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沃伦·白求恩:为什么中国人对白求恩仍怀有深厚感情

2021-06-17 15:30:50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多伦多6月17日电 题:沃伦·白求恩:为什么中国人对白求恩仍怀有深厚感情

  中新社记者 余瑞冬

  “我们并非每年为诺尔曼·白求恩大夫扫墓。”加拿大-中国友好协会多伦多分会主席沃伦·白求恩(Warren Bethune)近日在多伦多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说,“在探寻他的历史的旅程中,对他的了解越深入,越能看到为何中国人对他有着深深的敬意和热忱。旅程在继续,缅怀也在继续。”

加中友好协会多伦多分会主席沃伦·白求恩(Warren Bethune)在多伦多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余瑞冬 摄

  感受超越语言障碍的情感

  白求恩家族其实颇为庞大,分支甚多。沃伦表示,他与诺尔曼·白求恩(以下简称诺尔曼)就血缘关系而言是远亲,但在重要的核心价值观方面很接近。如今,沃伦常常作为白求恩家族代表出席各类相关活动。

  上世纪70年代,中加建交之后,加拿大出现了不少关于诺尔曼的书籍、电影、杂志文章等,介绍这位被视为两国间一座桥梁的人物。当时十来岁的沃伦开始对这位远亲产生了兴趣。此后数十年中,他不断踏寻诺尔曼的足迹,如今已把诺尔曼视为一位特殊的亲人,“我们思考他的逝去,思考他的生命。”

  2007年,新婚的沃伦第一次去中国,拜访妻子的家人。中国的亲家对这位来自白求恩家族的成员给予了热情接纳。而当他们去到诺尔曼曾生活过的村庄时,在并未提前通知的情况下,得悉白求恩家族成员到访的村民们自发出来迎接,其中一些人曾在年轻时与白求恩大夫打过交道。超越语言障碍的情感给沃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加中友好协会多伦多分会主席沃伦·白求恩(Warren Bethune)在多伦多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余瑞冬 摄

  沃伦的父亲当时也不禁落泪,因感动于诺尔曼在中国所作出的贡献以及中国人对他的铭记和感恩。

  沃伦不仅了解到,中国的小学生们仍在学习诺尔曼的事迹,还听到一位中国企业家将自己的成功归因于白求恩精神的激励。

  让他印象颇深的,还有在纪念馆里看到过的一幅白求恩大夫与毛泽东在窑洞里会面的著名画作。他说, 在画面中,他们展现出了对彼此的敬重。

  沃伦说,西方国家曾试图主宰中国人。诺尔曼则通过传授自己的医疗知识和技能,为中国人“赋权”,给予他们希望,并鼓励了持续至今的发展。这正如毛泽东所说,“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

加中友好协会多伦多分会主席沃伦·白求恩(Warren Bethune)在多伦多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余瑞冬 摄

  “如果你愿冒自己的生命危险投身于其他人的解放事业,没有什么比这更伟大了;如果其他人愿冒着自己的生命危险使你能够完成你的工作,没有什么比这更高尚了。”沃伦这样诠释白求恩精神。

  他认为,这就是为何中国没有将白求恩大夫简单地视为一个西方人,而是把他视为一个同情中国解放事业的无私的人。这是之所以至今人们仍深切地怀念他,以及中国能以建设性的方式实现着发展和变化的原因。

沃伦·白求恩2017年9月在河北石家庄华北军区烈士陵园内的白求恩大夫墓前凭吊。受访者供图

  在经济和文化领域建立更多交集

  如今的中加关系面临困难。沃伦认为,眼见为实。如果普通加拿大民众有机会访华,他们对中国的总体印象会是积极的。他也了解到,商界、教育界、文化界都在继续推动双边交往。面对新冠疫情,中加双方也都相互给予过支持。他相信,双方需要在经济和文化领域建立更多交集。

  作为加中友协多伦多分会负责人,沃伦表示,协会需要让各种背景的人们了解诺尔曼的重要性以及他对中国的贡献,了解加中关系的更多点点滴滴。

沃伦·白求恩2017年9月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的白求恩像前留影。受访者供图

  他说,协会正在寻求扩大加拿大与中国民众之间的往来,强化双边现有的关系。“希望将来当我把这个职位交接给其他人时,事情会比现在好,加拿大民众与中国民众都自然地把对方视为朋友。”

  沃伦说,自己目睹的10年之内中国的巨大飞跃是了不起和令人惊叹的。当今中国实现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脱贫,中国和中国共产党有理由为此自豪。中国在住房、交通、教育等领域不断改善人民生活质量。而当人们谈论人工智能、可再生能源等概念时,其实也是在探讨改善人的生活。

  沃伦说,西方也有其为之骄傲的历史。西方与中国应该开放、互学互鉴。不同社会制度都应具有的目标是,照顾人的基本需求,扩大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促进和平与发展。(完)

  • 相关阅读
  • 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研讨会在巴基斯坦举行

      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研讨会在巴基斯坦举行  新华社伊斯兰堡6月17日电(记者李浩)由中国驻巴基斯坦使馆和巴基斯坦智库巴中学会共同举办的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研讨会17日以线上方式举行。中国驻巴大使农融和巴多个...

    时间:06-18
  • 苦难和新生——西藏翻身农奴影像档案:多布杰

      新华全媒+丨苦难和新生——西藏翻身农奴影像档案:多布杰  1959年3月28日,国务院颁布命令,在西藏施行民主改革,彻底废除“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从此,西藏百万农奴翻身得解放,将命运掌握在了自己手中。...

    时间:06-18
  • 共创上合组织更加美好明天(命运与共)

      本报记者 殷新宇 周翰博 程是颉  今年是上海合作组织成立20周年。20年来,遵循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上合组织始终保持健康稳定发展势头,成功探索出一条新型区域...

    时间:06-18
  • 探索浩瀚宇宙 迈向航天强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飞天全景扫描

      探索浩瀚宇宙 迈向航天强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飞天全景扫描  新华社甘肃酒泉6月17日电 题:探索浩瀚宇宙 迈向航天强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飞天全景扫描  新华社记者黄明、黎云、张汨汨、高玉娇  北...

    时间:06-18
  • 携着梦想,再出发!——神舟十二号航天员出征仪式见闻

      携着梦想,再出发!——神舟十二号航天员出征仪式见闻  新华社甘肃酒泉6月17日电 题:携着梦想,再出发!——神舟十二号航天员出征仪式见闻  新华社记者黄明、黎云、张汨汨  清凉的晨风吹醒了戈壁滩。  ...

    时间:06-17
  • 科学家发现地球史上最大陆地哺乳动物新属种:2650万年前“临夏巨犀”

      中新网北京6月17日电 (记者 孙自法)作为地球历史上已知生存过的最大陆地哺乳动物,巨犀最早发现于亚洲,其从始新世中期4200万年前出现到中新世早期2100万年前灭绝的演化关系研究一直备受关注。“临夏巨犀”在渐新...

    时间:06-17
  • “中国共产党通过了时间的考验”——驻华大使在上海感知“中国共产党的故事”

      “中国共产党通过了时间的考验”——驻华大使在上海感知“中国共产党的故事”  新华社上海6月17日电(记者吴宇)“中国共产党用一个世纪时间将贫穷落后的中国变为全球瞩目的大国。中国共产党通过了时间的考验。”...

    时间:06-17
  • 天地往返的生命之舟——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看点解析

      天地往返的生命之舟——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看点解析  新华社甘肃酒泉6月17日电 题:天地往返的生命之舟——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看点解析  新华社记者张泉、胡喆、张汨汨  6月17日,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

    时间:06-17
  •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自主创新 中国载人航天事业跨越发展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自主创新 中国载人航天事业跨越发展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造空间站、建成国家太空实验室,是实现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的重要目...

    时间:06-17
  • 安徽今年陆续推出百余项红色主题文旅活动

      中新网合肥6月17日电 (记者 张强)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17日召开新闻发布会称,围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安徽今年陆续组织开展艺术创作巡演、文化展览展示、党史比赛竞赛、群众文化活动、红色旅游体验等五大...

    时间:06-17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