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从“家家烧牛粪”到“绿电出高原”——70年西藏能源变革

2021-08-04 21:46:36

来源:新华网

  雪域欢歌70载·西藏启航新时代丨从“家家烧牛粪”到“绿电出高原”——70年西藏能源变革

  新华社拉萨8月4日电 题:从“家家烧牛粪”到“绿电出高原”——70年西藏能源变革

  新华社记者曹健、李键、刘洪明

  盛夏时节,正值牛羊育肥季,草原上牛粪随处可见,而背着箩筐捡牛粪的场景日渐减少。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近年来农牧区传统能源替代工程的实施,西藏农牧民用能方式逐渐多元化、清洁化。

  清洁化不仅体现在群众用能方式上,也体现在能源发展上。西藏和平解放70年来,从极度缺电到加快建设国家清洁能源基地,从产能方式单一到水能、风能、太阳能、地热能发电“齐上阵”,西藏为国家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贡献着“雪域力量”,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也随之不断改善。

  多能互补挖掘绿能潜力

  和平解放前,西藏仅有一座小电站,供少数上层贵族享用。和平解放初期,西藏电力发展也相对滞后。和平解放70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群众生产生活对电力的需求日益增大,西藏凭借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逐渐成为国家重要的清洁能源基地。西藏生态环境厅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全区电力总装机容量达423万千瓦,清洁能源已达到发电装机容量的89.09%。

  在日喀则市江当现代生态产业示范园,一排排光伏板整齐排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电站有个可容纳10万度电的储能库,主电网线路负荷过重时,电能就会进入储能库;主电网线路负荷不足时,电站就会加大电量输出,这样可保证用户稳定用电。”山东水发集团项目负责人罗宏高说,这里年光照时间达3300多个小时,是光伏发电的“黄金地带”。

  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降低了老百姓对牛粪、薪柴等传统能源的依赖,助力农牧区生产生活迈向电气化。

  能源多元化改变生产生活

  对于过去捡牛粪当燃料的日子,日喀则市南木林县达那乡空朗村44岁的村民强巴记忆犹新。每天天微亮,村民就出发上山寻找牛粪,有时还会因为牛粪而争吵,而现在村民只在冬天取暖时烧些牛粪。

  小小牛粪甚至一度是财富的象征。拉萨市尼木县麻江乡达琼村60岁村民仁青说,过去谁家墙上糊的牛粪多、谁家牛粪饼多,就代表着谁家牛多,也就意味着有钱。

  而如今随着电力普及,电器数量和质量成为村民富裕程度的新标识之一。走进山南市加查县安绕镇扎雪村松嘎家,窗明几净的房子里,冰柜、电暖气一应俱全。松嘎说,小时候家里买肉都不敢买多了,够吃一两天就行,买多了无法保鲜。现在牛羊肉放冰柜里,随时都能吃上。

  随着用能清洁化,生态环境也得到更好保护。“现在捡牛粪的少了,牛粪成了草木生长的肥料,森林草场生长茂盛,野生动物明显增加。”松嘎说。

  稳定的电源保障也改变着高原群众的生产,带来更多致富渠道。在山南市克松社区平措粉丝加工合作社生产车间,各种设备稳定运转着。“从磨面到成型、晾晒、冻干,再到最后的包装,全是流水线生产。”平措粉丝加工合作社理事长扎西说,自2016年启用电气化设备后,粉丝的日产量从100公斤提高到1000多公斤。

  “10多名固定员工每人月收入3500元左右,零工150元一天,入股群众年底能分红三四万元。”扎西说。

  为“碳减排”贡献“雪域力量”

  盛夏时节,走近雅鲁藏布江中游的藏木水电站,这里水量丰沛,蓝天白云、漫山青松倒映在碧绿的江水中。

  藏木水电站是雅江干流上建设的第一座大型水电站,首台机组于2014年投产发电,6台机组总装机容量51万千瓦;加查水电站、大古水电站分别于2020年、2021年实现首台机组投产发电。

  三座电站是西藏电力发展的一个缩影。1960年,拉萨纳金电站第一次向拉萨正式送电,1965年自治区成立之时,电站6台机组全部竣工。纳金电站建成发电,彻底结束了拉萨部分人民用松明子和酥油灯照明的历史。

  西藏电网也先后经历了1985年首条110千伏输电线路投运;上世纪90年代末拉萨与山南电网率先联网;21世纪初藏中电网基本形成;2020年,阿里与藏中电网联网工程建成投运,西藏实现主电网全区覆盖……

  进入新时期,西藏绿电在点亮雪域高原的同时,借助“西电东送”走出高原。数据显示:2015年至2020年底,西藏累计外送清洁电力65亿千瓦时,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同时,正把高原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按照规划,2025年西藏水电已建和在建装机容量将突破1500万千瓦,光伏太阳能装机容量突破1000万千瓦。

  西藏自治区社科院农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徐伍达表示,在国家大力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背景下,西藏迎来清洁能源快速发展的重大机遇,这对促进农牧区能源结构调整、有效保护原生植被意义重大。

  • 相关阅读
  • 交通运输部:港口高风险人员实行每日健康监测零报告

      央视网消息:昨天(4日),交通运输部发布了《港口及其一线人员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南(第七版)》。对于引航员、登临国际航行船舶作业人员、进口冷链货物直接接触装卸人员等港口高风险岗位人员,要求实行每日健康...

    时间:08-05
  • 教育部:秋季开学一省一策一校一案 中高风险地区暂缓开学

      中新网8月5日电 5日下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就进一步加强疫情防控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刘培俊表示,今年秋季开学的安排坚持属地管理原则,各地要一省一案,因地制...

    时间:08-05
  • 国家卫健委:郑州六院疫情与南京此轮疫情没有关联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今天(8月5日)下午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进一步加强疫情防控有关情况。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监察专员郭燕红在发布会上介绍,调查结果认为,郑州六院疫情是一起医院感染事件,通过基因测...

    时间:08-05
  • 人民论坛网评 | 全民健身,全民幸福

      日前,国务院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以下简称《计划》),就今后一个时期促进全民健身更高水平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健身和健康需求作出部署。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人民健康是社会文...

    时间:08-05
  • 【央广网评】抗疫之道阻且长 不获全胜不可松弦

      近日,湖南张家界、江苏南京、河南郑州等地疫情反弹再次拉响防疫抗疫警报。预警的不只是德尔塔病毒(新冠病毒主要变异株)传播性更高、病毒载量更高、转阴时间更长,亮起红灯的还有人的思想和意识。  此次来势汹...

    时间:08-05
  • 丰碑永驻 薪火长传——抗战精神述评

      【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   七月,卢沟桥畔、宛平城内,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里,一场“中流砥柱——中国共产党抗战文物专题展”,吸引了络绎不绝的游客前来参观。500余件套精选的历史文物,80余幅珍贵的...

    时间:08-05
  • 山东现有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11例 均在烟台

      今天(8月5日)下午,山东省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最新疫情防控情况。山东省疾控中心党委书记马立新在发布会上通报,截至8月4日24时,山东全省现有确诊病例17例,其中本土病例11例(均在烟台市)、境外输入病例6例,均...

    时间:08-05
  • 教育部:秋季开学“一省一策、一校一案” 中高风险地区将暂缓开学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今天(8月5日)下午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进一步加强疫情防控有关情况。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刘培俊表示,教育部近期正在会同各省级教育部门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研...

    时间:08-05
  • 求是网评论员:深扎听党话、跟党走的思想根基

      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讲述的一个感人故事。  1936年7月,红31军274团8连一个班第三次过草地时,陷入断粮的困境。16岁的战士周广才拿出自己缴获的牛皮腰带,和战友们吃了一截,攥紧剩下的部分,含泪对战友说:“...

    时间:08-05
  • 在玉麦,户户高挂五星红旗

      【说说我家的小康故事⑲】在玉麦,户户高挂五星红旗  我的家,在喜马拉雅山脉南麓。虽然离县城直线距离不过40公里,可要翻两座海拔超过5000米的雪山。去一趟县城,即使天气好,也得走上整整一天。  这里...

    时间:08-05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