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为全球气象观测加一趟“早班车” 探秘“黎明星”风云三号E星

2021-07-05 11:01:03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酒泉7月5日电 题:为全球气象观测加一趟“早班车” 探秘“黎明星”风云三号E星

  作者 陈溯

  5日早晨,风云三号E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这颗“黎明星”被媒体称为“代表着中国气象卫星科技攀升到了一个新高度”“具有开创新征程的标志性意义”。风云三号E星究竟具备哪些创新价值?将给气象监测和气象预报带来哪些全新的应用?

7月5日7时28分,中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风云三号E星。汪江波 摄

  一趟“早班车” 填补国际卫星领域空白

  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副主任、风云三号地面应用系统总指挥张鹏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中国自主研制的风云三号E星是国际上第一颗运行在晨昏轨道上的民用气象卫星。至此,中国成为世界上唯一同时拥有晨昏、上午、下午轨道三星组网气象卫星的国家,填补了国际晨昏轨道气象卫星技术空白。

  据了解,现有全球组网观测卫星,在每6个小时的数值气象预报观测资料同化时间窗内总有两三条轨道的观测空白区,无法提供全球覆盖的大气观测资料,晨昏轨道卫星的加入,将填补这一空白。

  “打个比方,以往全球气象卫星的班车只有上午、下午的班次,现在增加了一趟‘早班车’,使气象观测数据更加全面。”中国气象局风云气象卫星工程总设计师杨军表示,风云三号E星与风云三号C星、D星三星组网后,可每6小时为数值预报提供一次完整全球覆盖的资料,有效提高和改进全球数值天气预报精度和时效,对完善全球对地观测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一颗“黎明星” 综合预报能力提升

  风云三号E星克服了晨昏轨道卫星背阴和向阳面温度梯度大的技术难题,装载了11台(套)先进的遥感仪器,在观测通道、探测精度、光谱覆盖连续性等三方面核心能力都有所突破,实现了风云系列卫星首次主动遥感探测,可丰富常规气象观测匮乏的海洋观测资料,提升海上气象灾害的预报能力。

  此外,由于在清晨和傍晚“值班”,风云三号E星能够更精准地判识晨雾、火灾等特殊时段的自然灾害,探测全球夜间城市灯光状况,进而间接反应城市经济状况。

  杨军表示,风云三号E星将带来综合预报体系的提升,对台风、强对流、极端天气都有更强的监测能力。此外,在仅使用国产卫星情况下,风云三号E星资料的使用预计可以延长预报时效约12小时,其设计寿命也由5年提升至8年,使卫星的应用效益得到进一步提升。

风云三号E星成功发射。王明艳 摄

  一座“监测站” 更好应对气候变化

  除了天气预报综合能力提升,风云三号E星可实现对三维大气、洋面风场、夜间微光、太阳和电离层等多种要素的监测,综合增强天气气候、大气环境和空间天气监测分析能力,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发挥更强有力的作用。

  张鹏表示,风云三号E星是极轨卫星,与静止轨道卫星相比,极轨卫星的轨道低、搭载的仪器多,成像像素高,其优势体现在全要素的观测能力,可以观测到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的各种要素,而大气圈的温度、湿度,陆表植被变化,海面风速,岩石圈的积雪、两极极冰变化,都是体现气候变化的要素。

  “海洋、大气、太阳都是气候敏感的参数,也都可以通过风云三号E星来获得,这些丰富的观测资料将为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碳中和、碳达峰目标提供科学依据。”杨军表示。

  未来,风云三号气象卫星03批还有三颗星待发,包括一颗首发的降水星,中国还将推动风云四号微波卫星的运行,推动形成中国强大的气象卫星观测网,为民众提供更好的保护,为天气预报、应对气候变化提供更好支撑。(完)

  • 相关阅读
  • 习近平同法国德国领导人举行视频峰会

      新华社北京7月5日电 国家主席习近平5日晚在北京同法国总统马克龙、德国总理默克尔举行视频峰会。  习近平指出,当前,全球疫情形势依然严峻,经济复苏前景不明。世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相互尊重、精诚合作...

    时间:07-05
  • 全球最大天文馆亮相 游客可体验“月球漫步”“空间站生活”

      中新社上海7月5日电 题:全球最大天文馆亮相 游客可体验“月球漫步”“空间站生活”  作者 郑莹莹 徐明睿 李秋莹  全球建筑规模最大的天文馆——上海天文馆5日揭开面纱,参观者可以体验“VR月球漫步”,还可...

    时间:07-05
  • 生态环境部:加大环评问题查处力度 严惩环评领域弄虚作假行为

      中新社北京7月5日电 (记者 阮煜琳)中国生态环境部5日通报8起环评文件存在严重质量问题案件,并表示将进一步加大环评文件复核力度,严打环评领域弄虚作假行为,切实维护环评技术服务市场秩序。  环境影响评价是...

    时间:07-05
  • 美方获取大量微软用户数据却未受监管 中方斥其是网络安全“最大威胁”

      中新社北京7月5日电 (记者 张素)美国执法部门获取微软公司大量用户数据却未受到有效监管。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5日在例行记者会上应询指出,美国才是对全球网络安全的最大威胁。  6月30日,微软公司副总裁伯...

    时间:07-05
  • 美英称“中国试图控制国际组织” 中方用数字回应污蔑之词

      中新社北京7月5日电 (记者 张素)“在联合国秘书处中,目前中国籍职员有548人,占总人数的1.5%,仅为美国的22%,英国的70%。D级以上中高级职员中,中国籍职员仅有19人,是英国的1/3,美国的1/5。”  5日,中国外...

    时间:07-05
  • 澳方阻挠中国对巴新援助疫苗 中方:极其虚伪、不负责任

      中新社北京7月5日电 (记者 张素)针对澳大利亚通过在巴布亚新几内亚全国疫情防控指挥中心安插“顾问”以阻挠中国对巴新援助疫苗一事,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5日在例行记者会上应询表示,此举极其虚伪、不负责任。...

    时间:07-05
  • 巴总理称赞中共探索出独一无二的模式 中方表示赞赏

      中新社北京7月5日电 (记者 张素)巴基斯坦总理伊姆兰·汗近日称赞中国共产党探索出了独一无二的模式,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巨大发展,令许多西方民主国家都无法企及。5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在例行记者会上回答巴...

    时间:07-05
  • 与各国政党面对面,中国共产党将如何向世界表达“两个关注”?

      中新社北京7月5日电 (记者 郭超凯 黄钰钦)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领导人峰会将于7月6日以视频连线方式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将在北京出席会议并发表主旨讲话。160多个国家的500多位政党和政治组织...

    时间:07-05
  • 中国热科院与世界粮食计划署签署谅解备忘录

      中新社海口7月5日电 (记者 黄艺)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下称热科院)与世界粮食计划署5日在海口签署谅解备忘录,旨在推动热带农业领域的南南合作,更好地为全球粮食安全和营养提供长久解决方案。  热科院副院长刘国...

    时间:07-05
  • 新华社评论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新华社评论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重要讲话  新华社北京7月5日电 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学习贯彻习近平总...

    时间:07-05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