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民政部将重点对五类人群加强收入状况监测

2021-09-24 07:30:43

来源:法治日报

  巩固脱贫攻坚兜底保障成果确保全面小康成色更足质量更高

  民政部将重点对五类人群加强收入状况监测

  □ 本报记者 张维

  民政事业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发挥着兜底夯基的重要作用。

  为巩固脱贫攻坚兜底保障成果,民政部副部长王爱文近日表示,将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重点对五类人加强收入状况监测,他们是低保对象、特困人员、低保边缘人口、易返贫致贫人口、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刚性支出较大导致生活出现困难的人口,对这五类人实现动态监测,做到及时发现、精准干预、精准救助。

  同时,健全完善分层分类社会救助制度。打造综合救助格局,包括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供养、临时救助和医疗等专项救助,把各项救助政策综合起来精准施策。

  实现兜底保障脱贫

  我国已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这标志着我国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迈上新台阶。“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民政工作承担着社会建设的兜底性、基础性任务,履行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等职责。”民政部部长李纪恒说。

  近年来,各级民政部门着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兜底夯基,努力使全面小康的成色更足、质量更高。李纪恒将民政部门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归纳为三个方面:一是兜牢民生底线,帮助广大特殊困难群众同步进入全面小康;二是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推动人民群众共建共治共享;三是拓展提升基本社会服务,不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期待。

  其中第一点尤为引人关注。据了解,针对农村贫困人口,民政部门尽锐出战、集中发力,2017年底实现全国所有县(市、区、旗)农村低保标准达到或动态超过国家扶贫标准,2020年底将1936万贫困人口纳入低保或特困供养,实现兜底保障脱贫。

  此后持续做好常态化救助帮扶工作,拉紧防止返贫致贫的制度防线。针对基本生活困难群众,健全覆盖城乡、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截至2020年底将4425.9万人纳入城乡低保,平均保障标准分别比2012年底增长105.3%、188.3%。将477.4万人纳入城乡特困人员供养。2020年实施临时救助1380.6万人次。

  针对孤儿、残疾人、农村留守人员等特殊群体,全面建立困境儿童分类保障制度,截至2020年底,全国集中养育孤儿平均保障标准达到1611.3元/人/月,社会散居孤儿平均保障标准达到1184.3元/人/月,分别比2012年增长65.77%、68.46%。从2020年起,25.4万事实无人抚养儿童首次纳入国家保障。

  2016年全面建立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截至2020年底,分别惠及1214万人和1475.1万人。普遍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妇女和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同时,主动做好受疫情和自然灾害影响的特殊困难群众救助,帮助他们渡过难关、顺利实现全面小康。

  农村低保标准提高

  民政部门高质量完成了脱贫攻坚兜底保障任务。

  如今,全国所有县(市、区)农村低保标准全部动态达到或超过国家扶贫标准,将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兜底保障范围,可以说是实现了应保尽保。全国共有1936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或者特困供养制度,大概占整体脱贫人口的五分之一左右,圆满完成了党中央赋予民政部门脱贫攻坚兜底保障的重大政治任务。

  即便受到了疫情、灾情和物价上涨等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仍然有效保障了受影响的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王爱文介绍说,民政部及时调整、密集出台了社会救助政策措施,指导各地及时足额发放救助资金,适时启动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适度扩大低保、特困供养和临时救助范围,包括向生活困难、没有参加失业保险的失业人员发放一次性临时救助金。到去年底,为低保对象、特困人员等困难群众一共增发生活补助、价格补贴等达到285亿元。

  社会救助制度也随之改革完善。民政部打出了一系列组合拳:出台了相关政策措施,推动建立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完善了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包括将低保边缘家庭中的重病重残人员按照“单人户”纳入低保,相当于“一人一策”;进一步健全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适当拓展了特困人员无劳动能力的残疾种类和等级,放宽了这些方面的认定条件,更多生活困难的残疾人和未成年人纳入制度保障范围;进一步强化临时救助兜底功能,全面建立了临时救助备用金制度,备用金放在乡镇,群众出现困难可以及时得到救助,包括开展了小金额先行救助,及时解决了困难群众的突发性、紧迫性的生活困难问题。

  社会救助保障水平也在稳步提高。据王爱文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财政和各级财政都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全国城市低保平均标准从每人每月330.1元,增长到目前的694元,增长了1.1倍。农村低保标准从每人每年的2068元增长到目前的6150元,增长了1.97倍。从这个数字看,农村的低保标准提高速度远远快于城市低保标准,这保障了各类困难群众更好地共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果。

  救助人员2000万人次

  对于一些特殊困难群体如流浪乞讨人员,民政部门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过程中,也针对性地开展了许多务实的工作。

  民政部副部长詹成付讲了一个故事:“去年冬天的一个夜晚,天气非常寒冷,下班回到家后我还感到比较冷,就给北京市民政局局长李万钧同志打了一个电话,说今天晚上的天气这么冷,万一有流浪乞讨人员被冻坏甚至冻死了,那就是大问题。李万钧同志回复我说‘您放心,我们市里已经根据前几天的天气预报做好了准备,前两天我们已经开始了街面巡查,今天夜晚我们全体救助人员还要继续到街面巡查救助,特别要到桥下涵洞里看看还有没有被遗漏的人员’。我又找部里社会事务司的同事问了河北、天津的情况,他们说两地都启动了寒冬天气救助预案。”

  詹成付说,“我们这项制度充满人性的光辉。”詹成付所说的这项制度,就是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制度。这一制度的突出特点就是政府主动救助,被救助者自愿受助。

  民政部统计数据显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共救助流浪乞讨人员近2000万人次,有效地保证了他们的基本生活和人身安全。近年来流浪乞讨人员数量呈明显下降趋势,比如2013年救助348万多人次,到去年只有83万多人次。

  “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的成效,说明人民生活好了,国家对特殊困难群体照顾好了,流浪乞讨的人员越来越少了。作为这项业务的牵头部门,我们做了应该做的事情,主要是体制机制完善、服务质量提升和利用现代化手段进行寻亲活动,让更多的流浪走失人员能够及早回家。目前,全国有1555个救助管理站为流浪乞讨人员提供服务。”詹成付说。

  天气转凉,民政部将在流浪乞讨工作方面做更多更加精细化的服务。詹成付透露,一方面是把救助站的工作质量提升上去,另一方面依靠公安、环卫等部门的支持以及社会各方面包括各个媒体的帮助,宣传这方面的知识,让更多的流浪乞讨人员得到社会的照顾和政府的帮助。

  • 相关阅读
  • 艺考不是“升学捷径”!艺考迎来重大改革

      新华社北京9月24日电(记者胡浩)记者24日从教育部获悉,教育部日前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普通高等学校艺术类专业考试招生工作的指导意见,从2021年开始推进相关改革。  近年来,有的艺术类专业招生规模及专业...

    时间:09-24
  • 西藏自治区医疗保障局原局长高蓬接受审查调查

      西藏自治区医疗保障局原党组副书记、局长高蓬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讯 据西藏自治区纪委监委消息:西藏自治区医疗保障局原党组副书记、局长高蓬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自治区纪...

    时间:09-24
  • 擦亮“中国创造” 建设知识产权强国

      “天眼”望天、“蛟龙”探海、国产大型客机C919成功首飞、量子计算机“九章”问世……“十三五”时期,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众多领域实现从“跟跑”到“并跑”“领跑”的重大跃升。  ...

    时间:09-24
  • 2021年泛珠三角区域合作行政首长联席会议在成都召开

      中新社成都9月24日电 (记者 贺劭清)2021年泛珠三角区域合作行政首长联席会议24日在四川成都召开。会议以“深化泛珠区域开放合作,协同构建新发展格局”为主题,由2021年泛珠三角区域合作行政首长联席会议执行主席...

    时间:09-24
  • 中国多地秋雨连绵不绝 气象专家提醒防范降雨重叠影响

      中新社北京9月24日电 (记者 陈溯)中秋假期中国华北、黄淮刚经历了一轮阴雨天气,现在又开启新一轮降雨。记者24日从中国气象局获悉,24日至26日,西北地区东部、四川盆地、华北中南部、黄淮等地自西向东有一次较强...

    时间:09-24
  • 公安部交管局:全力防范货车超限超载

      新华社北京9月24日电(记者任沁沁)入秋后,国省道迎来全年交通流量特别是重中型货车交通流量高峰,货车肇事风险特别是超限超载肇祸风险突出。记者24日从公安部交管局获悉,公安交管部门将在全国开展国省道货车超限...

    时间:09-24
  • FAST落成启用五周年交出亮眼“成绩单”

      中新社贵阳9月24日电 (周燕玲)被誉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简称:FAST),将于2021年9月25日迎来落成启用五周年。5年来,FAST“长”了哪些新本事,交出了怎样的“成绩单”?  1994年,被称为“...

    时间:09-24
  • 上合组织国家媒体智库论坛在京举行

      中新网北京9月24日电 (记者 应妮)9月16日至17日,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在塔吉克斯坦首都杜尚别举行。为纪念上海合作组织成立20周年,落实本次杜尚别峰会精神,在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指导...

    时间:09-24
  • 镜观·领航丨乡村振兴,在希望的田野上

    △2021年9月13日至14日,习近平在陕西省榆林市考察。这是13日下午,习近平在米脂县银州街道高西沟村临时下车,察看粮食作物长势。△2021年5月14日上午,习近平在河南省南阳市主持召开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

    时间:09-24
  • 从今年开始!艺考迎来重大改革

      记者24日从教育部获悉,教育部日前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普通高等学校艺术类专业考试招生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从2021年开始推进相关改革。优化艺术学科专业布局,对社会需求不足、培养质量不高的专业予以调减...

    时间:09-24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