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最强双十二”联手送3名航天员上空间站

2021-06-17 09:26:30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酒泉6月17日电(记者 郭超凯)北京时间6月17日9时22分,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托举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拖曳着红色尾焰升空。“最强双十二”联手,将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这是中国空间站在轨建造阶段首次载人飞行任务,空间站建造任务再次向前迈出一大步。

  集齐天地往返“技能点”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是中国空间站任务阶段第一艘载人飞船,也是迄今为止中国研制的标准最高、各方面指标要求最严格的载人航天器。

  按照预定计划,神舟十二号飞船将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的模式,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前向对接口对接形成组合体,3名航天员将在太空驻留约90天后返回地面。

  “神舟十二号是迄今为止功能最完整、最完全的飞船,形象点来说,它已经完全实现载人航天工程立项之初载人飞船的研制目标。”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总体设计部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系统总体副主任设计师高旭如是说。从进入发射场那一刻,他便期待着发射那天到来。

  高旭介绍,神舟十二号飞船由轨道舱、返回舱和推进舱构成,全船共有14个分系统,是航天员实现天地往返的“生命之舟”。轨道舱配备了航天员在轨生活支持设备、交会对接敏感器等关键设备,为自主快速交会对接做好充分准备;返回舱是飞船发射和返回过程中航天员所乘坐的舱段,是飞船的“大脑”;推进舱则装配推进系统、电源等设备,为飞船提供动力,并在飞行过程中进行姿态轨道的控制。

  事实上,神舟载人飞船的跨越式发展并非一步达成,自1992年9月21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发展战略立项以来,神舟载人飞船通过一次又一次验证,一发又一发的成功不断积累经验和技术。

  神舟一号到神舟四号实现了天地往返的无人验证,神舟五号搭载航天员杨利伟实现载人天地往返,神舟六号实现多人多天天地往返活动,神舟七号实现航天员出舱活动,神舟八号到神舟十号突破了无人交会对接和有人交会对接,神舟十一号实现了航天员的中期驻留。

  时至今日,神舟十二号飞船成功发射,奠定了空间站建造任务载人飞船天地往返的良好开端。至此,神舟十二号集齐了全任务全模式天地往返所需要的全部“技能点”。

  创下五个“中国首次”

  在这项举世瞩目的任务中,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刷新了中国载人航天技术的新高度,完成五项“中国首次”,即首次实现与天和核心舱的载人自主快速对接,首次实施绕飞与空间站进行径向交会,首次具备从不同高度轨道返回东风着陆场的能力,首次实现载人飞船长期在轨停靠,首次具备天地结合多重保证的应急救援能力。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将首次实施载人自主快速对接,在空间站不断调整姿态的配合下,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最快能实现发射后6.5小时与空间站对接。此外,神舟十二号飞船将首次实现载人飞船长期在轨停靠,飞船将在轨停靠3个月。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专家介绍,在神舟十二号之前,神舟载人飞船都从固定的轨道返回地球,空间站任务中空间站为了节省推进剂的消耗,轨道位置会随着不同时间节点而进行相应的调整,为满足长期停靠的要求。神舟团队为此对返回轨道重新进行适应性设计,使载人飞船返回高度从固定值调整为相对范围,并改进返回的算法,提高载人飞船返回适应性和可靠性,让神舟飞船首次具备从不同高度轨道返回东风着陆场的能力。

  “载人航天,人命关天”始终是神舟团队心中的信条。为了保证天上、地上都具有保护航天员生命、在紧急条件下接回航天员的能力,神舟团队开创了天地结合的应急救援任务模式,即携带两艘飞船进场,由一艘飞船作为发射飞船的备份,作为遇到突发情况时航天员的生命救援之舟。神舟队伍采用“滚动待命”策略,在前一发载人飞船发射时,后一发载人飞船在发射场待命,并具备8.5天应急发射能力以实现太空救援的能力,全力保障航天员的生命安全。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回顾:

  1992年9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批准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发展战略以来,中国神舟一号、二号、三号、四号相继发射成功,通过实验四次无人飞行任务,为后续载人飞行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

  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搭载航天员杨利伟升空,环绕地球飞行14圈后安全返回地面,中国由此成为继俄罗斯和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

  2005年10月12日,神舟六号载人飞船搭载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上天,在轨完成了多项操作,首次实现了真正有人参与的空间飞行试验,多人多天成功巡天,圆满实现了工程第一步任务目标。

  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号飞船搭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三名航天员进入太空。航天英雄翟志刚从轨道舱进入太空,迈出了中国人漫步太空的第一步。

  2011年11月1日,神舟八号飞船成功实施了首次无人交会对接,实现了中国空间技术发展的重大跨越,是中国人民在攀登世界科技高峰征程上取得的又一新的胜利。

  2012年6月16日,神舟九号载人飞船再次与天宫一号对接,先后通过自动控制、手动控制两次对接成功,航天员景海鹏、刘旺以及中国首飞女航天员刘洋入驻天宫一号,突破了手控交会对接技术。

  2013年6月11日,神舟十号飞船进行了第二次载人交会对接飞行,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和王亚平在成功完成交会对接后进入了天宫一号。

  2016年10月17日,神舟十一号飞船与天宫二号对接形成组合体,景海鹏和陈冬执行30天组合体驻留任务,考核了中期驻留支持能力,开展了一系列体现国际科学前沿和高新技术发展方向的空间科学与应用任务。

  2021年6月17日,神舟十二号飞船搭载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3名航天员升空,将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完成快速交会对接,中国空间站建造任务稳步向前推进。(完)

  • 相关阅读
  • 新闻背景: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十二号

      新华社甘肃酒泉6月17日电 题:新闻背景: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十二号  新华社记者高玉娇、张瑞杰  6月17日9时22分,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是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

    时间:06-17
  • 从黄沙漫天到绿意葱茏

      今年6月17日是第27个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  荒漠化被称为“地球的癌症”,是全球生态领域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荒漠化防治是关系人类永续发展的伟大事业。” 2019年,习近平主席在致第七届库布其国际沙...

    时间:06-17
  • 亲历者说:中国铁路高速发展带来的新生活

      中新网北京6月17日电 (记者 张文晖)截至2020年年底,全国铁路运营里程14.6万公里,高铁运营里程3.8万公里,占世界高铁运营里程的三分之二。“坐着高铁看中国”已经成为新时代美好生活的缩影。中国铁路济南局集团...

    时间:06-17
  • 国际科技界“大咖”论道未来网络发展动向

      中新网南京6月17日电 (记者 朱晓颖)17日,在南京举行的“第五届未来网络发展大会”期间,多位国际科技界“大咖”在“云上”和线下论道未来网络的发展动向。  通过向大会发来视频的方式,国际电信联盟(ITU)秘书...

    时间:06-17
  • 外交部:中国第19批赴黎巴嫩维和部队410名官兵被授予联合国和平勋章

      中新网北京6月17日电 (记者 李京泽)16日,中国第19批赴黎巴嫩维和部队的410名官兵全部被授予了联合国和平勋章。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17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中方将继续同国际社会密切合作,推动提高联合国维...

    时间:06-17
  • 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实时测控轨道数据 助力“神十二”对接天和核心舱

      中新网酒泉6月17日电 (马帅莎 郭超凯)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17日发射约6个半小时后,与天和核心舱顺利完成快速自主交会对接。记者当天从西安卫星测控中心获悉,在此次任务中,该中心为任务全过程提供关键测控支持,...

    时间:06-17
  • 哈工大多项技术支撑中国载人飞船交会对接

      中新网哈尔滨6月17日电 (记者 史轶夫)哈尔滨工业大学17日发布消息,在天和核心舱发射入轨后,首次与载人飞船进行的交会对接任务中,该校多项技术有力支撑此次对接和发射。  空间交会对接是现代航天器长期在轨运...

    时间:06-17
  •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韩正在北京观看发射实况

      新华社北京6月17日电 6月17日9时22分,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准确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3名航天员送上太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韩正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观看飞船发射实...

    时间:06-17
  • 塔克拉玛干沙漠论坛召开 国内外专家学者聚焦防治荒漠化

      中新社乌鲁木齐6月17日电 (胡嘉琛)值第二十七个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之际,由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ANSO)与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UNCCD)等联合主办的“塔克拉玛干沙漠...

    时间:06-17
  • 郑建邦同卢旺达参议院副议长举行视频会晤

      新华社北京6月17日电 全国政协副主席郑建邦17日在北京同卢旺达参议院副议长尼拉萨法里、副议长穆卡巴兰巴举行视频会晤。双方就进一步加强友好往来、增进共识和互信、推动经贸和抗疫等领域合作、助力两国关系发展...

    时间:06-17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