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国家的孩子”苏和:我是妈妈亲自接回来的孩子

2021-06-21 14:46:28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锡林郭勒6月21日电 题:“国家的孩子”苏和:我是妈妈亲自接回来的孩子

  作者 张林虎 伊荣

  “他们很多人都找到了亲人,我是妈妈亲自接回来的,我感恩国家,感恩草原,目前没有寻亲的打算。”提起母亲,年过花甲的苏和言语中仍流露着浓浓的依恋和爱。

  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我国经历了罕见的自然灾害。上海、江苏等地一些孤儿院陷入粮食匮乏的困境,3000多名幼小多病孤儿的口粮成了问题。

  善良宽广的内蒙古大草原向他们敞开了怀抱,3000多名孤儿来到内蒙古成为“国家的孩子”,“草原额吉(蒙古语,译为母亲)”把他们养育长大。

图为苏和夫妇。 伊荣 摄

  苏和是第一批被接到锡林郭勒草原的“国家的孩子”中的一员。当年,丁月英是阿巴嘎旗医院的一名护士,也是前往南方接“国家的孩子”的保育员之一。

  苏和听老人们回忆,当时是一位叔叔建议丁月英领养自己,那时候他们没有孩子。“母亲回家说了以后,爷爷奶奶当时就拍板,一定要领养。”提起爷爷奶奶,苏和的眼圈有些发红。

  1959年5月8日,苏和被丁月英从阿巴嘎旗医院抱回了家,家里人把这一天定为苏和的生日。也是从这一天开始,苏和成为了这个家族的宠儿。

  爷爷给他起了一个蒙古族名字——苏和,希望他执着、坚强、勤奋,像锤子一样能经受住千锤百炼,在草原上幸福成长。

  父亲苏吉喜是位木工,由于为人热情、诚实,在牧民中有着不错的口碑。有了苏和后,父亲整天高兴得合不拢嘴,还对丁月英说:“不要去上班了,在家专门照顾孩子吧。”

  刚被抱回来时,苏和体质比较弱。为了给他增加营养,爷爷和奶奶专门买了一头奶牛回来。苏和说:“我记得我都8岁了还一直在喝牛奶,这对于那个年代来说真的很奢侈。”

  除了父亲苏吉喜外,苏和还有两个叔叔,他们也一样把苏和当成宝贝疙瘩疼,有什么好吃的,总是第一个给苏和送过来,哪怕不让自家孩子吃,也要让苏和吃好。

  为了能让苏和接受好的教育,苏和到了上学的年龄,一家人搬到了锡林浩特市。苏和说,那时候最不习惯的就是离开爷爷奶奶,每次放假,第一时间就去看他们。

  随着年龄的增长,苏和开始怀疑自己的身世,但他从没问过家人。他心里想,自己就算是抱来的,他们永远都是他最爱的家人,血源并不是维系亲情的唯一纽带。

  苏和继承了父辈勇于担当、吃苦耐劳、勤劳朴实的品格。

  1976年,苏和成为一名下乡知识青年。下乡回来后,家人郑重地将苏和的身世告诉了他。家里人原本以为苏和知道后一定会很难过,没想到,听了自己的身世后,苏和只是淡淡说了句:“我早都知道了,但在我心里你们永远都是我最亲的人。”

  1979年是苏和人生的一个转折点,父亲苏吉喜意外受重伤住院,苏和一直在医院里陪着父亲,可40多天后父亲还是因伤势过重去世。当时不仅花光了家里的积蓄,还欠了很多外债。悲伤过后,作为长孙、长子的苏和主动挑起了家里的大梁。

  自那以后,接下来的十几年中,苏和又陆续经历了爷爷、奶奶、母亲的离世。苏和说,亲人离世那种痛苦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之所以能够坚持下来,是因为耳畔常常想起爷爷的话语:“苏和,一定要像锤子一样能够经受得住生活的千锤百炼,逆境时要坚强,做事要脚踏实地。”

  苏和在锡林浩特市运输公司工作了30多年,当了8年的乘务员和24年的调度员,直到去年退休。工作中,苏和勤勤恳恳,几乎年年都被单位评为先进工作者。

  苏和与妻子1986年结婚,婚后育有一女,苏和的爷爷给曾孙女取名苏海棠,老人希望孙女永远像海棠花一样美丽。

  如今,苏和与妻子都已退休在家,女儿也已出嫁,并有一份自己热爱的职业。每次回想起已经过世的亲人,苏和都要伤心很久。有一个遗憾也让苏和至今无法释怀:“我们一家竟然没有拍过全家福,有几张老照片也在几次搬家时丢了。”

  近些年,锡林郭勒盟很多“国家的孩子”都找到了南方的亲人,对此苏和很为他们高兴,但他却一点也没有去寻亲的打算。“是国家、草原和父母给了我第二次生命,养育之恩无以为报。现在我们的日子越来越好,希望我们的下一代能够多为国家作贡献。”苏和说。(完)

  • 相关阅读
  • 北京去年收缴各类毒品近40公斤

      北京去年收缴各类毒品近40公斤  法院审理案件中超六成犯罪依托互联网实施  本报讯 记者徐伟伦 记者近日从北京市禁毒工作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2020年北京市共破获毒品犯罪案件460余起,抓获涉毒犯罪嫌疑人580...

    时间:06-22
  • 军人地位和权益保障法8月1日起施行 强化军人荣誉维护

      我国首次对特殊群体“地位”进行立法  军人地位和权益保障法8月1日起施行  □ 本报记者 朱宁宁  6月10日下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表决通过军人地位和权益保障法。  当前,国防和军队改...

    时间:06-22
  • “跨界”律师解疑难纠纷有“金刚钻”

      “跨界”律师解疑难纠纷有“金刚钻”  拥有特定专业知识储备具有处理复杂案件能力  □ 本报记者 赵婕  律师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捍卫者、法治国家的建设者。近年来,广大律师积极投身全面依法治国的伟大实践,...

    时间:06-22
  • 辽宁:让“关键变量”成“最大增量”

      辽宁:让“关键变量”成“最大增量”  ◎王迩嘉 本报记者 郝晓明   1705家  辽宁省有1705家研究机构、100多所高校、6家中国科学院研究所、34个各类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56名两院院士;金属材料、航空发动...

    时间:06-22
  • 绿色半径不断扩大 这里的矿区没了“矿区样儿”

      ◎本报记者 张景阳 通讯员 张晓艳  77亿元  近5年,内蒙古伊金霍洛旗累计投入77亿元,栽种乔灌木2000多万株,治理采煤沉陷区和复垦区329平方公里,还地率71.87%;并建成年供水能力5500万吨的疏干水综合利用工...

    时间:06-22
  • 中国代表广大发展中国家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呼吁促进全球疫苗公平分配

      中国代表广大发展中国家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呼吁促进全球疫苗公平分配  新华社日内瓦6月21日电 中国常驻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和瑞士其他国际组织代表陈旭21日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47次会议就新冠疫情应对问题与人...

    时间:06-22
  • 走进交通运输部 驻华外交官感受中国交通发展

      新华社北京6月21日电(记者孙楠)外交部同交通运输部21日共同组织“驻华使节走进中国部委”系列活动第二场——“交通中国:走进交通运输部”。120余位驻华使馆外交官及国际组织驻华代表体验自动驾驶,参观北京市轨...

    时间:06-22
  • 广州市番禺区一地调整为低风险地区

      中新网6月22日电 据广州市卫健委网站消息,广州市新冠肺炎防控指挥办医疗防治组22日发布通告称,根据广东省新冠肺炎防控指挥办《关于印发广东省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分区分级防控工作指引的通知》,经广州市...

    时间:06-22
  • 王毅同意大利外长迪马约通电话

      2021年6月21日,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应约同意大利外长迪马约通电话。  王毅表示,中方赞赏意方奉行对华友好政策。面对国际形势深刻调整变化,中方愿同意方加强战略沟通,巩固战略互信,排除各方面干扰,推动两国...

    时间:06-22
  • 2021高考成绩明起陆续放榜 志愿填报要防“坑”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6月22日电 根据各地此前公布的消息,23日开始,全国各地将陆续进入高考“放榜”时间。各省份的查分日期是哪天?什么时候开始志愿填报?这些核心信息一起来了解!  9省份明日可查高考成绩  根...

    时间:06-22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