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浙江梁弄革命老区共富先行 红色引领绿色发展“越坎”

2021-07-13 14:06:04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宁波7月13日电(记者 邵燕飞)“一年一小变,三年一大变。”在浙江宁波余姚梁弄镇横坎头村村民黄旭东眼里,家乡一直在越变越好,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富裕。2019年,他毅然决定回乡发展,共享乡村发展的新机遇。

  比起老百姓生活的红红火火,这个浙东四明山麓的古老山村——横坎头村,更是有着响当当的红色底蕴。地处“浙东延安”梁弄镇南部的横坎头村,曾是全国19个抗日根据地之一的浙东抗日根据地的指挥中心,被誉为“浙东红村”。

浙江宁波余姚梁弄镇横坎头村河道风光 钱晨菲 摄

  多年来,横坎头村并未安于革命老区的历史光环。2003年以来,该村坚持红色引领、绿色发展,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谱写了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的新篇章。2020年,横坎头村村集体收入达到102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达到40228元。

  盛夏时节,走进横坎头村,柳绿蝉鸣,远处青山起伏,近处溪水潺潺,白墙黑瓦的浙东民居屋舍俨然,村道洁净,古韵新颜,生机盎然。田野间,瓜果飘香;村子里,不少村民兜售着梁弄大糕;伴随红色旅游、生态康养的兴起,越来越多游客的到来为乡村带来活力……

  一派美丽祥和的景象并非一蹴而就,梁弄镇横坎头村党委书记黄科威坦言,“直到2003年以前,地处革命老区的横坎头村还非常贫困,村集体负债40余万元,村民人均收入不足2700元。”

  2003年,横坎头村发展迎来转机。那时,带领村民脱贫致富是该村跨越的第一道坎。

  “我们请来了宁波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的农技专家,他们认为我们这里适合种樱桃,樱桃的产出效益非常好。”黄科威说,但是樱桃“三年才能结果”以及销路问题却让村民非常担心,“当时,我们动员了好几次,但没有一个村民响应”。

  最终,横坎头村党员干部带头种起了首批70多亩的樱桃,党员干部拧成一股绳、攥紧一个拳。“头两年,其实村干部心里也没底,非常担心,但到第三年,满山的樱桃挂果了,前来采摘的客人络绎不绝,最后每亩收益超过了1万元。这下,村民们羡慕了、信服了,纷纷抢着种樱桃。”黄科威说。

  如今,横坎头村的樱桃种植面积已经发展到了800多亩。这些年来,该村还相继引进了蓝莓、桑果、红心狝猴桃、杨梅、“红美人”柑橘等各种特色小水果,横坎头村成了名副其实的“花果红乡”。

  黄旭东告诉记者,由于地处四明山腹地,横坎头村村民以前只能靠种水稻和打零工的收入,现在种樱桃等小水果,每年能够增收七八万元,村民们对未来发展的信心更足了。

  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爬坡越坎,如果光靠樱桃之类的小水果,很容易“靠天吃饭”。如何让产业真正形成良性循环,彻底“断穷根”,成了横坎头村跨越的第二道坎。

  瞄准浙东抗日根据地旧址群所在地的红色资源优势,横坎头村把发展红色旅游业作为支撑该村长远发展的支柱性产业。

  “发展红色旅游业,第一件事就是对浙东抗日根据地旧址群全面进行修缮。”黄旭东说,党员干部带头签约搬迁,村民纷纷响应,短时间内就完成了搬迁工作,很快旧址群就被修葺一新,并新建起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等配套设施,如今旧址群已经成功创建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在“富起来”的同时,横坎头村同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提升乡风文明水平。2017年,横坎头村获“全国文明村”。

  2018年以来,该村制定了《横坎头村打造全国乡村振兴样板村三年行动计划》。三年来,横坎头村乡村旅游综合体、四好公路、横坎头田园综合体、浙东红村风貌区等一大批基础性设施纷纷落地建成,“浙东红村”旧貌换新颜。

  不久前,浙江被赋予“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光荣使命。在此背景下,梁弄革命老区的村庄抱团融合发展,加速探索共同富裕之路。

  离横坎头村不远的千年古村汪巷村,有着悠久历史文化,被誉为“状元故里”“学士之乡”;甘宣村发展小水果产业,采摘游红红火火……今年4月,一条将梁弄镇汪巷村、甘宣村、白水冲村、贺溪村等这些散落在四明山腹地的“珍珠”串联起来的精品旅游线路被推出,让村庄抱团融合发展成为一种探索共同富裕的新尝试。

  目前,以横坎头村为中心的数个行政村正抱团共赢,积极打造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依托红色资源集群、“特色小水果”品牌及“乡伴理想村”项目,推进红色文化和绿色产业的融合发展,促进农旅、文旅、学旅、体旅的多旅融合,形成合作共赢的良好态势。

  与此同时,余姚市实施“2966”乡村产业振兴行动,依托各个乡村的自身优势,搭建乡村数字化服务平台,多措并举促进农产品销售,为乡村振兴“保驾护航”。

  浙江作为全国城乡发展最均衡、活力最充沛的地区之一,革命老区四明山践行新发展理念、推动共同富裕值得关注。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四明山区域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7610元,同比增长10%。

  迈向共同富裕的路上,梁弄革命老区将继续坚持红色引领、绿色发展,跨越式发展,闯出一条共富新路子。(完)

  • 相关阅读
  • 习近平同巴巴多斯总理莫特利通电话

      国家主席习近平7月13日晚同巴巴多斯总理莫特利通电话。  习近平指出,巴巴多斯是中国在东加勒比地区的好朋友、好伙伴。中巴建交44年来,两国关系高层交往不断,合作富有成果。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巴同舟共...

    时间:07-13
  • 习近平同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通电话

      国家主席习近平7月13日晚应约同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通电话。  习近平强调,中乌建立战略伙伴关系10年来,两国关系保持健康稳定发展势头,各领域合作取得积极成果,为两国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去年以来,双...

    时间:07-13
  • 数说宝“藏”·70年巨变|70万“生态卫士”守护西藏绿水青山

      新华社拉萨7月13日电 题:70万“生态卫士”守护西藏绿水青山  新华社记者田金文  记者从西藏自治区政府了解到,近年来,西藏结合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加大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力度,让群众充分享...

    时间:07-13
  • “十年九淹”又如何?——千年古镇磁器口的“防洪经”

      新华社重庆7月13日电 题:“十年九淹”又如何?——千年古镇磁器口的“防洪经”  新华社记者王金涛、柯高阳  “洪水来得急去得也快,一上午的工夫就降下去一米多了!” 13日中午,重庆磁器口古镇管委会常务...

    时间:07-13
  • 四个维度看雄安:见证未来之城“拔节生长”

      新华社石家庄7月13日电(记者张涛、白明山、杜一方)当前,雄安新区从规划建设为主进入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建设同步推进的重要阶段,20多万建设大军奋战在一线。  作为努力打造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创新发展...

    时间:07-13
  • 莫高窟治水记——敦煌莫高窟致力防洪和饮水升级换代

      新华社兰州7月13日电 题:莫高窟治水记——敦煌莫高窟致力防洪和饮水升级换代  新华社记者刘诗平  坐落在大泉河畔的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受大泉河滋养的同时,也不时受大泉河洪水的侵扰。记者近日在...

    时间:07-13
  • “两弹一星”精神中国青年英才论坛在青海西宁开幕

      中新网西宁7月13日电 (祁增蓓)“我希望新时代青年能够深入了解‘两弹一星’精神,并在‘两弹一星’精神上得到更大的鼓励,走好个人人生道路的同时,对国家的发展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13日,中国新闻社原副社长...

    时间:07-13
  • 拜登将对美企与香港商业往来风险发出警告?中方:典型的政治操弄

      中新社北京7月13日电 (记者 黄钰钦)针对有媒体报道美国总统拜登,将对美国企业与香港的商业往来风险发出警告,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13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美方要发布所谓警告,是典型的政治操弄和双重标准。...

    时间:07-13
  • 教育部辟谣取消教师寒暑假:暑期托管变成“第三学期”的说法不符合实际

      中新社北京7月13日电 (记者 高凯)针对义务教育暑期托管服务工作的相关情况,中国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13日在北京表示,要统筹合理安排教师志愿参与托管服务的时间,依法保障教师权益,此前暑期托管变成“第...

    时间:07-13
  • 50余名在津外国人士参观天津博物馆和周邓纪念馆

      中新网天津7月13日电 (杨子炀)12日下午,来自20个国家50余名在津外国人士先后走进天津博物馆和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聆听党史故事、领略天津文化。  在天津博物馆“红色记忆——天津革命文物展”前,大家一边听...

    时间:07-13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