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中国国内首例人工繁育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蠵龟孵化成功

2021-08-25 18:16:59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青岛8月25日电 (记者 胡耀杰)记者25日从青岛海昌极地海洋公园获悉,7只中国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蠵龟日前在该公园保育员细心呵护下破壳而出,经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分会和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学会水族馆专业委员会认证,这是中国国内首次成功人工繁育蠵龟。

  据了解,今年6月1日,生活在青岛海昌极地海洋公园的雌性蠵龟产下30枚龟蛋,保育员及时将龟蛋转移至孵化箱中。经过70余天的孵化,第一只小蠵龟勇敢破壳。目前,第一只小蠵龟背甲长5厘米,重25克。

蠵龟卵在保温箱中等待孵化。 胡耀杰 摄

  青岛海昌极地海洋公园保育员牟良琛介绍说:“小蠵龟刚孵出时,由于体内的卵黄并没有完全吸收完,因此不会马上摄食,一般48小时后才慢慢开口摄食,我们选择水母、磷虾等比较容易消化的食物来供蠵龟宝宝开口。”

  目前,已经有7只小蠵龟宝宝陆续孵化出壳。经过一周左右的精心培育,其中6只蠵龟发育正常,已稳定进食,另1只蠵龟发育畸形、体质较弱,目前进食能力比较差,保育员对其进行隔离饲养,每天进行细心护理。

保育员对小蠵龟进行称重。 衣冠超 摄

  据青岛海昌极地海洋公园保育部副部长王斌介绍,蠵龟人工孵化面临若干难点,因其龟卵孵化周期长很容易被霉菌、蝇虫等腐蚀污染而发霉变质,保育员需要持续跟进龟卵的孵化情况,及时清除未受精的卵或霉变的卵,以防止造成孵化环境污染。同时,龟卵的发育对温度和湿度要求比较高,维持稳定、适宜的温度和湿度,龟卵才能正常发育,一旦温度、湿度不达标或者波动太大,都容易造成龟卵异常发育。

  青岛海昌极地海洋公园总经理助理周庆杰称,作为中国国家科普教育基地,青岛海昌极地海洋公园致力于海洋动物的保护、繁殖研究,成功繁育了中国国内首例人工繁育的灰海豹、成功孵化中国首只跳岩企鹅、顺利降生中国国内首例人工繁育伪虎鲸等。15年间,青岛海昌极地海洋公园填补了中国在海洋动物研究领域的多项空白,为珍稀海洋动物的饲养、繁育积累了宝贵的数据资料。

饲养员对蠵龟妈妈进行投喂。 衣冠超 摄

  2021年2月5日,经国务院批准,调整后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将海龟升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020年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科普宣传月活动中,中国海龟保护联盟授予海昌海洋公园“全国海龟保种繁育基地”称号。此次青岛海昌极地海洋公园成功繁育蠵龟,标志着中国在海龟保种繁育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再次证明海洋馆室内饲养繁育海龟的可行性,将成为恢复野生海龟种群资源的一项重要举措。

  据悉,蠵龟又称红海龟、八卦龟等,是海龟科蠵龟属的一种,是现存最古老的爬行动物,与恐龙同时代生活,已在地球生存2亿年,被称为“活化石”。(完)

  • 相关阅读
  • 8月25日云南省新增新冠肺炎本土确诊病例3例

      中新网8月26日电 据云南卫健委官方微信消息,8月25日0时至24时,云南省新增境外输入确诊病例7例,无症状感染者2例。新增新冠肺炎本土确诊病例3例。确诊病例治愈出院16例,无症状感染者解除隔离医学观察2例。  ...

    时间:08-26
  • 灾后咋重建,老乡这样说——河南乡村洪灾过后重建情况调查

      灾后咋重建,老乡这样说  ——河南乡村洪灾过后重建情况调查  本报记者 夏先清 杨子佩  受罕见特大暴雨持续影响,7月20日以来,河南郑州、新乡、开封、鹤壁等多地遭受洪涝灾害。城市内涝严重、乡村积水难排...

    时间:08-26
  • 秋季开学 97.1%受访家长关注学校防疫措施是否到位

      秋季开学 97.1%受访家长关注学校防疫措施是否到位  69.9%受访家长希望严格控制校外人员出入  暑假所剩无几,各类学校都在全力做好开学准备工作。既要保证秋季学期教学进度,更要保证广大师生的健康安全。对于...

    时间:08-26
  • 张希良:努力为全球气候治理贡献中国力量

      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总体设计技术专家组负责人张希良——  努力为全球气候治理贡献中国力量(自然之子·助力实现双碳目标①)  本报记者 申 茜 何宇澈  开栏的话  8月23日,主题为“节能降碳,绿色发展”的...

    时间:08-26
  • 中国市场主体登记管理基础性制度确立

      促进公平竞争、保护合法权益、稳定市场预期——   我国市场主体登记管理基础性制度确立(权威发布)  目前,我国登记在册的市场主体由2012年的5500万户增长到目前的1.45亿户,增长了将近1.6倍,市场主体的活跃...

    时间:08-26
  •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成就述评

      中华民族一家亲 同心共筑中国梦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成就述评  本报记者 姜 洁 李昌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族人民亲如一家,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定要实现的根本保证。实现中...

    时间:08-26
  • “飞天战袍”为出舱护航 保证3年15次出舱活动

      筑梦“太空之家”——中国空间站建设记⑨  “飞天战袍”为出舱护航  本报记者 刘 峣  8月20日14时33分,经过约6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十二号航天员乘组密切协作,圆满完成出舱活动期间全部既定任务,航天员...

    时间:08-26
  • 卸下包袱,让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卸下包袱,让学生健康快乐成长(观潮亭·“双减”政策落地之后②)  “小小少年,背著书包,做不完的作业……”曾经,这是多少孩子真实的写照,随着“双减”政策的出台和落地,这样的局面有望改变。  笔者回想...

    时间:08-26
  • 长江干流先后建成及在建的跨江大桥数量已逾150座

      长江上有多少座桥?  本报记者 叶子  提起长江,你会想到什么?  是古人眼里“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磅礴气势?还是“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开阔景象?抑或是“长江春水绿堪染,...

    时间:08-26
  • 修改兵役法为国防和军队建设提供法治支撑

      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兵役制度   修改兵役法为国防和军队建设提供法治支撑   □ 本报记者 陈丽平  8月2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自10月1日起施...

    时间:08-26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