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彼得·诺兰:西方最好的选择是与中国合作

2021-06-18 10:17:44

来源:参考消息网

  专访英国剑桥大学耶稣学院中国中心主任彼得·诺兰:西方最好的选择是与中国合作

  参考消息网6月17日报道(文/张伊宇)

  “中国经历了一段波澜壮阔、感人至深的旅程,”英国剑桥大学耶稣学院中国中心主任彼得·诺兰近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中国将永不放弃、继续前进,凭借其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屹立于世界之林。”

  彼得·诺兰对全球经济和中国经济有深入研究,他著述丰富,主要著作有《中国与全球经济》《中国处在十字路口》《认识中国:从丝绸之路到共产党宣言》等。

  中印对比凸显中国优势

  《参考消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有哪些历史事件和历史瞬间给您留下最为深刻的印象?

  诺兰:随着2021年到来,谈及中国共产党时,我最大的感触是“共产党”“共产主义”这些看似非常简单的词语其实并不简单。当我们迎来2021年时,中国共产党和共产主义对未来中国和世界意味着什么是一个根本性问题。

  关于历史事件,我印象最深的是2008年和女儿一起出席北京奥运会开幕式。1971年至1975年,我曾在伦敦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也就是说我自毛泽东时代起即开始研究中国。从“大跃进”“文化大革命”到“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中国经历了一段波澜壮阔、感人至深的旅程,而我通过出席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亲眼见证了这一过程。

  《参考消息》:您对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取得的成就有哪些了解?您如何评价这些成就?

  诺兰:我认为中国的发展成就可以在与其他国家的对比中凸显。其中最重要的比较对象是印度,而非美国或巴西。中印有许多深刻的历史联系,拥有大致相当的人口规模,但政治制度完全不同——中国由共产党领导,印度则继承了英国的政治制度,印度是天然实验室。

  20世纪50年代初,中印两国的处境非常相似,70年代两国经济规模和人均收入亦相差无几。如今,根据世界银行统计数据,中国人均收入是印度两倍多,两国在制造业附加值、出口、科技等方面存在巨大差距。

  《参考消息》:您如何评价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在全面从严治党和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取得的成就?

  诺兰: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多措并举,管党治党,处理了一批损害党和人民群众利益的党员领导干部。

  我认为,每个人都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加强党的建设十分必要,这有利于党员干部更好地为14亿中国人民服务,领导经济社会更好地发展。

  西方没有努力了解中国

  《参考消息》:您如何评价政党交往对推动国家间关系发展、维护国际秩序稳定、完善全球治理的积极作用?

  诺兰:西方为了自身利益,本应更加努力地去了解中国,但没有做好。

  与西方政治光谱中所有政党进行接触和交流,对了解西方政治经济情况特别是民众的思想动态极为重要,也十分必要。出发点不是支持或反对谁,而是思考和倾听各类政党的声音,并试图通过它们彼此之间的关系了解西方。

  《参考消息》:您对中国共产党的对外交往工作有何建议?

  诺兰:这是一个巨大挑战。在西方,处于像我一样位置又对中国持客观平衡观点的学者非常少见,真正试图了解中国的政治人物也少之又少。我所在的剑桥大学耶稣学院针对我的敌意和愤怒令人难以置信,不仅对我,对任何正面评价中国和中国共产党的人都是如此。

  我的建议是努力了解西方人的心态,思考为什么西方人会这样想,为什么他们这么生气,为什么他们忽视中国有目共睹的积极方面,他们的问题是什么。总之,我认为中国共产党在开展工作前应深入探究西方对华敌意的根源。

  世界处在文明十字路口

  《参考消息》:您认为中国与世界关系进入了一个怎样的新阶段,这个阶段有哪些突出特征?

  诺兰:总的来说,这个新阶段就是文明的十字路口。

  第一是中国的崛起。这是中国的巨大变革,也是与自身历史的重新融合。中共的主要目的是为人民服务,这是务实的,而非意识形态的。中国正在“回归”,但想要成为全球创新的重要力量还需要长期努力。

  第二是西方主导全球的时代已经结束。这个时代始于英国,包括工业革命、暴力殖民征服,以及后殖民时代西方主导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等。这个时代延续了200年,但在人类漫长历史中是短暂的。当前,西方经济体系内部矛盾非常尖锐,金融对经济的主导作用越来越大。西方必须放下零和思维,但这对他们来说非常困难。

  第三是当前世界格局对西方意味着什么以及他们想要什么。事实越来越清楚地证明,中国共产党不是苏联共产党,中国不是俄罗斯。西方人逐渐意识到这一点,这让他们无所适从。

  中国将永不放弃、继续前进,凭借其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屹立于世界之林。对西方来说,最好的选择是与中国开展合作。这需要一个过程,但对西方来说,别无选择。

  • 相关阅读
  • 全国妇联召开深入推进科技创新巾帼行动工作座谈会

      新华社北京6月18日电全国妇联18日在京召开深入推进科技创新巾帼行动工作座谈会。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沈跃跃出席,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十大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时间:06-18
  • 2021常州国际创客周开幕 常州市委书记发布20条创新政策

      中新网常州6月18日电 (记者 唐娟)6月18日,2021常州国际创客周·中国青年创新峰会举行,上百位国内外专家学者、投资大咖、知名企业家相聚常州科教城,共话创新创业,共绘美好愿景。常州市委书记陈金虎在活动上推...

    时间:06-18
  • 沿着高速看中国丨沪渝高速:见证心手相连的故事

      新华社北京6月18日电 题:沪渝高速:见证心手相连的故事  新华社记者王辰阳、王贤、杨仕彦  一条长江,哺育了沿岸人民;一条沪渝高速,串联起沿线的人员、物资流动。  沪渝高速西端的重庆万州和湖北宜昌夷...

    时间:06-18
  • 2021上合组织国际圆桌会议在连云港举办

      中新网南京6月18日电 (记者 杨颜慈)6月18日,2021上合组织国际圆桌会议在连云港市举办。本次会议由上海合作组织秘书处、连云港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以“加强国际经济贸易合作,促进上合国家进出口便利化”为主题...

    时间:06-18
  • 海南书画家历时十年创作180米书画长卷作品描绘建党百年光辉历程

      中新网海口6月18日电 (凌楠)6月18日,海南省文联和海口市委宣传部联合举办新闻发布会介绍,《信仰的红色印记》180米书画长卷巡回展将于20日在海南省博物馆开展,到7月5日结束,展期15天。  《信仰的红色印记》...

    时间:06-18
  • 中方:希望日方减少对中日经贸合作的人为设限和政治干扰

      中新网北京6月18日电 (记者 张素)今年5月,日本对华进口和出口额均创下1979年以来的同月新高。18日举行的例行记者会上,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对此表示,中方希望日方从维护本国利益和国际秩序出发,减少对中日...

    时间:06-18
  • 湖南构筑基层人才“强磁场”

      中新网长沙6月18日电 (记者 鲁毅)抽调2.6万名优秀年轻干部进驻社区、企业防疫一线,选派2.4万余名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接续奋战乡村振兴,推动专业人才向基层一线有序流动……6月18日举行的“湖南省庆祝建党100周年...

    时间:06-18
  • 习近平:铭记奋斗历程担当历史使命 从党的奋斗历史中汲取前进力量

    习近平在参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时强调铭记奋斗历程担当历史使命从党的奋斗历史中汲取前进力量习近平带领党员领导同志重温入党誓词李克强栗战书汪洋王沪宁赵乐际韩正王岐山参加活动  新...

    时间:06-18
  • 这百年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建党百年主题系列微视频《这百年》今天起推出。让我们循着历史时间线,回望百年奋斗历程,展望未来光明前景。胸怀千秋伟业,恰是百年风华,百年大党,风华正茂!  制作:张意轩 巩...

    时间:06-18
  • 习近平前往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 参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18日前往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参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并带领党员领导同志重温入党誓词。...

    时间:06-18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