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重走天路看变迁丨四代人过江

2021-08-04 15:35:50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拉萨8月4日电 题:四代人过江

  新华社记者王琦、刘艺、黄康懿

  雅鲁藏布江奔腾不息,贯穿西藏日喀则市桑珠孜区。过江,是生活在北岸东嘎乡的人们,到南岸、到市区、到远方的必然选择。

  东嘎乡加吾岗村一栋藏式二层民居中,退役老兵平措身着藏袍,佩挂“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给簇拥在他身边的三代儿孙讲述自己过江的故事。

  “在旧西藏,换乳牙代表一个孩子变成了劳动力,从此就要给农奴主干活。从日出到日落,辛苦忙碌八九个小时,才能得到半斤糌粑,还时常被工头打骂,我就挨过巴掌。”平措说。和旧社会的百万农奴一样,平措也曾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西藏和平解放后,解放军进驻日喀则。平措亲眼见到,金珠玛米(藏语,意为解放军)在洪水中抢救群众生命财产,纪律严明不求回报。平措心想:“我也要当金珠玛米。”

  1956年,23岁的平措划着牛皮船渡过雅鲁藏布江,到西藏日喀则军分区独立营参军入伍。

  在部队,平措训练刻苦,英勇善战,多次参与平定叛乱,头部、手臂、脖子都留下了战斗的伤痕。同时,平措和战友们还积极投入国家建设,一边团结各民族群众,一边帮助生产。

  “那时候起早贪黑干活也不觉得累,因为不是给农奴主干活,而是为广大人民工作。”平措一直记得当时的心情。

  历经血与火的考验,先后递交5封入党申请书,1958年,平措光荣入党。1964年,他坚决服从党组织安排,到艰苦寒冷、匪患未绝的仲巴县工作。时至今日,那里仍流传着他带领15个民兵,昼夜行军、奇袭匪窝、一枪毙敌的事迹。

  平措的儿子达瓦次仁,从小听着父亲的故事长大。不过,他没有父辈那样不堪回首的童年。8岁时,达瓦次仁过江求学,成为聂日雄乡小学的学生。

  “从小,父亲就教育我们感党恩、跟党走,为国家多做贡献、少添麻烦。”达瓦次仁的胸前,也别着一枚闪亮亮的党徽。

  2016年,加吾岗村脱贫攻坚全面展开。平措又对家人说:“想过好日子,还要靠自己努力。”

  那时,村口已经建好一座宽阔结实的大桥,划着牛皮船过江的历史结束了。为了谋生,平措外孙巴桑罗布,只身到日喀则市。

  “我农闲时去市里打工,农忙时在家里种青稞和土豆。村里农业机械化也发展了,我打算多学点这方面知识,搞好土豆种植这个特色产业。”这个愿望里,其实藏着巴桑罗布的遗憾,“我初中毕业时,农业还全靠人力,因为家里缺劳动力,我只能辍学。”

  正说着,巴桑罗布10岁的女儿白玛萨珍跑了过来,她是平措家里的第四代人。“女儿就在本乡读书,是班里的前五名。”巴桑罗布难掩骄傲,“我希望她长大以后能跨过雅江、走出大山,实现自己的梦想。”

  听完儿孙对生活的期许,平措感慨:“我老得太早啦。”

  • 相关阅读
  • 郑州本轮疫情累计感染101人 报告首例病例医院分流447名患者

      (抗击新冠肺炎)郑州本轮疫情累计感染101人 报告首例病例医院分流447名患者  中新社郑州8月4日电 (记者 刘鹏 李超庆)河南省郑州市4日晚间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该市本轮疫情情况。通报说 ,本轮疫情累计感染101人...

    时间:08-04
  • 台风“卢碧”逼近 福建启动三级应急响应

      新华社福州8月4日电(记者张华迎、吴剑锋)近海生成的今年第9号台风“卢碧”正积蓄力量向闽粤沿海靠近。为防范“卢碧”可能带来的风雨浪影响,福建省4日启动防台风三级应急响应。  据气象部门预计,“卢碧”将以...

    时间:08-04
  • 武汉:24小时内已完成核酸采样252.8万余人

      新华社武汉8月4日电(记者熊琦)记者从4日晚举行的武汉市新冠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武汉将于8月4日内完成对重点人群所在地和重点区域的核酸检测,8月6日前完成全市全员核酸检测。截至4日12时,武汉市已完...

    时间:08-04
  • 一线教育专家、教师解读“优师计划”

      新华社北京8月4日电题:为中西部教育提质补短板、为乡村振兴培养更多“四有”好老师——一线教育专家、教师解读“优师计划”  新华社记者余俊杰、王鹏  教育部、中央宣传部等九部门近日印发《中西部欠发达地...

    时间:08-04
  • 以人民为中心——解读《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

      新华社北京8月4日电 题:以人民为中心——解读《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  新华社记者董意行 吴俊宽 姚友明  国务院日前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以下简称《计划》),就促进全民健身更高水平发...

    时间:08-04
  • 【石榴花开 籽籽同心】走进林芝波密县红楼:聆听“老西藏”的故事

      中新网客户端林芝8月4日电(彭宁铃)在西藏林芝市波密县委机关大院里,坐落着一幢古朴典雅的两层仿苏式木楼。人们称之为“红楼”。  许多年前,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来此扎根奉献,红楼见证了他们带来的筑路通车、...

    时间:08-04
  • 感受科技创新“她”力量: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新华社北京8月4日电 每一位追梦的“她”,都是新时代最美的风景;每一份蓬勃生长的“她”力量,都是开创未来的坚实支撑。  近期,国家相关部门印发《关于支持女性科技人才在科技创新中发挥更大作用的若干措施》...

    时间:08-04
  • 新一代运载火箭首次“连发” 三型主动力发动机助长六“拉弓射箭”

      中新网西安8月4日电 (记者 张一辰)“为确保长征六号遥七任务获得圆满成功,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六院组建了由14名技术骨干组成的六院发动机试验队,其中大部分试验队员更是连续执行了遥六和遥七任务。”中国航天科技...

    时间:08-04
  • 疫情多点发生,“外防输入、内防扩散”如何做?

      新华社北京8月4日电 题:疫情多点发生,“外防输入、内防扩散”如何做?  新华社记者  目前全国疫情呈现多点发生、局部暴发的态势,如何外防疫情输入?怎样防止疫情扩散?如何确保物流供应链畅通?8月4日,国...

    时间:08-04
  • 从“家家烧牛粪”到“绿电出高原”——70年西藏能源变革

      雪域欢歌70载·西藏启航新时代丨从“家家烧牛粪”到“绿电出高原”——70年西藏能源变革  新华社拉萨8月4日电 题:从“家家烧牛粪”到“绿电出高原”——70年西藏能源变革  新华社记者曹健、李键、刘洪明  ...

    时间:08-04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