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天天学习|中南海月刊(2021.08)

2021-09-05 08:45:23

来源:央视网

  同舟共济扬帆起,乘风破浪万里航。

  秋色宜人的8月,习近平总书记继续步履坚定,带领中国人民铿锵前行。

  向新冠疫苗合作国际论坛首次会议发表书面致辞,推进疫苗国际合作进程;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研究扎实促进共同富裕和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做好金融稳定发展工作问题;赴河北承德考察,赞誉荒漠变绿洲的精神力量、感悟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意义;出席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为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指明方向……

  央视网《中南海月刊》带您通过智能大数据了解习近平总书记心系“国之大者”的8月。

  央视网“智闻”系统抓取分析8月全网新闻热点显示,数据统计周期内,相关时政资讯总量随着习近平总书记日程安排出现规律性波动。考察塞罕坝机械林场、给“国际青年领袖对话”项目外籍青年代表回信、推进疫苗国际合作等相关话题热度居高不下。

  从荒原上的一棵树到世界最大的人工林海,一代代塞罕坝人在半个世纪的光阴里,一笔一画描摹出荒原变林海的奇迹。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承德考察,第一站来到了塞罕坝机械林场这片美丽高岭。“塞罕坝要更加深刻地理解生态文明理念,再接再厉,二次创业,在新征程上再建功立业。”为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总书记冀北之行强调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弘扬塞罕坝精神。生态兴则文明兴。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中国人民凝心聚力,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正在从蓝图变为现实。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起伏反复,病毒频繁变异,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中国会继续尽己所能,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应对疫情。”始终站在历史正确的一方,站在人类进步的一方。8月,习近平主席频繁开展“云外交”活动,为推进疫苗国际合作进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方案。世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深切体会到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远见卓识和非凡意义。

  运用I学习数据库人工智能技术对习近平总书记8月公开讲话进行分析,“发展”“合作”“人民”等词位居前列,“民族”一词跃居榜首,引人注目。

  8月27日至28日,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五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议召开前,总书记专程来到见证了我国汉藏满蒙等中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河北承德考察。参观《望长城内外——清盛世民族团结实录》展览时,总书记看着一幅土尔扈特部万里东归的示意图由衷感慨:“土尔扈特部都去了100多年了,最终还是义无反顾要回到祖国,这真正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影响力和向心力。”庆祝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总书记在贺匾上题词“建设美丽幸福西藏 共圆伟大复兴梦想”。总书记还回信勉励云南省沧源县边境村的老支书“维护好民族团结,守护好神圣国土”。

  中国少数民族有一亿多人,处理好民族工作,关乎复兴大局。总书记心里惦记着每一个少数民族,多次强调“全面实现小康,少数民族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掉队”。在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总书记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一个民族也不能少”。

  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总书记从战略和全局高度,为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擘画蓝图、明确路径,为民族地区与全国其他地方共同迈向现代化指明前进方向:“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支持民族地区实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引导各族群众在思想观念、精神情趣、生活方式上向现代化迈进”……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全体中华儿女共同的盛世。在党的领导下,56个民族、14亿多人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和睦共生,我们定会更加坚强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观察央视网I学习数据库生成的关联图谱,更能体悟总书记那句话——“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

  从8月关联地点中的双滦区偏桥子镇大贵口村到关联人物中的老霍夫妇,再到关联物件中的沙果,今年以来,总书记已第7次深入乡村考察。“我们是人民的勤务员,这句话并不是一个口号,我们就是给老百姓做事的”“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更多更好惠及农村农民”“满足老年人多方面需求,让老年人能有一个幸福美满的晚年”……殷殷话语浸润心田,总书记冀北之行一以贯之关注着富民利民产业,思考着乡村振兴大事,牵挂着百姓民生福祉。

  “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是“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的明确要求。8月,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会议强调,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也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要分阶段促进共同富裕。

  治国之道,富民为始。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就要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为人民谋幸福的着力点,将14亿多中国人拧成一股绳,劈波斩浪一起奋进新征程。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

  • 相关阅读
  • 栋梁之才是怎样炼成的?

      9月1日,2021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在中央党校开班。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讲授“开班第一课”。  △9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

    时间:09-06
  • 广东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1例 广州报告

      中新网9月6日电 据广东省卫健委微信公众号消息,9月5日0-24时,广东全省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1例,广州报告,通过密接排查发现。 全省新增境外输入确诊病例7例,广州报告4例,分别来自缅甸、菲律宾、马来西亚和摩...

    时间:09-06
  • “五位一体”谱华章

      “五位一体”谱华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36))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  71.为什么说文艺不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  2014年10月15日上午,人民大会堂东大厅群英...

    时间:09-06
  • 弘扬抗洪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弘扬抗洪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之十五  本报评论员  1998年汛期,我国南方特别是长江流域及北方的嫩江、松花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涝灾害。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党全军全国人民团...

    时间:09-06
  • 铸抗洪精神 护江河安澜

      本报记者 王 浩 李晓晴  广大干部群众和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坚决响应党和政府号召,发扬不怕累苦、不怕疲劳、不怕牺牲的精神斗志,坚守在防汛抗洪救灾第一线,涌现了许多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展现了中国人民众...

    时间:09-06
  • “从严从紧”,高校如期迎来开学季

      校园  “从严从紧”,高校如期迎来开学季  随着9月的到来,全国不少高校陆续开学。在“从严从紧”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情况下,大学的校门如期向大学生们打开。  9月1日,北京大学邱德拔体育馆门前突然间就恢...

    时间:09-06
  • “双减”之下 教育还要迎接哪些挑战

      聚焦  “双减”之下 教育还要迎接哪些挑战  9月1日,北京家长方圆兴奋地发了一条朋友圈:“新学期,新气象!‘双减’后的北京小学生可以8:10到校,比之前推后了约半个小时。不要小看这半个小时,它让家长和...

    时间:09-06
  • 完善农村低收入人口就业帮扶

      完善农村低收入人口就业帮扶  本报兰州9月5日电(记者王冰雅、宋喜群 通讯员薛冬晨)农村低收入人口就业问题,关系着民生改善,关系着乡村振兴。如何保持脱贫人口就业规模总体稳定、促进农村低收入群体就业水平稳...

    时间:09-06
  • “双减”后,如何拥抱素质教育

      “双减”后,如何拥抱素质教育江西宜春市袁州区寨下镇中心小学的学生们在花田写生。新华社发重庆市青龙路小学的板球教练向学生讲解击球动作要领。新华社发湖北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的学生在学习陶艺。新华...

    时间:09-06
  • “奋斗者”号通过综合绩效评价后首次进行深渊科考

      “奋斗者”号通过综合绩效评价后首次进行深渊科考  创新成就“中国深度”  在太平洋西北部,有一条2550公里长的弧形海沟——马里亚纳海沟。那里平均宽70公里,大部分水深在8000米以上,最深的一段在海沟的西...

    时间:09-06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