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与天和核心舱完成自主快速交会对接

2021-06-18 11:15:05

来源:经济日报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与天和核心舱完成自主快速交会对接 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

  探索浩瀚宇宙,建设航天强国。

  6月17日9时22分,搭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随后,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送入太空。

  在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与天和核心舱成功实现自主快速交会对接后,航天员乘组从返回舱进入轨道舱,并于当日18时48分先后进入天和核心舱,标志着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后续,航天员乘组将按计划开展相关工作。

  飞天梦新起点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是我国空间站建造阶段的首次载人飞行,将进行大量验证积累,对整个空间站任务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根据任务安排,航天员乘组将在轨完成4方面主要工作:一是开展核心舱组合体的日常管理。包括天和核心舱在轨测试、再生生保系统验证、机械臂测试与操作训练以及物资与废弃物管理等。二是开展出舱活动及舱外作业。包括舱外服在轨转移、组装、测试,进行两次出舱活动,开展舱外工具箱的组装、全景摄像机抬升和扩展泵组的安装等工作。三是开展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进行空间应用任务实验设备的组装和测试,按程序开展空间应用、航天医学领域等实(试)验以及有关科普教育活动。四是进行航天员自身的健康管理。开展日常生活照料、身体锻炼,定期监测、维持与评估自身健康状态。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会在太空驻留长达3个月时间,对航天员的身体、心理素质、知识技能、应急能力等都是巨大挑战。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总设计师黄伟芬告诉记者,针对这些挑战,航天员系统科学规划,设计并实施了八大类百余科目的训练,包括体质训练、心理训练、航天环境耐力适应性训练、生存训练以及大量航天专业技术训练等。

  在太空中,航天员的重要任务是进行舱外维修维护、设备更换和科学应用载荷等一系列操作,机械臂将成为航天员的得力助手,实施完成大量舱外作业,包括大型设备的搬运和人员的转移,这十分考验航天员在舱外配合使用机械臂的能力。黄伟芬介绍,在日常训练中,航天员要身着水下训练服,被吊车放到10米深的水槽里,通过使用铅块增加或减少配重,使航天员达到中性浮力状态。通过一次次冲破极限的挑战,不断锤炼航天员对操作的熟悉程度和心理素质。

  安全性更可靠

  火箭院长二F火箭总指挥荆木春介绍,为确保航天员绝对安全,长二F遥十二运载火箭共进行了109项技术状态更改,其中有70余项与可靠性提升相关。

  例如,假如火箭突发意外情况,逃逸系统启动,逃逸飞行器像“拔萝卜”一样带着返回舱飞离故障火箭。返回舱与逃逸飞行器分离后,打开降落伞,缓慢降落到地面。但开伞过程中,返回舱会受到低空风的极大影响。以前逃逸飞行器只能往一个固定方向逃逸,存在一定安全风险。研制人员在现有的控制逃逸发动机的基础上,通过对软件进行调整,新增发动机点火功能,使逃逸飞行器可以向垂直于地面风的方向逃逸,更加安全灵活。逃逸系统改进后,火箭安全性评估值达0.99996这一国际先进水平。火箭院长二F火箭总体主任设计师常武权通俗地解释了小数点后这一串数字的意义,“就目前的技术状态,长二F遥十二运载火箭需要发射10万次,才会有4次逃逸失败,平均1万次发射,还不到一次逃逸失败。在保障航天员安全方面,比‘万无一失’的水平还要高一些”。

  为确保在紧急条件下接回航天员,神舟团队还开创了天地结合的应急救援任务模式,携带两艘飞船进场,由一艘飞船作为发射飞船的备份,作为遇到突发情况时航天员的生命救援之舟。根据系统,神舟队伍采用“滚动待命”策略,在前一发载人飞船发射时,后一发载人飞船在发射场待命,并具备8.5天应急发射能力以实现太空救援。

  打开开放大门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助理季启明介绍,载人航天工程自立项实施以来,在航天器技术、空间科学实验、航天员选拔训练等领域,与俄罗斯、德国、法国等国家的航天机构,以及联合国外空司、欧空局等国际航天组织,开展了广泛的合作与交流。

  “进入到空间站阶段,我们将继续加大国际合作与交流的深度和广度。”季启明透露,我国计划在空间站功能拓展、空间科学与应用、中外航天员联合飞行、技术成果转化等领域开展更加广泛深入的国际合作,使中国空间站成为一个造福全人类的太空实验室。

  为此,中国空间站已做好了相应准备,开展了相关工作。比如,配置在核心舱和实验舱上的科学机柜均配备了标准化的载荷接口,具备开展各类科学实验国际合作的能力。2016年以来,我们与联合国外空司合作,面向所有联合国成员国征集有意搭载到中国空间站的合作实验项目。目前,已遴选出来自17个国家的9个项目,后续我国还将与联合国外空司开展紧密合作,适时发布第二轮合作机会公告。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姜天骄)

  • 相关阅读
  • 全国妇联召开深入推进科技创新巾帼行动工作座谈会

      新华社北京6月18日电全国妇联18日在京召开深入推进科技创新巾帼行动工作座谈会。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沈跃跃出席,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十大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时间:06-18
  • 2021常州国际创客周开幕 常州市委书记发布20条创新政策

      中新网常州6月18日电 (记者 唐娟)6月18日,2021常州国际创客周·中国青年创新峰会举行,上百位国内外专家学者、投资大咖、知名企业家相聚常州科教城,共话创新创业,共绘美好愿景。常州市委书记陈金虎在活动上推...

    时间:06-18
  • 沿着高速看中国丨沪渝高速:见证心手相连的故事

      新华社北京6月18日电 题:沪渝高速:见证心手相连的故事  新华社记者王辰阳、王贤、杨仕彦  一条长江,哺育了沿岸人民;一条沪渝高速,串联起沿线的人员、物资流动。  沪渝高速西端的重庆万州和湖北宜昌夷...

    时间:06-18
  • 2021上合组织国际圆桌会议在连云港举办

      中新网南京6月18日电 (记者 杨颜慈)6月18日,2021上合组织国际圆桌会议在连云港市举办。本次会议由上海合作组织秘书处、连云港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以“加强国际经济贸易合作,促进上合国家进出口便利化”为主题...

    时间:06-18
  • 海南书画家历时十年创作180米书画长卷作品描绘建党百年光辉历程

      中新网海口6月18日电 (凌楠)6月18日,海南省文联和海口市委宣传部联合举办新闻发布会介绍,《信仰的红色印记》180米书画长卷巡回展将于20日在海南省博物馆开展,到7月5日结束,展期15天。  《信仰的红色印记》...

    时间:06-18
  • 中方:希望日方减少对中日经贸合作的人为设限和政治干扰

      中新网北京6月18日电 (记者 张素)今年5月,日本对华进口和出口额均创下1979年以来的同月新高。18日举行的例行记者会上,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对此表示,中方希望日方从维护本国利益和国际秩序出发,减少对中日...

    时间:06-18
  • 湖南构筑基层人才“强磁场”

      中新网长沙6月18日电 (记者 鲁毅)抽调2.6万名优秀年轻干部进驻社区、企业防疫一线,选派2.4万余名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接续奋战乡村振兴,推动专业人才向基层一线有序流动……6月18日举行的“湖南省庆祝建党100周年...

    时间:06-18
  • 习近平:铭记奋斗历程担当历史使命 从党的奋斗历史中汲取前进力量

    习近平在参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时强调铭记奋斗历程担当历史使命从党的奋斗历史中汲取前进力量习近平带领党员领导同志重温入党誓词李克强栗战书汪洋王沪宁赵乐际韩正王岐山参加活动  新...

    时间:06-18
  • 这百年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建党百年主题系列微视频《这百年》今天起推出。让我们循着历史时间线,回望百年奋斗历程,展望未来光明前景。胸怀千秋伟业,恰是百年风华,百年大党,风华正茂!  制作:张意轩 巩...

    时间:06-18
  • 习近平前往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 参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18日前往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参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并带领党员领导同志重温入党誓词。...

    时间:06-18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