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雨停了,水在退,留给城市三个问号!

2021-07-22 21:48:03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7月22日电(记者 张尼)22日,郑州市区街头的积水逐渐退去,市民日常生活慢慢恢复,郑州市防指将防汛I级应急响应降至Ⅲ级。

  这是一场刷新多个历史记录的罕见暴雨,但当大水退去,人们依然想追问:为何这场暴雨带来的损失如此惨重?是否有一些本不应付出的代价?

图为7月20日晚发生险情的郑州地铁五号线沙口路站出站口。 中新社记者 李贵刚 摄

  降雨预报是否还能更精准?

  7月20日晚上,郑州地铁5号线,地铁车厢中齐腰深的积水成为网络上热传的画面,不少网友惊讶:为何这么大的雨,地铁还在运营?乘客还去乘车?

  其实,20日,当全国舆论聚焦河南郑州前,这里的雨已经下了三天。

  让公众产生疑问的是:如此大的降雨量,气象部门此前的预报是否准确?

  事实上,19日上午11时许,郑州气象局就曾发布天气预报称,19日至21日郑州市有大到暴雨。当天中午,又分别发布暴雨黄色预警信号和雷电黄色预警信号。

  当晚19时13分,暴雨预警升级为橙色,2个多小时后,预警再次升级,变为红色。20日红色预警持续发布。

  不过,大雨的强度还是远远超出了很多人的预期——20日16时至17时,1小时内,郑州的降水量达到201.9毫米,超过该市常年7月一个月的降水量。

  有着37年工作经验的郑州国家基本气象站站长阮祥用“从未见过”“充满怀疑”“不敢相信”来形容,气象监测员甚至不敢相信暴雨数据,最后选择手算校对……

  既然降雨量如此之大,此前的气象预报是否可以更加精准?

  20日晚,郑州气象局官方微博发文解答了这一问题:就暴雨而言,它是不同时间尺度、不同空间尺度影响系统相互作用的结果。目前它所提供的有关暴雨的观测资料和信息主要是针对天气尺度的,而对直接造成暴雨的中小尺度观测并不充分,甚至十分缺乏。

  所以暴雨预报中,常会出现“局地”这一名词,正是因为以目前的预报能力,往往只能提前预报局地强天气可能出现的范围,还不能提前预知其发生的准确位置。

  暴雨预测的准确率一直是个世界级难题。即使是在美国等发达国家,24小时的暴雨预报准确率也仅达22%~23%。

  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防洪减灾研究所原所长程晓陶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指出,这次在预报大雨时,一开始气象部门预测降雨中心会在焦作,但最后实际是在郑州,稍有一些偏离。这是现有的气象科学技术上无法避免的误差。

7月22日,中国安能武汉救援基地水上搜救分队15名指战员携带2台子母式“龙吸水”、2台一体化泵车,在郑州市京广北路隧道由北往南展开抽排水作业。中新社记者 张畅 摄

  应急响应机制是否能跟上?

  一场雨,让一座城短时间就处于“浸泡”状态,气象部门预警之后,其他应急措施及时跟上了吗?

  20日下午,郑州市在5个半小时内将防汛应急响应级别连升3级。当日16时30分,最高等级的防汛Ⅰ级应急响应启动。

  然而,城市的交通晚高峰依然在大雨中进行,最终,一列行驶的地铁在积水倒灌中停运,数百人被困隧道。

  郑州早在19日就发布的暴雨红色预警意味着什么?

  依照《河南省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与传播办法》,暴雨红色预警信号对应的防御指南内容包括: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暴雨应急和抢险工作;停止集会,停课、停业(除特殊行业外);做好山洪、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的防御和抢险工作。

  显然,气象部门的预警发出后,应急响应措施更为重要。

  2010年国务院发布施行的《气象灾害防御条例》中明确,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应当包括应急预案启动标准、应急组织指挥体系与职责、预防与预警机制、应急处置措施和保障措施等内容。

  此外,地方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按照职责分工,共同做好本行政区域的气象灾害防御工作。

  同年发布的《河南省气象灾害应急预案》中明确,气象等部门必须第一时间将天气预警告知民众。

  针对暴雨,上述应急预案中还专门明确,气象部门加强监测预报,及时发布暴雨预警信号及相关防御指引,适时加大预报时段密度。公安、交通运输部门对水毁积水路段制定绕行路线,实行交通引导或管制。

  轨道交通方面,《郑州市轨道交通条例》中提出,因自然灾害、恶劣气象条件或者重大安全事故等突发事件严重影响轨道交通安全,无法保证安全运营时,轨道交通经营单位可以暂停运营,及时向市交通运输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并向社会公告。

  相关专家分析,气象部门连续发布了最高级别的预警,但问题在于,我国目前还没有形成一套针对气象预警的应急机制。

  气象预警之后,怎样的情况要停工停产?应该怎么协调各部门?怎样调度各种救灾资源?对应要采取的真正应急行动是什么?一系列问题都有待厘清。

  就在郑州地铁5号线事故发生的第二天,交通运输部发布了《关于切实做好城市轨道交通防汛工作的紧急通知》。

  《通知》指出,运营单位要充分汲取近期发生的雨水倒灌事件教训,进一步调整完善应急预案,对超设计暴雨强度等非常规情况要采取停运列车,疏散乘客,关闭车站等应急措施。

7月22日,郑州地区消防人员接报郑州阜外医院还有部分被困者需要救援。记者跟随救援人员前往医院,行至东四环和郑开大道交叉口处,前方涵洞水深无法通行。中新网记者 郎朗 摄

  海绵城市建设能缓解内涝吗?

  这场历史罕见的暴雨中,有网友翻出一则有关“郑州打造海绵城市告别‘看海’”的“旧闻”。

  近年来,海绵城市建设规划在全国众多城市开展,那么,能否以这场极端的暴雨来苛责“海绵城市”建设?

  2015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通过海绵城市建设,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将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

  据媒体报道,目前,我国有400多个城市出台海绵城市建设实施规划方案,加快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河南省内的情况又是如何呢?

  2016年5月,河南省就出台《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确定了郑州、许昌、濮阳、焦作等8个城市作为省级海绵城市试点进行探索和试点带动。

  为更好地建设海绵城市,郑州出台了《郑州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2017—2030年)》,提出郑州市要在主城区规划191条涝水行泄通道;建设和改造海绵公园;在河流两岸打造生态滨河缓冲带……

  《规划》中还提到了建设目标,到2030年,郑州主城区达到海绵城市建设要求的面积约占建成区总面积的88.7%。

  那么,这样的海绵城市是否能抵御住暴雨的侵袭呢?有业内专家认为:将郑州市的洪灾归因于海绵城市建设问题,是对海绵城市的一种误解。

  中科院院士、武汉大学水安全研究院院长夏军对媒体分析,海绵城市建设可以在它的分散型和集中式结合的蓄水与排水能力内,减缓超标准洪涝灾害。但不能消除超标准的特大自然灾害的损失。

  夏军强调,当要发生超标准的特大自然灾害,人类可以做的事是预报和预警与调度,利用可能的工程和非工程措施,提前防范,尽可能减少或降低自然灾害损失。

  “这场暴雨放在全世界任何一个城市,我相信情况都跟郑州差不多,(但如果应对及时)有可能损失会减少。”中国水利学会减灾专业委员会特聘专家、华南理工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教授黄国如这样评价。

  目前,救援和灾后重建工作还在进行中。

  洪水退去,但留给郑州以及中国其他城市的教训是永远的。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2020年,共有18个城市常住人口超过千万大关。极端天气下,任何一座城市面临的考验都一样严峻。

  如何防止悲剧再次上演?这是所有地方政府都应该思考的一个问题。(完)

  • 相关阅读
  • 新冠疫苗是怎样“冷”运的

      入职4年多来,顺丰医药北京分部司机赵伟奇第一次接到准备这么充分的任务。“就拿车辆来说,这次进藏运输新冠疫苗,我们驾驶的是全新款双冷机冷链车,时刻保持一个发动机制冷,另一个发动机备用的状态。”赵伟奇说...

    时间:07-23
  • 教育部:中小学要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纳入校本课程

      中新网7月23日电 据教育部网站消息,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提出加强心理健康课程建设,高校要面向本专科生开设心理健康公共必修课,原则上设置2个学...

    时间:07-23
  • 加快补齐婴幼儿照护服务短板

      加快补齐婴幼儿照护服务短板(多棱镜)  婴幼儿的照护服务不仅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同时也具有可观的经济效益;大力发展婴幼儿照护服务,既是满足消费升级换代的迫切需要,也是提升生活服务业供给水平、...

    时间:07-23
  • 解除后顾之忧 释放生育潜能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日前发布,这是关系中华民族发展的大事情,标志着我国人口发展进入新阶段。  人口问题始终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全局性和战略性问题。近...

    时间:07-23
  • 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柴云振——传奇人生 默默奉献

      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柴云振——   传奇人生 默默奉献(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七一勋章”获得者)  “寻战斗英雄柴云振!”1984年9月,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很多报纸都刊出一则相同的寻人启事。  寻人...

    时间:07-23
  • 亿万人民纵情唱 改革开放赞歌扬

      亿万人民纵情唱 改革开放赞歌扬  编者按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改革开放以来,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文艺家和文艺作品。  电影艺术家谢晋拍摄的《牧马人》...

    时间:07-23
  • 国际基建论坛探讨促进中国与葡语国家共建“一带一路”

      中新社澳门7月23日电 (记者 龙土有)正在澳门举行的“第12届国际基础设施投资与建设高峰论坛”,23日举办平行论坛,探讨如何更好发挥澳门平台作用,促进中国和葡语国家共建“一带一路”。  澳门特区政府经济财政...

    时间:07-23
  • 精神伟力跨越时空——井冈山精神述评

      精神伟力跨越时空——井冈山精神述评  【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   光明日报记者 胡晓军 李慧  位于湘赣边界罗霄山脉中段的井冈山,并不算太高,却屹立起一座中国革命史上令人景仰的丰碑。  1927年10...

    时间:07-23
  • 唱支山歌给党听——一首歌与一代人的命运交响

      唱支山歌给党听——一首歌与一代人的命运交响  【中国故事】    作者:邢小俊(青年作家,曾获徐迟报告文学奖)  “唱支山歌给党听,我把党来比母亲;母亲只生了我的身,党的光辉照我心……”这首传唱大江...

    时间:07-23
  • 传递榜样力量 争取新的光荣

      传递榜样力量 争取新的光荣  ——四位“两优一先”代表与中外记者见面交流   一名共产党员就是一面鲜红的旗帜,一个基层党组织就是一个坚强的战斗堡垒。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活跃在各...

    时间:07-23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