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从习主席署名文章里的生动故事,看中非合作的丰富内涵

2021-07-22 13:03:02

来源:新华网

  第一报道 | 从习主席署名文章里的生动故事,看中非合作的丰富内涵

  2018年7月,在对塞内加尔和卢旺达进行国事访问前夕,习近平主席在塞内加尔《太阳报》和卢旺达《新时代报》发表署名文章,提及多个中非合作的生动故事。

  以人民为中心,深化伙伴关系,成果惠及人民。习近平主席提出真实亲诚理念,同非方领导人共同擘画中非关系发展蓝图,引领中非合作向前迈进。

  在习近平主席的关心下,一批批看得见的惠民项目稳步落地,成为中国同非洲乃至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的见证——

  在塞内加尔西部久尔贝勒大区,村民姆巴凯·迪奥纳已告别每天赶4小时马车去村外拉水吃的日子。受益于乡村打井项目,包括他在内的200余万塞内加尔民众如今在家门口就能享有干净的饮用水。

  “再也不用长途跋涉去取水了,也不用发愁雨季水质差了!”迪奥纳难掩喜悦之情,“中国朋友给我们村修了三个取水点,还有供牛羊喝水的饮水槽。”

  项目承建方中地海外塞内加尔子公司在塞内加尔共建设集中供水点978处、水车取水点169处、牲畜饮水槽193处,解决了200余万当地民众吃水用水问题,同时为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提供水源保障。

2019年7月15日,在塞内加尔中部坦巴昆达大区一处村庄,当地村庄的儿童在刚刚建好并灌满干净井水的牲畜饮水槽戏水。

  塞内加尔总统萨勒表示,乡村打井项目将彻底解决塞内陆偏远地区用水难问题,为促进塞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发挥重要作用。塞方感谢中方想塞方之所想、急塞方之所急。

  汩汩的泉水里涌动着友谊和真情。在喀麦隆,中方承建的克里比深水港正带动当地发展物流和工业园区;在尼日利亚,中企承建的拉伊铁路顺利通车运营……中国基建给非洲人民带来了便利,也给当地发展注入了活力。

  如今在“千丘之国”卢旺达的300个村庄里,屋顶上可以“看”世界的黄色“小锅盖”已成为当地小朋友记住中国的标记。

  这是中国援非“万村通”卫星数字电视项目安装的接收天线。2019年5月,“万村通”卢旺达项目竣工,300个村庄的900处公共场所和6000户家庭接入了免费卫星电视。

  卢旺达时任地方政府部长弗朗西斯·卡博内卡表示,“万村通”项目将在卢旺达全国范围内提高电视普及率,帮助卢旺达人了解具有教育意义的全国性和国际性活动及节目,从而帮助卢旺达人开阔眼界,改善生活水平。

  “万村通”项目是2015年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提出的中非人文领域合作举措之一,旨在为非洲国家的1万个村庄接入卫星数字电视信号。

2018年8月14日,在乌干达瓦卡里坞学校,学生们在一起看电视。

  这一项目为非洲偏远地区民众“打开”了新世界。“太棒啦!我们村子也能看到电视节目了,我可以看看外面的世界了!”卫星电视进村时,坦桑尼亚桑给巴尔岛姑娘索菲亚兴奋不已。

  据项目承建方中国四达时代集团介绍,截至目前,“万村通”项目已整体完成逾八成,近20个非洲国家已结束项目验收。

  从“万村通”项目到中非青年大联欢,从中非智库论坛到中国非洲研究院……不同层面、不同领域的中非人文交流日益频繁,双方情感纽带不断拉紧,为中非合作提供更深厚的精神滋养。

  “用中国技术,以往10天工作量现在2天完成!”与当地传统水稻直播栽培技术相比,中国专家带来的抛秧栽培技术可大幅提高种植效率,卡里姆·凯塔对此赞不绝口。

  凯塔是一位刚刚退休的塞内加尔农业部农技人员,过去10年间一直和中国援塞农业组专家共事。“中国技术带来的好处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为促进塞内加尔水稻产业发展,退休后的凯塔仍继续向当地稻农推广抛秧栽培技术。

  塞内加尔农业部培训司官员努阿·库禾曼格高度赞赏中国农业组的工作。他表示,农业合作一直是两国双边合作中重要且关键的一环。塞内加尔是个农业国家,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如何让农民学会并使用先进的农业技术,脱贫致富,关系到塞内加尔未来的发展。

  2017年起,中国政府开始实施援塞内加尔第六期农业技术援助项目,派遣农业技术专家指导塞方进行水稻和蔬菜种植。

  从派遣农技专家到设立鲁班工坊,从设立中非创新合作中心到组织研修培训……中国同非洲不断加强发展经验交流,为非洲持续发展赋能助力。

2021年6月11日,中企承建的尼日利亚拉伊铁路正式通车运营。

  行动与成效是最有说服力的语言,真实亲诚是中非合作最鲜明的底色。

  八年多来,越来越多的非洲民众因中非合作拥有了色彩斑斓的梦想、拥有了机遇丰富的未来;八年多来,作为全面战略合作伙伴,中非团结协作、紧密携手,不断丰富双方合作的时代内涵。

  2021年,新一届中非合作论坛会议将在塞内加尔召开,双方将把中非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推向更高水平,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造福中非人民。

  出品人:周宗敏

  策划:陈贽、应强

  监制:冯俊扬、魏建华

  统筹:谢鹏、杨骏、闫珺岩、蔡施浩、王小鹏、朱绍斌

  记者:邢建桥、吕天然

  文本:张曼

  摄影:埃玛·休斯敦

  编辑:蔡施浩、王雅晨、刘阳、张涛

  视觉:陈杉、党琦

  新华社国际部制作

  新华社国际传播融合平台出品

  • 相关阅读
  • 全国妇联召开常委扩大会议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

      新华社北京7月22日电 7月21日至22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沈跃跃出席全国妇联常委扩大会议时强调,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是奋进新时代、走好新征程的行动指...

    时间:07-22
  • 中外学者在沪研讨如何向世界讲好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故事

      新华社上海7月22日电(记者吴宇)由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中国外文局和复旦大学联合主办的“中共百年华诞 世界百年变局——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经验与启示”国际学术研讨会,20日在复旦大学举办。  中国外文局局...

    时间:07-22
  • 江西力推中国种业在赣绿色崛起

      中新网南昌7月22日电(记者 柳俊武 吴鹏泉 姜涛)“要深入实施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夯实种质资源基础,加强良种技术攻关,做优做强做大种子企业,加快建设种业强省。”在22日举行的中共江西省委十四届十三次全体(扩大...

    时间:07-22
  • 中方回应俄罗斯、巴基斯坦就河南洪涝灾害表示慰问:衷心感谢

      中新社北京7月22日电 (记者 郭超凯)近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巴基斯坦政府就中国河南省遭遇洪涝灾害表示慰问。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22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说,中方对此表示衷心感谢。  有记者提问,莫斯科时间7月21...

    时间:07-22
  • 辽宁新增1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

      中新网7月22日电 据辽宁省卫健委官方微博消息,7月22日0时至22时,辽宁省无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新增1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1例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均为沈阳市报告。无新增治愈出院病例。  截至7月22日22时...

    时间:07-22
  • 官方:中部地区应提高关键领域自主创新能力

      中国官方:中部地区应提高关键领域自主创新能力  中新社北京7月22日电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22日公布。《意见》提出,中部地区应主动融入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提高关键...

    时间:07-22
  • 中方回应美贸易代表涉中澳关系言论:颠倒黑白、是非不分

      中新社北京7月22日电 (记者 郭超凯)针对美贸易代表涉中澳关系言论,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22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美方言论完全是颠倒黑白、是非不分,中澳关系面临的困局,责任不在中方。  有记者提问,据报...

    时间:07-22
  • 多国就河南暴雨洪灾向中方表示慰问

      中新社北京7月22日电 综合消息:中国河南省多地近日持续遭遇罕见强降雨及洪灾,引发国际社会关注。俄罗斯、巴基斯坦、埃及、土耳其、伊朗等国纷纷向中方致以关心与慰问。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22日报道,莫斯科时...

    时间:07-22
  • 权威解读:郑州严重内涝为哪般?

      (经济观察)权威解读:郑州严重内涝为哪般?  中新社北京7月22日电 题:权威解读:郑州严重内涝为哪般?  作者 庞无忌 雷晓琳  河南暴雨导致郑州发生严重积水、内涝。当地多趟火车、公交被困,地铁遭灌水,...

    时间:07-22
  • 九三学社广州市第九次代表大会闭幕 王桂林当选主任委员

      中新网广州7月22日电 (郭军 杨秀华)7月22日下午,九三学社广州市第九次代表大会闭幕。  会议审议通过了九三学社广州市第八届委员会工作报告和相关决议,选举产生了九三学社广州市第九届委员会委员53名,常务委...

    时间:07-22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