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人民法院在线诉讼规则》明确电子化材料效力和审核规则

2021-06-17 11:32:50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6月17日电 最高人民法院今日举行新闻发布会,最高法副院长李少平表示,《人民法院在线诉讼规则》坚持在安全可靠的前提下,明确电子化材料的“视同原件”效力规则和审核规则,一方面丰富和拓展当事人提交诉讼材料的渠道和方式,另一方面严格规范审查电子化材料与原件的一致性,保证电子化材料形式的真实性,有效防范虚假诉讼、恶意诉讼风险,确保在线诉讼安全有序。

  5月18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838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人民法院在线诉讼规则》(以下简称《规则》)。《规则》全文共三十九条,内容涵盖了在线诉讼法律效力、基本原则、适用条件、适用范围,以及从立案到执行等主要诉讼环节的在线程序规则。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李少平介绍了《规则》主要内容的几个方面:

  (一)确立在线诉讼基本原则,明确适用范围和条件

  《规则》首次对在线诉讼的涵义作出明确界定,既可以是全流程在线办理,也可以是某一诉讼环节的在线办理,两者均是在线诉讼的表现形式。为确保在线诉讼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规则》确立了在线诉讼“公正高效”“合法自愿”“权利保障”“便民利民”“安全可靠”五个基本原则,作为开展在线诉讼的总体要求。

  李少平指出,在线诉讼的适用范围涵盖了绝大多数民事、行政、特别程序和执行案件,对于刑事案件适用在线诉讼,我们坚持审慎稳妥推进,主要适用于刑事速裁、减刑假释等案情简单、程序简便的案件。适用在线诉讼,应当以当事人主动选择或者同意为前提条件。人民法院对案件审理方式有决定权,可以根据案件难易程度、技术条件、实际审理需要等因素,综合确定适宜的审理模式,统筹平衡好案件审理的质量、效率和效果。

  (二)明确电子化材料效力和审核规则,夯实在线审理机制基础

  电子化材料的提交和应用是在线诉讼的基础和前提,但传统诉讼规则要求诉讼文书材料和证据材料均要提供原件,这与在线诉讼的特点不相适应。《规则》坚持在安全可靠的前提下,明确电子化材料的“视同原件”效力规则和审核规则,一方面丰富和拓展当事人提交诉讼材料的渠道和方式,另一方面严格规范审查电子化材料与原件的一致性,保证电子化材料形式的真实性,有效防范虚假诉讼、恶意诉讼风险,确保在线诉讼安全有序。

  (三)明确区块链存证的效力范围,完善证据真实性审查标准

  近年来,区块链技术存证应用日益广泛,涉区块链存证纠纷不断增多,亟待司法文件规范指引。《规则》对此作出积极回应。我们在深入研究区块链技术特点,全面总结相关司法实践规则基础上,确认了区块链存储数据上链后推定未经篡改的效力,明确了区块链存证的真实性审查标准,以及上链前数据的审查规则,系统解决了区块链存证的真实性认定问题,既充分肯定区块链的技术优势,鼓励采取区块链技术解决“存证难”“认证难”的问题,又有序规范区块链存证行业的发展,防止过度夸大区块链存证效力,严格审查标准,科学划定区块链存证的法律边界。

  (四)明确在线庭审适用范围和方式,规范在线庭审秩序

  在线庭审是在线诉讼的核心环节,集中体现了在线审理机制的特点和优势。《规则》合理拓展在线庭审适用范围,明确列举不适用在线庭审的具体情形,强调必须采取视频方式,建立线上线下转换机制,确保在线庭审开展有序、适用有度。同时,《规则》针对在线庭审可能面临的风险隐患,对在线庭审环境、纪律、公开和证人在线出庭等作出明确要求,强化诉讼主体维护在线庭审秩序的诉讼义务,明确妨害在线庭审的处罚规则,确保在线庭审的合法性、规范性和权威性。

  (五)明确非同步审理机制,合理限定适用范围和条件

  《规则》首次确认非同步审理机制的法律效力,允许当事人在一定期限内,以非同步方式在线开展调解、证据交换、调查询问等诉讼活动,提升诉讼的便捷性。需要强调的是,《规则》对非同步审理总体上保持稳妥审慎态度,严格限定了非同步庭审的适用范围、条件和方式,将其作为当事人确有困难无法同时到庭的特殊庭审形式,并非在线庭审常态。

  (六)明确电子送达适用规则,细化送达生效判断标准

  “送达难”一直是困扰审判工作的“痛点”问题,电子送达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方案。《规则》以问题为导向,全面规定了电子送达的适用条件、内容范围、手段方式等,在充分尊重当事人意愿的基础上,加大电子送达适用力度,有效兼顾送达的准确性和效率性,防止“送而不达”“达而不悉”和“重复劳动”。

  李少平强调,《规则》还对在线调解、身份认证、在线立案、在线应诉、电子笔录、电子卷宗、在线执行、在线数据保护、以及刑事案件在线审理等方面作出系统规定,其中不乏规则创新和改革亮点。

  • 相关阅读
  • 新闻背景: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十二号

      新华社甘肃酒泉6月17日电 题:新闻背景: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十二号  新华社记者高玉娇、张瑞杰  6月17日9时22分,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是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

    时间:06-17
  • 从黄沙漫天到绿意葱茏

      今年6月17日是第27个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  荒漠化被称为“地球的癌症”,是全球生态领域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荒漠化防治是关系人类永续发展的伟大事业。” 2019年,习近平主席在致第七届库布其国际沙...

    时间:06-17
  • 亲历者说:中国铁路高速发展带来的新生活

      中新网北京6月17日电 (记者 张文晖)截至2020年年底,全国铁路运营里程14.6万公里,高铁运营里程3.8万公里,占世界高铁运营里程的三分之二。“坐着高铁看中国”已经成为新时代美好生活的缩影。中国铁路济南局集团...

    时间:06-17
  • 国际科技界“大咖”论道未来网络发展动向

      中新网南京6月17日电 (记者 朱晓颖)17日,在南京举行的“第五届未来网络发展大会”期间,多位国际科技界“大咖”在“云上”和线下论道未来网络的发展动向。  通过向大会发来视频的方式,国际电信联盟(ITU)秘书...

    时间:06-17
  • 外交部:中国第19批赴黎巴嫩维和部队410名官兵被授予联合国和平勋章

      中新网北京6月17日电 (记者 李京泽)16日,中国第19批赴黎巴嫩维和部队的410名官兵全部被授予了联合国和平勋章。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17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中方将继续同国际社会密切合作,推动提高联合国维...

    时间:06-17
  • 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实时测控轨道数据 助力“神十二”对接天和核心舱

      中新网酒泉6月17日电 (马帅莎 郭超凯)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17日发射约6个半小时后,与天和核心舱顺利完成快速自主交会对接。记者当天从西安卫星测控中心获悉,在此次任务中,该中心为任务全过程提供关键测控支持,...

    时间:06-17
  • 哈工大多项技术支撑中国载人飞船交会对接

      中新网哈尔滨6月17日电 (记者 史轶夫)哈尔滨工业大学17日发布消息,在天和核心舱发射入轨后,首次与载人飞船进行的交会对接任务中,该校多项技术有力支撑此次对接和发射。  空间交会对接是现代航天器长期在轨运...

    时间:06-17
  •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韩正在北京观看发射实况

      新华社北京6月17日电 6月17日9时22分,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准确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3名航天员送上太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韩正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观看飞船发射实...

    时间:06-17
  • 塔克拉玛干沙漠论坛召开 国内外专家学者聚焦防治荒漠化

      中新社乌鲁木齐6月17日电 (胡嘉琛)值第二十七个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之际,由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ANSO)与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UNCCD)等联合主办的“塔克拉玛干沙漠...

    时间:06-17
  • 郑建邦同卢旺达参议院副议长举行视频会晤

      新华社北京6月17日电 全国政协副主席郑建邦17日在北京同卢旺达参议院副议长尼拉萨法里、副议长穆卡巴兰巴举行视频会晤。双方就进一步加强友好往来、增进共识和互信、推动经贸和抗疫等领域合作、助力两国关系发展...

    时间:06-17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