运行了一个多月,半个多月前,完成了与天舟二号货运飞船的交会对接。现在,核心舱即将迎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  作为空间站组合体控制和管理主份舱段,核心舱...

    时间:06-17
  • “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 江苏省50.2万名党员符合条件

      “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 江苏省50.2万名党员符合条件  “无比激动、无比兴奋!党培养了我,还给我这样的荣光。我要以此为动力,牢记初心、砥砺前行。”6月10日,接过“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74岁老党员袁根娣...

    时间:06-17
  • 中国驻巴拿马大使馆举办视频会议纪念两国建交四周年

      新华社巴拿马城6月16日电(记者苏津)中国驻巴拿马大使馆日前举办“后疫情时期中巴合作展望”视频会议,纪念中国与巴拿马建交四周年,与会两国嘉宾和代表认为中巴两国关系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中国驻巴拿马大使魏...

    时间:06-17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