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做好粤澳合作开发横琴这篇大文章——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心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纪实

2021-09-10 19:57:15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北京9月10日电 题:做好粤澳合作开发横琴这篇大文章——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心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纪实

  新华社记者

  南海风起,珠江潮涌。南粤大地上,一片热土再次吸引世界目光。

  2021年9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发布,为新形势下粤澳合作开发横琴按下快进键。

珠海横琴一角(2020年9月13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陈晔华 摄

  加快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对于丰富“一国两制”实践,为澳门长远发展注入重要动力,推动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和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具有重要意义。

  从2009年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开发横琴,到建设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横琴的每一步发展,都倾注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深情关怀和殷切期望。

  十二载初心如一,新征程共谱华章。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这条主线,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加快起笔着墨,书写恢弘篇章。

这是横琴岛的分线管理通关设施(2013年9月18日摄)。新华社记者魏蒙摄

  立足全局、审时度势,作出加快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重大战略部署

  横琴地处广东珠海南端,与澳门一水之隔。

  “加快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2020年10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为横琴赋予粤澳深度合作区的战略定位。

  合作区实施范围为横琴岛“一线”和“二线”之间的海关监管区域。其中,横琴与澳门特别行政区之间设为“一线”;横琴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关境内其他地区之间设为“二线”。并根据横琴全岛客观现实情况,对合作区进行分区分类施策管理。

  这片总面积约106平方公里的土地,迎来了新一轮发展机遇期。

中国银行横琴分行工作人员展示商事主体电子证照银行卡(2018年11月15日摄)。新华社记者邓华摄

  一条时间线,贯穿12年,标注始终不变的初心和坚定不移的改革开放实践——

  开发横琴是国家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高度重视。

  “10年时间,横琴新区从无到有,变化很大。我们始终要不忘初心,让这里充满创新发展活力,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化发展。”2018年10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10年内第四次考察横琴时说。

  初心的发轫,海岛的蝶变,始于2009年。那年1月,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同志来到横琴。在澳门会见澳门社会各界代表人士时,他宣布了一个好消息:中央政府已决定同意开发横琴岛。

  在这次会见中,习近平同志强调,在开发过程中充分考虑澳门实现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的需要。“这必将为澳门带来新的发展空间和机遇,有利于澳门经济的长期繁荣稳定与发展。”

  2012年12月,习近平同志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后首次离京考察,来到广东,第二次来到横琴。他勉励横琴:“要发扬敢为人先的精神,先行先试,进一步扩大开放,勇于探索,勇于去闯,在体制机制创新方面,为粤港澳合作作出贡献”。

  2014年12月,澳门回归祖国15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踏上横琴土地。

  在澳门大学横琴新校区,习近平总书记和来自澳门、内地、台湾等地的学生们围坐在课桌旁,听取他们发言,对澳门青年开拓“一国两制”伟大事业寄予厚望:“这项事业需要继续探索、继续发展。这项任务将历史地落到你们肩上。希望青年人勇于担当、奋力开拓。”

  2018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第四次来到横琴。他强调:“横琴有粤澳合作的先天优势,要加强政策扶持,丰富合作内涵,拓展合作空间,发展新兴产业,促进澳门经济发展更具活力。”

  2019年12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庆祝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大会暨澳门特别行政区第五届政府就职典礼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特别要做好珠澳合作开发横琴这篇文章,为澳门长远发展开辟广阔空间、注入新动力”。

  一项重大部署,立足新的时代条件,以更大的改革勇气和更有力的开放举措,推动粤澳合作向纵深迈进——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已开启,澳门深度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愿望更加强烈。为澳门探索发展新路径、开拓发展新空间、增添发展新动力,既是“一国两制”应有之义,也是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时代要求。

2020年12月11日,参观者在“2020粤澳名优商品展”上。新华社记者 张金加 摄

  经过多年发展,横琴地区生产总值从2009年的2.85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近407亿元,累计实现固定资产投资3600亿元,登记商事主体数量超过5.5万家,澳资企业超过4500家。

  合作基础扎实、腹地空间广阔、创新潜力巨大以及四面环水、便于监管的客观条件,为横琴探索粤澳合作制度创新和更大力度开放创造了良好条件。

  2019年2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提出加快推进深圳前海、广州南沙、珠海横琴等重大平台开发建设,充分发挥其在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合作中的试验示范作用,拓展港澳发展空间,推动公共服务合作共享,引领带动粤港澳全面合作。

这是2020年9月13日拍摄的珠海中心大厦、横琴国际金融中心大厦等高层建筑和远处的澳门(无人机全景照片)。新华社记者 陈晔华 摄

  在中央一系列重大部署推动下,深化粤澳合作开发横琴恰逢其时。

  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指导总体方案的编制工作。2020年以来,他多次就粤澳合作开发横琴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强调要选准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的主攻方向和相关重大项目,从政策、人力、财力等方面多管齐下,聚力攻坚。

  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审议总体方案。

  在这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要用好横琴合作区这个不同规则和机制交错共存的区域,积极探索两地规则衔接和机制对接,为粤港澳大湾区市场一体化探索经验。

  更加有力的制度创新和开放举措,更加鲜明的民生导向和产业发展指向,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将为一衣带水的横琴和澳门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也将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带来新的发展动力,为加快形成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新格局、丰富“一国两制”实践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

这是广东自贸区的珠海横琴大桥(2018年11月15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邓华 摄

  12年砥砺奋进,秉持一颗初心,书写亮丽答卷

  “蕉林绿野,农庄寥落”——回忆起2009年第一次来横琴,习近平总书记用八个字来形容。

  如今,站在300多米高的横琴国际金融中心楼顶环眺横琴岛,大道纵横,高楼林立。从横琴到澳门,都市天际线连为一体,蔚为壮观。

  初秋的横琴,暖风拂面。“澳门新街坊”项目建设如火如荼。作为横琴首个为澳门居民建设并融合优质居住空间、教育、卫生、社会服务等多项功能的综合民生工程,项目已全面开工。未来5至10年,预计将有3万至5万港澳居民在横琴工作、居住。

  12年奋进,见证深刻嬗变——

  中西荟萃、山海交融。与澳门氹仔岛一水相隔的横琴岛,矗立着澳门大学新校区。

这是澳门大学横琴新校区(2014年12月11日摄)。新华社记者魏蒙摄

  作为“一国两制”框架下粤澳合作的标志性项目——澳门大学横琴新校区总面积比原校址大20倍。师生们生活在内地,适用澳门法律,两种制度在这里碰撞、交融。

  “澳门大学是‘一国两制’在澳门成功实践的见证。”澳门大学校长宋永华说。这所建校40年的大学,已成为一所教研并重、在亚洲排名靠前的高等学府,在芯片研发、中药质量研究、智慧城市物联网等领域走在前列。

  澳门大学的变化,正是粤澳深度合作在横琴的缩影。

  2009年,横琴新区挂牌成立;2015年,广东自贸区横琴片区挂牌;2019年,横琴国际休闲旅游岛启动建设……一系列重大部署,为横琴新区发展持续赋能。

  12年奋进,见证振翅起飞——

  2018年,在首届中国横琴科技创业大赛上,澳门青年何国涛带领团队研发的“普强AI汽车芯脑”项目获得冠军,拿下1亿元研发费用无偿资助。

  如今,在横琴澳门青年创业谷“安家”的普强时代已完成E轮融资,获得海内外多家知名投资机构青睐。

  以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为主旋律,横琴充分发挥在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建设中的支点作用,助推澳门科创资源向内地延伸。

这是位于横琴国际休闲旅游岛的珠海长隆海琴湾酒店海景客房和泳池(2019年4月19日摄)。新华社记者 刘大伟 摄

  目前,横琴累计孵化超过600个来自澳门的创新创业项目,已与澳门大学、澳门科技大学共建产学研示范基地,澳门4所国家重点实验室全部在横琴设立分部。

  “五横三纵”主干路网基本建成,地下综合管网和信息网等工程全面投入使用;总投资约20亿元的横琴先进智能计算平台完成一期建设,算力达每秒116亿亿次,可为逾百家粤澳科技企业、高校和研发机构提供算力服务。

  越来越多澳门青年来到横琴实现创业梦想。背后的支撑,是横琴不断完善的基础设施、持续提升的科研条件、愈加便利的通关条件,更是不断进取的改革创新精神。

在珠海横琴综合管廊电力隧道里,南方电网工作人员操作巡检机器人对电缆隧道动态巡检(2019年12月12日摄)。新华社记者 梁旭 摄

  粤澳合作产业园、横琴澳门青年创业谷、粤澳跨境金融合作示范区……一个个崭新平台载体加速打造,不断刷新产业能级量级,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演绎着从“闯”到“创”的精彩华章。

  在全国率先发放“商事主体电子证照卡”,发布首部临时仲裁规则,率先实行“港人港税、澳人澳税”,推出澳门单牌车入出横琴政策,累计推出622项改革创新措施,11项在全国复制推广……潮头击桨、浪尖起舞,在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上,奏响了改革开放的动人乐章。

  新起点上,聚力攻坚、敢为人先,为“一国两制”实践持续注入新动力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澳门谋划实施第二个五年规划的起步之年。

  经受新冠肺炎疫情重创的澳门,经济单一化发展弊端凸显,进一步探索经济适度多元发展之路迫在眉睫。

  在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审议总体方案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聚焦优势领域、细分产业,选准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的主攻方向,提高对各类人才的吸引力,推动大湾区经济发展格局优化。要建立健全粤澳合作开发横琴的体制机制,创新管理模式,促进澳门与横琴经济融合发展。

  “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的新平台”;

  “便利澳门居民生活就业的新空间”;

  “丰富‘一国两制’实践的新示范”;

  “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新高地”。

  总体方案紧紧围绕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这条主线,为做好加快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这篇大文章绘制蓝图。

这是2020年8月18日拍摄的横琴口岸(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邓华摄

  2020年8月18日,采用“合作查验、一次放行”新模式的横琴口岸新旅检区域开通。澳门居民入出横琴得到极大便利。开通一周年,累计验放出入境旅客超过600万人次,车辆约90万辆次。其中澳门单牌车单日通关量占横琴口岸出入境车辆日通关量逾五成。

  根据总体方案,“一线”在双方协商一致且确保安全基础上,积极推行合作查验、一次放行通关模式,不断提升通关便利化水平。同时明确,加快推进澳门大学横琴校区与横琴口岸的专用通道建设,探索在澳门大学横琴校区与合作区之间建设新型智能化口岸,高度便利澳门大学师生进出合作区。

  “新横琴口岸开通后,从澳门开车到横琴公司,只需要不到半个小时。期待有更便利的通关措施。”先皓科技创始人、在横琴创业的澳门青年蔡渊博说。

  货物“一线”放开、“二线”管住,人员进出高度便利,创新跨境金融管理……澳门和横琴之间,物资、人员、资金等要素流动更加通畅,一体化高水平开放新体系将为内地和澳门发展注入持续动力。

  曾婉雯是一名“85后”的澳门青年,从澳大利亚留学回国后,在横琴创办了朝翃(广东)冷链物流有限公司。对于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带来的机遇,她非常看好。

  “横琴背靠粤港澳大湾区腹地,面向世界,在跨境物流方面,有着绝佳的优势。”她说。

  粤澳深度合作,体制机制是关键。总体方案明确,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领导下,粤澳双方联合组建合作区管理委员会,在职权范围内统筹决定合作区的重大规划、重大政策、重大项目和重要人事任免。合作区管理委员会实行双主任制,由广东省省长和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共同担任。总体方案还作出一系列创新性机制安排。

晨曦中的澳门半岛(2020年7月29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张金加 摄

  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贺一诚在特区立法会作2021年财政年度施政报告时说,按照中央的部署,扎实做好深度合作区方案的落实工作。用开放和创新的思维,打造结合“两制”优势、与国际规则高度衔接、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服务国家开放的创新合作区。

  广东省省长马兴瑞说,未来横琴将强化与港澳规则衔接和机制对接。围绕促进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便捷高效流动,赋予一系列开创性、引领性政策,在规则机制的联通、贯通、融通上取得更大进展,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粤港澳大湾区,一片新高地正加快崛起。

  到2035年——

  “一国两制”强大生命力和优越性全面彰显,合作区经济实力和科技竞争力大幅提升,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高效运转,琴澳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更加完善,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的目标基本实现。

  蓝图绘就,前景可期。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加快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继续书写新的时代奇迹。(记者徐金鹏、安蓓、刘欢、李寒芳、叶前、王浩明)

  • 相关阅读
  • 公安部交管局:推动破解农村群众就地打工出行安全难题

      推动破解农村群众就地打工出行安全难题  公安交管部署大排查大摸底工作  本报讯 记者董凡超 近年来,农村群众就近到工厂工地、农场果园茶园、养殖场、种植大户等打工日趋常态化,就地打工遇到的出行难和出行...

    时间:09-11
  • 平安加分服务增效 群众幸福感更“浓”

      平安加分服务增效群众幸福感更“浓”  山东公安把实事办进群众心坎里  □ 本报记者   姜东良  □ 本报见习记者 李 娜  □ 本报通讯员  刘贵增   一组数字诉说着山东公安在平安建设、服务群众中的...

    时间:09-11
  • 北京互联网法院晒建院3年成绩单

      诉讼环节全部在线完成平均审理周期仅68天  北京互联网法院晒建院3年成绩单  本报讯 记者张雪泓 自2018年9月正式成立,北京互联网法院已建院3年。记者日前从该院召开的北京互联网法院发展问题座谈会上了解到,...

    时间:09-11
  • 疫情防控中 各地多措并举做好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服务

      疫情防控中,这类困难群体没被忘记  记者调查各地多措并举做好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服务  调查动机  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各地各部门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以保障每一个公民的基本...

    时间:09-11
  • 多国人士积极评价中美元首通电话

      综合消息:元首沟通交流非常重要 合作有益于中美和世界——多国人士积极评价中美元首通电话  新华社北京9月10日电 综合新华社驻外记者报道:国家主席习近平10日上午应约同美国总统拜登通电话,就中美关系和双...

    时间:09-11
  • 郭声琨:对党忠诚心系群众敢于担当无私奉献 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郭声琨在全国信访系统先进模范“最美信访干部”座谈会上强调 对党忠诚心系群众敢于担当无私奉献 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新华社北京9月10日电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法委书记郭声琨10日在全国...

    时间:09-11
  • 第一观察丨何为教?何为师?读懂习近平的教育观

      “立德修身,潜心治学,开拓创新”“把为学、为事、为人统一起来”“当好学生成长的引路人”——习近平总书记9月8日给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代表回信,对他们寄予殷切期望,并向全国广大教师致以节日的祝贺和...

    时间:09-11
  • 综合消息:深化多领域合作 打造区域合作典范

      综合消息:深化多领域合作 打造区域合作典范——东盟国家人士高度评价习近平主席向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致贺信  新华社北京9月10日电 综合新华社驻外记者报道:国家主席习近平10日向当天...

    时间:09-11
  • 第22个“世界急救日”主题:“做学校、社区的急救英雄”

      新华社北京9月10日电(记者徐壮)今年9月11日是第22个“世界急救日”,主题为“做学校、社区的急救英雄”。  在10日举行的“世界急救日”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红十字会副会长孙硕鹏表示,突发意外往往出现在没有医...

    时间:09-11
  • 从“够不够”到“好不好”,中国大步迈进“交通强国”

      新华社北京9月10日电 题:从“够不够”到“好不好”,中国大步迈进“交通强国”  新华社记者叶昊鸣  交通是兴国之要,是富民之基。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交通运输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建设发...

    时间:09-11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